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层,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对于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法治中国,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治文化;法治中国;新农村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号角,要进一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全民、全社会学法守法遵法用法的理念和意识,奠定法治国家的文化建设根基。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农村,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推进以法治国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扎实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1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可见,农村基层法治文化的水平,与国家整体法治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倘若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离开了法治文化,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全国仍有9亿多人生活在农村,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推进农村的法治步伐,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保障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手段
  一个法治社会,需要法治的保障,否则就建设不成和谐社会,而农村法治文化正是建成和谐社会的有力手段。它能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惩治违法犯罪,判别生活中的法律纠纷行为,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诚信。
  1.3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实践已经证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法治就越来越被需要。为了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大力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就势在必行。
  2 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虽然连续搞了六个普法教育,力度很大,但是很多老百姓现在还没有形成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遵法的良好意识和好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1 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文化意识淡薄
  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法、守法、用法整体氛围仍然不浓,干部法律知识普遍缺乏,整体上法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依法办事、依法处理个人事务方面的意识不强。农村基层干部习惯了行政命令式地落实,你怎么布置,我就怎么干,只顾低头忙碌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根本就不去研究国家的政策和一些法律条文制度,以致于对法律条文一知半解,甚至还比不上村民了解得多,懂得我,导致了问题增多,矛盾增多,上访量增加,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2.2 农民对法律信仰程度不高
  部分农民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人治思想的观念,重人治而轻法治,相信人大于法,情大于法,权大于法,对法律的权威意识和法治意识淡漠。遇到纠纷和冲突,往往第一时间千方百计去找人走关系找门路,有的甚至于去上访去闹,信访不信法。很少有人会去寻找法律上的依据,用事实和法律说话,遇事去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2.3 农村法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
  法治文化宣传往往集中在交通方便,人口比较密集的乡镇街道和社区,而对于偏僻、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通的农村来说,法治文化宣传的质量和数量上有所下降,效果不明显,表现在方式手段过于单一,局限于贴标语,发发传单,开会照本宣科等传统形式。另外,加上农民法治素质低,缺乏兴趣,因此对法治文化宣传内容消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法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
  3 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3.1 强化法治文化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要全面深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为重点,充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上的“法律需求”,建立多样化的普法平台,设计多样化的普法形式和载体,完善法制宣传设施建设,在农民居住密集地带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另外成立法治文化宣讲团,通过宣讲使法治文化形象生动,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农民生活中,使法治文化做到家喻户晓,得到有效的传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3.2 通過以案说法教育,强化农村干部群众法治办事意识
  针对平时工作生活中农民容易碰到的、经常接触的、面临的一些常见法律问题,通过以案说法,容易被农民理解和接受。另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农贸市场、网络、电视、学校等法制宣传专栏,设立一些法律咨询点,调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事纠纷,并针对影响面广的典型案例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增强农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好农民群众树立法律意识的带头人,着力在农村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3.3 借助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度
  借助新农村建设,在村、小区住房、农村拆迁安置楼,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广场;在农村广泛建设一批法治文化壁画;借助农家书
  屋建设,全面建立农村法制图书角,从而推动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赋予每一个中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道德原则和合理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道德品质 德育 物理学科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学时期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中学物理学科由于其知识的科学性、方法的客观性、学习态度的严谨性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
河道冲刷深度是过江油气管道埋深设计的关键参数,管道埋深过浅,水流冲刷有可能使管道暴露,形成安全隐患;管道埋深过大,则将造成投资浪费。以长江上某过江油气管道为例,在分析实际河
虎山滩滑坡位于雅砻江某水电站上游,滑坡体大,一旦失稳,将严重影响水库安全。根据非饱和土的渗流和抗剪强度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eo—studio,对库水位下降和降雨条件下滑坡的
摘 要:本文主要从《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教学、教材的优化及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精品课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183-01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具备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体育休闲限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对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只有在自身限制因素方面存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瑞安市普通高中健美操选项课进行调查研究,从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健美操选项教学在瑞安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摘 要:当前电网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安全稳定服务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挑战多,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人员素质需要加强,电网运行面临的不利因素多,防范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和压力并存。同时,电网企业面临加快“两个转变”、深化“三集五大”建设、推进主多分开等机制体制改革,发展外部环境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对依法治企、供电服务、品牌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