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外在的革命停止以后,家庭内的革命就吹响了号角,抽水马桶、怀旧风、奢华主义,都曾是家庭内部设备革命的主流。流行是一种无声抗议活动,精神的抗争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时代风烟,而身体的选择始终决定着人居世界的本体与外形。
【关键词】流行的禁区;室内革命
一、超社会革命的抽水马桶
文明无所不在,但是,真正的文明往往在于人们经常涉足却不以为然的地带。相比较污秽之物,人类乃至其他生物大多偏爱清洁、美丽并充满变化性的物品。然而,文明是一种诡异的存在,人类文明的真正起步往往来自洁具的发明。
任何一种动物的窝室物质都难以在艺术性上可与人类媲美。人类的原始居住地也如同野生动物,以洞穴和树杈为原点,而人类很早就开始寻找高级的伊甸园。其实,人类文明的起点并非高大上的家具,而是和家具同属一族的抽水马桶。动物们天生知道在哪里进餐,又在哪里排泄,反倒是人類对此无太多的办法。
人类的家具起先都是实用性的,解大手或小手都曾是一种很麻烦的问题。动物们的排泄地一定是距离窝棚较远的荒野,而人类一度也在这样做,现在中国广大农村的茅房就是原始排泄场地的现代遗存物。
公元前1800年,人类社会中出现了第一个抽水马桶,地点是在希腊克利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宫里,其材质是木制,为坐式马桶,专供王家使用。厕所用具的文明是晚近才兴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1661年,法国工匠在修建凡尔赛宫的时候就一度遗忘了修建一所功能齐全的厕所。
西方家具文明的兴起完全来自工匠,受到中国人歧视的工匠却缔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1775年,英国的钟表匠亚历山大·卡明斯设计出一种全新样式的阀门,1778年,英国的木匠约瑟夫·布拉马在历山大·卡明斯设计的阀门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一种抽水马桶,英国的公民开始享用到抽水马桶的福祉。1860年,同样是英国人设计出了污水处理系统,其所使用的阀门也由托马斯·克瑞波改进,并正是设计出了自动关闭系统,时至今日,这种马桶仍叫克瑞波马桶。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的发现几乎抗拒不洁之物的器具开始。时至今日,人类完成了对穴居与巢居时代的超越,却仍旧感激那个给人类文明腾飞带来最初级动力的时代。人类的文明时代几乎从驱除污秽的那一刻算起。唯独洁净的空间伊始可以换来一种迟到的文明。
二、中国式老年家具的怀旧风
进入从21世纪以后,中国也和日本等国一样,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专门为老年设计的家具远远少于其他类型的家具。相比较老年家具品种单一甚至经常缺货的状况,复古类、奢华类、精致类家具在市场上却持续升温。中国老年家具市场尚未出现人们预期的购销两旺的局面。中国老年人的家具市场仍未形成真正成熟的市场链。
中国人一向有敬老的习惯,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老年人对诸如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生活方式大都心存畏惧。他们选择放弃居家养老形式其实是一种事出无奈的选择。老年人并不愿意独处,但他们不得不独处,这是一种时代的悖论。老年人的独处首先涉及到老年家具的功能问题。老年人和青年人、盛年人的心理有很大差异,其最为其根本性的心理需求是怀旧的需求。因此,有目的地在老年家具中激发老年人的怀旧情怀就成为老年家具设计的主要参照体。
先进的家具设计理念自然包括家具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它也理应容纳多种文化元素。中国人的重老行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还衍生出一种现代商机,当商业机遇和道德操守融汇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形成一种成熟的工业,而在家具业领域为老年人设计出极具怀旧理念的产品则是新一代家具设计师的必选项目。
怀旧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命展示方式,还是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过程。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怀旧类家具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极具人性化、生活化与艺术化的工业产品。
怀旧一度是一种跨世纪、跨文本与跨文化的主题,它随时都会弥漫到各个文化品类中。怀旧风已经无法成为老年人的精神独享之物,中西方设计艺术史上无数作品中都传播过怀旧风。当怀旧成为一种在日常性消费潮流时,怀旧文化就会贯穿到整个消费市场。怀旧是老年人的家具设计理念,那里寄寓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高贵化情结。
三、精致化家具的流行极限
国人一度关心贴近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国的国民一向以文化为本,时下中国的进口家具热现象总归要淡出媒介舞台的,但是,家具世界的革命浪潮始终是一个复合性的大论题,它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日渐追求高尚生活的当代人的心。
精致型家具是一种富裕阶层的符号。然而,精致型家具在中国大陆的复活一向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看,追求精致生活的主热区仍体现在概念中,概念中的富裕阶层又主要体现在电视或网络广告中的名品家具。
家具世界中的每一种变革都浸透着世道人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混合主义、七八十年代的简朴主义、20-21世纪之交的贵族化趋势,都将中国的家具市场推上危途。随着原木家具主导潮的退却,家具的自然本性和人类复归自然的心性正在新的历史原点上完成其交接的仪式。
崇尚西方的古典主义家具的心理依据在于20世纪20年代的那场革命。五四运动的正面作用体现在其国体、文体和人性改良的层面。复古是对现实的反叛,更是对流行语汇的遏制,以欧式古典主义和中国古典主义的家具为样板的家具潮流几乎带有回归主义的思想,它使得舒适性家具的品格遭受到审问。
富裕并不意味着成为贵族,有此理念的群体大多为知识界人士。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知识分子一样,更注重对自然性的体味与认可。从历史的角度看,知识界的价值观几乎可以决定未来的价值观。当高度贵族化的浮夸风铅华褪尽之后,舒适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永恒的怀旧主义一定会成为承载现代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外在符号。
【关键词】流行的禁区;室内革命
一、超社会革命的抽水马桶
文明无所不在,但是,真正的文明往往在于人们经常涉足却不以为然的地带。相比较污秽之物,人类乃至其他生物大多偏爱清洁、美丽并充满变化性的物品。然而,文明是一种诡异的存在,人类文明的真正起步往往来自洁具的发明。
任何一种动物的窝室物质都难以在艺术性上可与人类媲美。人类的原始居住地也如同野生动物,以洞穴和树杈为原点,而人类很早就开始寻找高级的伊甸园。其实,人类文明的起点并非高大上的家具,而是和家具同属一族的抽水马桶。动物们天生知道在哪里进餐,又在哪里排泄,反倒是人類对此无太多的办法。
人类的家具起先都是实用性的,解大手或小手都曾是一种很麻烦的问题。动物们的排泄地一定是距离窝棚较远的荒野,而人类一度也在这样做,现在中国广大农村的茅房就是原始排泄场地的现代遗存物。
公元前1800年,人类社会中出现了第一个抽水马桶,地点是在希腊克利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宫里,其材质是木制,为坐式马桶,专供王家使用。厕所用具的文明是晚近才兴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1661年,法国工匠在修建凡尔赛宫的时候就一度遗忘了修建一所功能齐全的厕所。
西方家具文明的兴起完全来自工匠,受到中国人歧视的工匠却缔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1775年,英国的钟表匠亚历山大·卡明斯设计出一种全新样式的阀门,1778年,英国的木匠约瑟夫·布拉马在历山大·卡明斯设计的阀门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一种抽水马桶,英国的公民开始享用到抽水马桶的福祉。1860年,同样是英国人设计出了污水处理系统,其所使用的阀门也由托马斯·克瑞波改进,并正是设计出了自动关闭系统,时至今日,这种马桶仍叫克瑞波马桶。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的发现几乎抗拒不洁之物的器具开始。时至今日,人类完成了对穴居与巢居时代的超越,却仍旧感激那个给人类文明腾飞带来最初级动力的时代。人类的文明时代几乎从驱除污秽的那一刻算起。唯独洁净的空间伊始可以换来一种迟到的文明。
二、中国式老年家具的怀旧风
进入从21世纪以后,中国也和日本等国一样,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专门为老年设计的家具远远少于其他类型的家具。相比较老年家具品种单一甚至经常缺货的状况,复古类、奢华类、精致类家具在市场上却持续升温。中国老年家具市场尚未出现人们预期的购销两旺的局面。中国老年人的家具市场仍未形成真正成熟的市场链。
中国人一向有敬老的习惯,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老年人对诸如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生活方式大都心存畏惧。他们选择放弃居家养老形式其实是一种事出无奈的选择。老年人并不愿意独处,但他们不得不独处,这是一种时代的悖论。老年人的独处首先涉及到老年家具的功能问题。老年人和青年人、盛年人的心理有很大差异,其最为其根本性的心理需求是怀旧的需求。因此,有目的地在老年家具中激发老年人的怀旧情怀就成为老年家具设计的主要参照体。
先进的家具设计理念自然包括家具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它也理应容纳多种文化元素。中国人的重老行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还衍生出一种现代商机,当商业机遇和道德操守融汇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形成一种成熟的工业,而在家具业领域为老年人设计出极具怀旧理念的产品则是新一代家具设计师的必选项目。
怀旧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命展示方式,还是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过程。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怀旧类家具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极具人性化、生活化与艺术化的工业产品。
怀旧一度是一种跨世纪、跨文本与跨文化的主题,它随时都会弥漫到各个文化品类中。怀旧风已经无法成为老年人的精神独享之物,中西方设计艺术史上无数作品中都传播过怀旧风。当怀旧成为一种在日常性消费潮流时,怀旧文化就会贯穿到整个消费市场。怀旧是老年人的家具设计理念,那里寄寓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高贵化情结。
三、精致化家具的流行极限
国人一度关心贴近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国的国民一向以文化为本,时下中国的进口家具热现象总归要淡出媒介舞台的,但是,家具世界的革命浪潮始终是一个复合性的大论题,它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日渐追求高尚生活的当代人的心。
精致型家具是一种富裕阶层的符号。然而,精致型家具在中国大陆的复活一向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看,追求精致生活的主热区仍体现在概念中,概念中的富裕阶层又主要体现在电视或网络广告中的名品家具。
家具世界中的每一种变革都浸透着世道人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混合主义、七八十年代的简朴主义、20-21世纪之交的贵族化趋势,都将中国的家具市场推上危途。随着原木家具主导潮的退却,家具的自然本性和人类复归自然的心性正在新的历史原点上完成其交接的仪式。
崇尚西方的古典主义家具的心理依据在于20世纪20年代的那场革命。五四运动的正面作用体现在其国体、文体和人性改良的层面。复古是对现实的反叛,更是对流行语汇的遏制,以欧式古典主义和中国古典主义的家具为样板的家具潮流几乎带有回归主义的思想,它使得舒适性家具的品格遭受到审问。
富裕并不意味着成为贵族,有此理念的群体大多为知识界人士。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知识分子一样,更注重对自然性的体味与认可。从历史的角度看,知识界的价值观几乎可以决定未来的价值观。当高度贵族化的浮夸风铅华褪尽之后,舒适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永恒的怀旧主义一定会成为承载现代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外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