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能动原则”及其历史意蕴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eng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批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对立时,确立了自己基于实践这一原初立场的"能动原则".它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可以追溯至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以至于斯宾诺莎的"实体"范畴.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摒弃了这种绝对性的唯心主义陷阱,把它理解为实践辩证法的固有性质.作为辩证逻辑,辩证法体现着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统一,由此决定了它必须植根于人的存在本身.表征为能动性的主体和主体性,除了绝对性的含义之外,还在相对性的意义上成立.这种相对性含义乃是绝对性的展开了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形式."能动原则"的历史意蕴,在于实践对于人类历史本身的能动建构及其完成.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为我关系"的生成和消解、能动与受动的对立和扬弃、资本所表达的劳动的生产性、社会革命的历史辩证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解构等等诸方面.因此,"能动原则"也就变成了历史原则,它为人的实践创造和建构人类历史提供内在根据和理由.
其他文献
钢-混叠合梁桥是现代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结构形式,具有施工工期短的特点,适用于有通行要求的路段施工。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钢-混叠合梁移动悬挂模架法的原理、特点及设计
摘要:随着全国多个法院对繁简分流、分调裁审司法改革的贯彻深入,其中诉前调解、速裁、精审是当前改革之下法院的三种典型分流模式。但是各法院的贯彻体现上存在不同,文章通过对当前繁简分流改革下具体实践模式的运行进行分析其存在的优劣。   关键词:调解;速裁;精审;繁简分流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社会民商事纠纷呈现持续增长的状
时空,穿越到94年前。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38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