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日趋广泛,但在使用中也出现了“机器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不够”、“课件制作重形不重质”、“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中,教师必须树立“双向交流是关键”、“时刻不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件制作突出实用性”、“坚持因材施教”、“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等理念,方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当,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 运用 适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7-02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可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机器满堂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头到尾,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部分老师过分夸大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事情,让计算机从头到尾的唱戏,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上课后,教师把一份已经制好的课件按步就班,从头演示到尾,就算是完成了教学。教师所起的作用似乎就是点点鼠标。一堂课可以预想得如此周全吗?在课堂中就不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做调整吗?学生就没有设计之外的问题要提吗?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何在?这和我们过去批评的满堂灌有何区别?不过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而已。
  误区二:学生成了旁观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但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无法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探索、研究中,学生只是教师制作的课件的观赏者,学生仿佛成了局外人。语文课也不再是语文课,仿佛是一堂电影放映课
  误区三:课件制作只重其形,不重其质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设计形式是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部分教师未认真研究教材,教学目的不明确,课件设计肤浅,流于形式,过分追求课件的形式美,图片、音乐、视频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实际教学效果却收效甚微。试想学生都忙着欣赏图片、音乐了,哪还顾得进行深层的思考、探索!
  误区四:追求时髦,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现在各校都将能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教师也大有“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荣,以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耻;以整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荣,以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耻”的态势,一味追求时髦,不注重实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先进,就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竟相逞能,耗时耗力,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怎样走出上述误区,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意识:
  1.双向交流是关键
  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语文课,应针对学生特点,以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目的,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促使学生发挥思维,与学生形成有效的课堂交流。课件设计不能满堂灌,要借鉴书法中的“留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件设计不能过于死板,要考虑课堂中的变数,要留有调整的余地;课件设计要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不要过多的预设答案,不要把双边教学搞成教师的单向演示。
  2.时刻不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了解学情,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资料,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制作课件,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弃学生的感受于不顾。在组织教学和控制教学节奏时,特别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开启知识之门,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及时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时刻记住: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如果学生都没参与进来,那教师还忙活什么呢?
  3.课件制作突出实用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教学为评判的标准,切忌本末倒置,过分追求课件的华丽、新颖。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欣赏课件上,对思维的训练毫无价值。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多问自己: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吗?我的设计还能再简化吗?还有更好的教学思路吗?如果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能这样多问问自己,那么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迅速提高!
  4.坚持“因材施教”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部分教师习惯于全班同学用同一个课件,看同一个屏幕。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可切换、可对比、可联动的优势,根据学生实际,提前制作一些适应不同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的画面和内容,随时切换教学演示内容,展现不同事物的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的不同角度。我们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教室合二为一,根据学习程度或者兴趣爱好将班级分成不同的小组,给学生演示不同的内容,教授不同的课程,或让学生自己到网上搜集资料,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做到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5.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我们在使用时,千万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忽视“人”的作用。教师要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有效利用传统教学中的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探讨、学生之间探讨,保证教学效果。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教学,认真分析,扬长避短,优化组合,锤炼提高,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为教学服务。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巧妙设计、精心研究、反复锤炼,只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其他文献
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 Mesylate,DFM)是一种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防治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和支原
学位
镉是一种环境化学污染物,可通过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在动植物体内蓄积,而肝脏是体内最初镉积累和产生毒性部位,镉对动物肝脏的毒性作用可引发细胞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已成为国外研究的热门,但镉对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镉致禽类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相关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G
乳酸菌的安全性及多种益生特点使其成为外源基因表达和口服疫苗研制的理想候选宿主。但乳酸菌表达系统与其他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比较而言,相对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外源蛋白的表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致死性传染病。兔出血症
【摘要】经典课文的教学应体现创新教育的新课程理念,不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调动学生思维,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  【关键词】经典课文 创新教学 提高实效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2-01  浅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创新。为适应实施这一理念,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倡导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7-01  “把语文还给语文”,这是我国已故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这是顾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严重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和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景,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了,新课
【摘要】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校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了许多生命情感缺失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而语文学科又比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语文课程本身出发,阐述了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在语文课堂中怎样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4-0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而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它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思维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大小问题,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7-01  合作探究是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应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确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好途径和好方法。但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老师对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认识有偏差,应用时出现很多误区,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形式化。有的教师只注重这种教学形式,追求一种场面上的活跃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