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原生态的数学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一些课堂出现的虚假繁荣现象,许多人倡导教学中要讲“原生态”,不要搞“课堂秀”,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将“原生态”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多一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一些喧闹、花哨和浮躁,更有常态味道,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当然数学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绝不是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手段原始,不注重教学效果,而是教学理念更深层,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实际。它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真实、自然的课堂,它追求的是朴素、简洁与和谐。把数学课上成真正的数学课,使数学教学回归原汁原味的、充满绿意的原生态课堂。
  一、要回归真实的课堂
  1、真实的课堂是摒弃形式主义的课堂。时下课堂上屡见不鲜的活动,如“看课题提问题”的司空见惯: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如果学生在课前做了预习,这样的提问根本没有必要。“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如《认识方向》一课,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学生探究了半天还找不到北,急切需要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而教师却非要跟学生“兜圈子”,害怕直接讲了就有“灌输”“填鸭”之嫌。其实,像这样约定俗成的信息性知识,教师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自学便可。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非要学生进行探究,这种多此一举的“探究”既让课堂教学刻板程序化,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真实性,更是一种“无效学习”。真实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然后才能以他们的真实学情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2、真实的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把学生当作产品加工,是不允许学生出错的。一旦有错,就会被“修理”,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或“亮黄牌”警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允许学生犯错误是原生态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虽然学生的“犯错”有时会让课堂混乱,学生的有些回答会打乱教师的事先预设,甚至会“伤害”教师的自尊。但学生的出错,可以暴露其思维的断层之处,正好可以让教师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切入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最终使错误转化为其课堂教学的亮丽色彩,体现了其化腐朽为神奇的教学功力。
  二、真实的课堂是固本强基的课堂
  一些课追求表面的热闹,设计过多的活动,使学生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导致最后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定位极端化,放任自流,学生牵着教师走。学生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与机会,但教师没有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航向与轨道,课堂效率低下。
  1、情境创设要直接,恰到好处。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真实、有效的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
  真实有效的课堂应该是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不能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或某种形式,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通过课件演示: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学生开怀大笑后,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接着在圆的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出示实物圆形,用红绳绕圆一周,让“圆的周长”从实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红色的圆。学生动手感知后,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感知,再把红绳子从圆周上取下,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圆的一周拉直后其实是一条线段,可以量出它的长度,及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最后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用拉直的红绳子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也为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圆的认识就更形象了。
  这就是数学课堂的实践问题应当回归到原生态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再只是一个数学答案,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从单一思维扩展到多向思维,有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味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2、该“讲”的还得讲。新课改为数学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但也有许多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不是采用扬弃的态度,而是全盘加以否定,比如对传统的“讲授法”讳莫如深,他们自己不敢讲,主要放手让学生讲,叫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探究,好像不与“讲”“划清界限”,教学理念就不先进似的。结果所谓的“放手”也演变为“撒手”,有时课堂上让学生盲目探究其实不如由教师直接进行适当的讲解来得有效,一些疑难问题由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所以教师讲与不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否的试金石;讲多讲少,也不一定是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分水岭。
  有这样一个课例,教师由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列出算式“16+79”之后,诱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在学生思考之后进行汇报时,20多名学生共用了10余种方法口算出了这道题的结果,教师对所有的方法无一例外地进行了肯定的评价,或“你的想法真独特”或“你真棒”等。学生汇报完以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活跃”从表面看来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课后的调查表明,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只使用了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很少有借鉴别人方法的,做出2、3种方法的更是寥寥无几。分析这个课例,这位教师所犯的错误,就是基于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算法多样化的狭隘理解。
  教师应讲在该讲之时,问在该问之机,既不越俎代庖,又不放任自流;既要放手自主探究,又要张弛自如、画龙点睛,要把握好尺度。
  总之,让课堂教学回归生命的本原,还数学教学以“自然本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让课堂少一些造作、少一些约束、少一些干扰,让我们的实践多一些理性,追求简约、崇尚真实,寻求深刻、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充满绿意的原生态课堂。
其他文献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加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相整合,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加快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运用电脑,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1、借助电脑识字,更能巩固汉语拼音
摘要:英语是一种语言,是用来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对我们未来的事业发展很有帮助。所以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学好英语。  关键词: 养成习惯 巧记 “预习.复习” 查工具书  英语的本质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习。那么,作为英语初学者来说,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笔者认
可以看到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视频监控产品的市场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高清摄像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用户对于视觉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为给,IP与IT技术被大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药物及不明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与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及外周血全血细胞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在智能家居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硬件构成进行研究,并探究传感设备和微处理器的连接机制,系统网页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见,如何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见,如何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几点建议,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数学应用
与“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句话一样,“自媒体”这个词在当下很是火热,网众们常用这个词来“羞辱”一些不争气的传统媒体。这个词,因为迎合了公众在传播中的中心感和主体意识,满足了网友摆脱被动的受众身份自立门户“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的想像,而一语风行。  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