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剑斩污”将药企发展与环保治理之间多年的矛盾再度升级。
步入冬季,北方再陷“霾伏”,其中,河北空气质量快速恶化,出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的天气。11月18日,传统工业集中的河北石家庄市宣布:全市药企停产。
史上最严的“停产令”
按照《石家庄市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石家庄市政府决定对市工业企业,特别是制药、水泥、铸造、钢铁、煤电、焦化和锅炉等重点行业实施严格调控措施。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在石家庄仅有的15家上市公司中,钢铁、制药等行业的公司达到9家,分别为华北制药、建投能源、河钢股份、东方能源、以岭药业、先河环保、常山药业、通合科技与新奥股份。
尽管“利剑”不仅仅指向制药企业,但制药业似乎受到的打击最大,而制药业一直是石家庄的经济支柱。
石家庄的医药上市公司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像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都公告了停产消息,连带着还有利润影响的变动。
这纸调度令很快被环保、工信等政府部门,送到药企手上。“停产”令到。同时,还派出督导人员在部分企业驻厂。

神威药业表示,公司现在已经完全停产,部分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冷冻储藏。神威药业称,“自11月18号开始逐渐限产,政府督导力度加大,开始陆续停产,22日基本停产。”
上市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临时公告称,由于收到要求未来45天停产的政府文件,公司利润预计将损失5000万元左右。另一家上市的制药企业新奥生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说,如果公司下属两家子公司停产一个月,“将使公司营收减少7500万元”。
研究制药业的研究员张瑞斗表示,毫无疑问,这会将企业推向破产边缘,给他们造成压力,让它们要么升级到价值链上游,要么就面临破产风险。
对聚集了众多制药企业的医药重镇石家庄来说,这就意味着,包括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华北制药和以岭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都将自此进入没有明确复工期的“冰封期”。
治霾为何要关停药企?
相比钢铁、煤炭、化工等高污染行业,制药行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似乎不太被外界所知晓。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汽车制造、包装印刷、装备业制造、电子制造和生物制药等在内的工业源是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
资料显示,我国是化学原料生产大国,尤其是发酵类药物产品的产能产量居世界第一,现在全球70%—80%的原料药在中国生产。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量大,成分复杂,污染比较严重,进而使得制药环保的现实情况显得较为严峻,并不断有制药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或停产整顿。
近年来,涉及环境问题的药企并不在少数,如哈药集团、云南制药、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大型上市公司都曾被环保部门督察整改。
据了解,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石药集团和鲁抗医药等四大药企的青霉素产量占国内青霉素总产量的75%,同时,这四大药企也是工业“三废”的排放大户,不仅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也十分严重。
对生活在医药重镇的石家庄人来说,制药企业散发出来的味道似乎与童年记忆混在一起,有网友回忆称:“小时候还戏称为‘五味街’”。遗憾的是,童年已经远去,但味道却挥之不去。
“原料药企业污染物产生量大,又由于单类物料数量少,成分复杂,一般难以资源化,使得终端治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有专家直指,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面临原料的上涨,而另一方面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面临药品降价的压力,未来最大的成本或是环保问题。
不堪“环保重压”
11月23日下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其最新报告《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制药企业如何持续制胜?》。这篇报告指出,中国的药品市场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对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来说,在未来10年,占药品市场销售额90%的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和仿制药市场将被重塑。尽管长期的发展方向是清晰的,但未来3-5年的过渡阶段却充满挑战。
随着近年来人力和环境成本的不断上涨,原料药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已经被进一步压榨。数字显示,自2014年起到今年第三季度华北制药营收不断下滑,其中,2014年、2015年和今年上半年下滑幅度分别为24.42%、15.87%和12%。
对于原料药营收下滑原因,华北制药反复提及环保改造带来的压力。“国内抗生素限用政策和环保压力增大,导致公司化学原料药特别是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相关中间体原料药收入有所下降。”华北制药2015年年报称。
事实上,自从2013年开始,华北制药每年财报都会提及环保标准上升带来的经营风险,具体到营收上也受到了环保限产、停产及搬迁所带来的“困扰”。
例如,华北制药每年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环保资金。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2015年及2016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达到-3.2亿元、-3.67亿元以及-2.06亿元。在情况说明中,华北制药均提及了环保项目支出带来的影响。
“目前,公司主要原料药、制剂产品均有一定备货,短期内销售不受影响,但鉴于尚无法确定此次停产的具体时间,上述事项对公司生产及业绩的具体影响尚无法预测。”华北制药公告指出。
站在企业角度,药品招标的主旋律是降低药价,砍掉药企的利润,在盈利的压力下,药企投资解决污染问题的动力就不会强。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或许可以加大增加政府投入,或许应该用重典严惩污染,或许通过治理排污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缺乏实力的中小制药企业等等。总之,药厂关停只是暂时,只是治标之举。
步入冬季,北方再陷“霾伏”,其中,河北空气质量快速恶化,出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的天气。11月18日,传统工业集中的河北石家庄市宣布:全市药企停产。
史上最严的“停产令”
按照《石家庄市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石家庄市政府决定对市工业企业,特别是制药、水泥、铸造、钢铁、煤电、焦化和锅炉等重点行业实施严格调控措施。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在石家庄仅有的15家上市公司中,钢铁、制药等行业的公司达到9家,分别为华北制药、建投能源、河钢股份、东方能源、以岭药业、先河环保、常山药业、通合科技与新奥股份。
尽管“利剑”不仅仅指向制药企业,但制药业似乎受到的打击最大,而制药业一直是石家庄的经济支柱。
石家庄的医药上市公司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像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都公告了停产消息,连带着还有利润影响的变动。
这纸调度令很快被环保、工信等政府部门,送到药企手上。“停产”令到。同时,还派出督导人员在部分企业驻厂。

神威药业表示,公司现在已经完全停产,部分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冷冻储藏。神威药业称,“自11月18号开始逐渐限产,政府督导力度加大,开始陆续停产,22日基本停产。”
上市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临时公告称,由于收到要求未来45天停产的政府文件,公司利润预计将损失5000万元左右。另一家上市的制药企业新奥生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说,如果公司下属两家子公司停产一个月,“将使公司营收减少7500万元”。
研究制药业的研究员张瑞斗表示,毫无疑问,这会将企业推向破产边缘,给他们造成压力,让它们要么升级到价值链上游,要么就面临破产风险。
对聚集了众多制药企业的医药重镇石家庄来说,这就意味着,包括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华北制药和以岭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都将自此进入没有明确复工期的“冰封期”。
治霾为何要关停药企?
相比钢铁、煤炭、化工等高污染行业,制药行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似乎不太被外界所知晓。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汽车制造、包装印刷、装备业制造、电子制造和生物制药等在内的工业源是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
资料显示,我国是化学原料生产大国,尤其是发酵类药物产品的产能产量居世界第一,现在全球70%—80%的原料药在中国生产。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量大,成分复杂,污染比较严重,进而使得制药环保的现实情况显得较为严峻,并不断有制药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或停产整顿。
近年来,涉及环境问题的药企并不在少数,如哈药集团、云南制药、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大型上市公司都曾被环保部门督察整改。
据了解,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石药集团和鲁抗医药等四大药企的青霉素产量占国内青霉素总产量的75%,同时,这四大药企也是工业“三废”的排放大户,不仅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也十分严重。
对生活在医药重镇的石家庄人来说,制药企业散发出来的味道似乎与童年记忆混在一起,有网友回忆称:“小时候还戏称为‘五味街’”。遗憾的是,童年已经远去,但味道却挥之不去。
“原料药企业污染物产生量大,又由于单类物料数量少,成分复杂,一般难以资源化,使得终端治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有专家直指,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面临原料的上涨,而另一方面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面临药品降价的压力,未来最大的成本或是环保问题。
不堪“环保重压”
11月23日下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其最新报告《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制药企业如何持续制胜?》。这篇报告指出,中国的药品市场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对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来说,在未来10年,占药品市场销售额90%的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和仿制药市场将被重塑。尽管长期的发展方向是清晰的,但未来3-5年的过渡阶段却充满挑战。
随着近年来人力和环境成本的不断上涨,原料药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已经被进一步压榨。数字显示,自2014年起到今年第三季度华北制药营收不断下滑,其中,2014年、2015年和今年上半年下滑幅度分别为24.42%、15.87%和12%。
对于原料药营收下滑原因,华北制药反复提及环保改造带来的压力。“国内抗生素限用政策和环保压力增大,导致公司化学原料药特别是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相关中间体原料药收入有所下降。”华北制药2015年年报称。
事实上,自从2013年开始,华北制药每年财报都会提及环保标准上升带来的经营风险,具体到营收上也受到了环保限产、停产及搬迁所带来的“困扰”。
例如,华北制药每年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环保资金。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2015年及2016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达到-3.2亿元、-3.67亿元以及-2.06亿元。在情况说明中,华北制药均提及了环保项目支出带来的影响。
“目前,公司主要原料药、制剂产品均有一定备货,短期内销售不受影响,但鉴于尚无法确定此次停产的具体时间,上述事项对公司生产及业绩的具体影响尚无法预测。”华北制药公告指出。
站在企业角度,药品招标的主旋律是降低药价,砍掉药企的利润,在盈利的压力下,药企投资解决污染问题的动力就不会强。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或许可以加大增加政府投入,或许应该用重典严惩污染,或许通过治理排污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缺乏实力的中小制药企业等等。总之,药厂关停只是暂时,只是治标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