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220名大陆学生远赴台湾,成为第一批正式赴台读书的大陆研究生,其中不少是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大陆名校的佼佼者。由于两岸规定限制,他们必须来自于京沪苏浙闽粤6省市,且必须毕业于大陆“985计划”高校或海外知名大学。
时隔两年,其中八十多名陆生即将毕业,但他们在大陆社会鲜为人知,甚至是在放开陆生赴台就学制度三年有余的今日,仍有许多大陆民众对陆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感到惊讶,这与他们在台湾受到高度关注形成反差。
大多数陆生毕业后选择返回大陆工作,不过仍有部分陆生选择留在台湾继续念书,或选择赴海外深造。
虽然这批即将毕业的陆生都将拥有国际认可的正式学历,但由于两岸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许多陆生在返回大陆求职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大陆用人单位最担忧的问题是他们特殊的身份是否会得到国家机关的认可,这一度让一些即将毕业的陆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试验品”。
尽管如此,大多数陆生依旧对赴台就读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台湾的留学经历,可以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分不少;台湾特有的与人为善、自由乐观精神也时刻影响着他们。大多数陆生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机会,可以体会两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不同,见识更广,而且了解过后能用对方的经验来弥补各自的不足。而这种了解,在陆生们看来,并不是简单旅行或是交换学习就可以感受到的,必须长期学习之后才能了解。
随着近年来更多台湾企业进入大陆开拓市场,设立办事机构,拥有台湾高等学府学习经历的陆生或将得到更多机会。有台湾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台企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作为“知台派”的陆生将会成为他们选择本地职员时重点关注和挖掘的一类人。
由于今年两岸进一步开放陆生赴台的限制,本年度赴台就读陆生呈大幅增长。而随着赴台陆生占大陆留学生的比重逐年增加,有陆生放言,这一特殊群体终将如同当年赴海外、港澳留学的大陆学生一样,被大陆社会接受和认可。
身材壮硕的刘未辰即将从台湾大学毕业,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在台湾的两年里也慢慢被这里的各种美食所吸引。他希望尽可能在离开台湾之前,再多品尝些台湾当地独有的特色美食。虽然想要在如今的北京品尝台湾风味并非难事,但他认为,想要重温台湾在地化的市井美食绝非易事。
面对即将与朋友们分离,王宗晔还是流露出些许不舍。就读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他在台湾的这段时光,很多时候是和身边的伙伴一起在实验室中度过的。而也正是因为同学的介绍,才让他有幸结识了现在的台湾女友,所幸女孩将会在毕业后陪其一同回到北京工作。面对即将分别的伙伴,王宗晔表示今后一定通过其他方式回到台湾,与他们重聚。
作为一名具有传奇经历的陆生,邱辰在过去的两年里一手建立台湾交通大学陆联会,并将其发展为目前台湾高校中数一数二的陆生自治社团。也正因此,他曾有幸作为陆生代表参加两岸学生交流论坛,与马英九见面。曾有陆生坦言,若没有他的努力,交大的陆生或许不会有现在相对安适的学习、生活条件。
毕业前夕,他最终从校长吴妍华手中接过了交大杰出贡献奖奖牌,这也是交大迁往台湾后第一次为陆生颁发此奖。
就读于台湾中央大学的阿鹏即将毕业,而他和他的台湾女友将面临暂时的两岸分离,作为同班同学的二人在一起已一年有余。由于两人感情很好,女友也不希望他离开,阿鹏曾试着向多家台湾本地公司或驻台外企投过简历,但这些简历最终都因台湾“三限六不”政策而石沉大海。
目前,阿鹏不得不回到广州继续找工作。他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家与台湾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以期通过派驻的方式返回台湾,与女友团聚。
不同于大多数陆生,即将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的李晨晨算是其中较早开始着手找工作的一个。她曾经利用在台读书的假期往返两岸,在北京一家银行实习。最终,她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及实习期的优异表现成功留了下来。
对于未来的工作,李晨晨认为那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虽然可能要面对多种现实压力,但那份新鲜感还是让她对生活充满期待。
在交大陆联会为即将离开台湾的陆生举办的“送旧会”上,现任陆联会会长席铿锵的惜别词,让在场的詹洋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下眼泪。
毕业后,张浩而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深造。在即将离开台湾的5月,热爱舞蹈的她为台大的同学们展演了自己编排的舞蹈,不出意料地博得了台下观众的一致认可。
作为台湾大学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的首届陆生,在台的两年时光,使她学会了如何用更完美的方式对待身边伙伴。昔日5年的管理工作经验,也让她更加深刻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有人把赴台读书视为一种进修或是将其当作事业的跳板,但张浩而则认为在台的经历是其生命中的一个阶梯,这里带给她的改变也将使其终身受益。
时隔两年,其中八十多名陆生即将毕业,但他们在大陆社会鲜为人知,甚至是在放开陆生赴台就学制度三年有余的今日,仍有许多大陆民众对陆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感到惊讶,这与他们在台湾受到高度关注形成反差。
大多数陆生毕业后选择返回大陆工作,不过仍有部分陆生选择留在台湾继续念书,或选择赴海外深造。
虽然这批即将毕业的陆生都将拥有国际认可的正式学历,但由于两岸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许多陆生在返回大陆求职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大陆用人单位最担忧的问题是他们特殊的身份是否会得到国家机关的认可,这一度让一些即将毕业的陆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试验品”。
尽管如此,大多数陆生依旧对赴台就读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台湾的留学经历,可以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分不少;台湾特有的与人为善、自由乐观精神也时刻影响着他们。大多数陆生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机会,可以体会两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不同,见识更广,而且了解过后能用对方的经验来弥补各自的不足。而这种了解,在陆生们看来,并不是简单旅行或是交换学习就可以感受到的,必须长期学习之后才能了解。
随着近年来更多台湾企业进入大陆开拓市场,设立办事机构,拥有台湾高等学府学习经历的陆生或将得到更多机会。有台湾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台企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作为“知台派”的陆生将会成为他们选择本地职员时重点关注和挖掘的一类人。
由于今年两岸进一步开放陆生赴台的限制,本年度赴台就读陆生呈大幅增长。而随着赴台陆生占大陆留学生的比重逐年增加,有陆生放言,这一特殊群体终将如同当年赴海外、港澳留学的大陆学生一样,被大陆社会接受和认可。

刘未辰
身材壮硕的刘未辰即将从台湾大学毕业,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在台湾的两年里也慢慢被这里的各种美食所吸引。他希望尽可能在离开台湾之前,再多品尝些台湾当地独有的特色美食。虽然想要在如今的北京品尝台湾风味并非难事,但他认为,想要重温台湾在地化的市井美食绝非易事。

王宗晔
面对即将与朋友们分离,王宗晔还是流露出些许不舍。就读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他在台湾的这段时光,很多时候是和身边的伙伴一起在实验室中度过的。而也正是因为同学的介绍,才让他有幸结识了现在的台湾女友,所幸女孩将会在毕业后陪其一同回到北京工作。面对即将分别的伙伴,王宗晔表示今后一定通过其他方式回到台湾,与他们重聚。

邱辰
作为一名具有传奇经历的陆生,邱辰在过去的两年里一手建立台湾交通大学陆联会,并将其发展为目前台湾高校中数一数二的陆生自治社团。也正因此,他曾有幸作为陆生代表参加两岸学生交流论坛,与马英九见面。曾有陆生坦言,若没有他的努力,交大的陆生或许不会有现在相对安适的学习、生活条件。
毕业前夕,他最终从校长吴妍华手中接过了交大杰出贡献奖奖牌,这也是交大迁往台湾后第一次为陆生颁发此奖。

阿鹏
就读于台湾中央大学的阿鹏即将毕业,而他和他的台湾女友将面临暂时的两岸分离,作为同班同学的二人在一起已一年有余。由于两人感情很好,女友也不希望他离开,阿鹏曾试着向多家台湾本地公司或驻台外企投过简历,但这些简历最终都因台湾“三限六不”政策而石沉大海。
目前,阿鹏不得不回到广州继续找工作。他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家与台湾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以期通过派驻的方式返回台湾,与女友团聚。

李晨晨
不同于大多数陆生,即将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的李晨晨算是其中较早开始着手找工作的一个。她曾经利用在台读书的假期往返两岸,在北京一家银行实习。最终,她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及实习期的优异表现成功留了下来。
对于未来的工作,李晨晨认为那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虽然可能要面对多种现实压力,但那份新鲜感还是让她对生活充满期待。

詹洋洋
在交大陆联会为即将离开台湾的陆生举办的“送旧会”上,现任陆联会会长席铿锵的惜别词,让在场的詹洋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下眼泪。

张浩而
毕业后,张浩而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深造。在即将离开台湾的5月,热爱舞蹈的她为台大的同学们展演了自己编排的舞蹈,不出意料地博得了台下观众的一致认可。
作为台湾大学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的首届陆生,在台的两年时光,使她学会了如何用更完美的方式对待身边伙伴。昔日5年的管理工作经验,也让她更加深刻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有人把赴台读书视为一种进修或是将其当作事业的跳板,但张浩而则认为在台的经历是其生命中的一个阶梯,这里带给她的改变也将使其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