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压力的释放有一个过程,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二两小面从2元涨到3元,一公斤猪肉从16元涨到30多元,被人视为大路菜的大白菜价格也上涨到一公斤2元……如今,物价上涨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热点。
正如2007年一句流行语所说: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你不能跑不过CPI。
所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4.8%,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4.8%。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入的一张100元人民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5.2元的貨品及服务。
■ CPI上涨有多快
从2006年四季度开始,肉禽蛋油等食品的价格就创出了新高,而到了2007年末,牛奶、饮料、酒类等商品的价格也开始大幅攀升。从最新统计数据看,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4.8%,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上涨了12.3%,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力军。而在食品涨价风潮中,猪肉的价格首先飙升,引领涨价潮。以重庆为例,2007年,重庆市猪肉价格经历了5月底、7月上旬、7月底三轮大幅涨价。8月份精瘦肉卖到每公斤30元,刷新了重庆猪肉历史最高价,而同比120%的涨幅也创下了历史最高涨幅。这种趋势很快蔓延出餐桌,涉及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面对这种形势,2007年8月8日,央行正式敲响了通货膨胀警钟:中国的双脚已经站在了全球通胀的漩涡边缘。从各方面矛盾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风险对我国造成了很大威胁。首先是国际市场价格的输入压力。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矿产等重要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大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其次是国内成本推动的压力。国内资源和生产要素供需变化和价格上涨趋势,也从成本推动上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之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粮食和部分农产品仍处于紧平衡,这些都直接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随着CPI的上涨,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我们的收入跑过了CPI了么?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纵观五年的经济发展速度,2007年是最快的一年,但价格上涨幅度也是最大的一年。2007年1月,CPI同比只增长2.2%,到了11月就高达6.9%,CPI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百姓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率较高的前三项,第一项便是物价上涨问题,占参与调查人数的50%,成为百姓当前最不满意的问题。
■ CPI上涨的背后
除了国际国内的客观因素外,不可否认,在这次涨价风潮的背后,也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居心不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唯利是图,趁机哄抬物价,为CPI的上涨推波助澜。
行业协会,串通价格垄断市场。一些行业协会联合会员,串通价格,集体涨价,垄断市场,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从2006年底开始,由“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三次内部价格协调会,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从2007年7月26日起,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白象在内的十多家方便面集体涨价,平均涨幅达20%。这次“统一调价”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企业结盟,暗中抬价左右市场。有些行业的企业结成同盟,形成事实垄断,左右市场价格。2007年8月,重庆一些火锅店纷纷贴出告示,从8月16日起加收10元钱锅底费。不过,还没等涨价,就被当地物价部门制止了。
投机商家,不择手段趁火打劫。一些不良商家,见风使舵,随时跌涨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2007年11月10日,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自行组织十周年店庆活动,发售特价食用油,原价每桶51.4元的5升装菜子油卖39.9元,引起居民抢购,导致踩踏伤亡人事故发生。今年初,我国14个省(区、市)遭受了50年不遇的雪灾,一些不良商贩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火车上的盒饭涨到50元一盒,方便面卖到10元钱一袋,车外的茶叶蛋涨到4元钱一只,茶水卖到5元钱一瓶,个别县的大米卖到30元一公斤……
■ 调控CPI,政府吹出“集结号”
由于通胀压力的释放要有一个过程,价格上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元月,价格干预政策密集出炉,吹响了价格宏观调控的“集结号”——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公布施行,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经营者,最高罚款可达100万元;1月14日,国务院会议再次严管市场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明确加强价格监管的纪律,确保中央价格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随着“禁涨令”、“监管令”和“处罚令”的颁布,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价格监管会议精神。截至2008年1月26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公布并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在这方面,重庆市已做了很多工作,如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完善各项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工作预案,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实行临时补贴的力度和范围等。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应对物价上涨呢?
首先,应保持冷静,对物价上涨不能有恐慌心理。老百姓应当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自己的心声,敦促政府有所作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上涨,保证低收入家庭能够吃得起饭,买得起菜,穿得起衣。其次,合理支配现有资金,留出必需的应急资金,审慎投资,或购买保值物品。最后就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倡节俭,家庭过日子要有计划。一位老大爷说得好:“我们老百姓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比如改变饮食结构,少吃一些肉,多吃一些鱼和虾,少吃一顿红烧肉,改吃肉丝炒香干。”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物价这匹野马就一定能套上“笼头”。
二两小面从2元涨到3元,一公斤猪肉从16元涨到30多元,被人视为大路菜的大白菜价格也上涨到一公斤2元……如今,物价上涨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热点。
正如2007年一句流行语所说: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你不能跑不过CPI。
所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4.8%,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4.8%。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入的一张100元人民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5.2元的貨品及服务。
■ CPI上涨有多快
从2006年四季度开始,肉禽蛋油等食品的价格就创出了新高,而到了2007年末,牛奶、饮料、酒类等商品的价格也开始大幅攀升。从最新统计数据看,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4.8%,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上涨了12.3%,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力军。而在食品涨价风潮中,猪肉的价格首先飙升,引领涨价潮。以重庆为例,2007年,重庆市猪肉价格经历了5月底、7月上旬、7月底三轮大幅涨价。8月份精瘦肉卖到每公斤30元,刷新了重庆猪肉历史最高价,而同比120%的涨幅也创下了历史最高涨幅。这种趋势很快蔓延出餐桌,涉及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面对这种形势,2007年8月8日,央行正式敲响了通货膨胀警钟:中国的双脚已经站在了全球通胀的漩涡边缘。从各方面矛盾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风险对我国造成了很大威胁。首先是国际市场价格的输入压力。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矿产等重要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大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其次是国内成本推动的压力。国内资源和生产要素供需变化和价格上涨趋势,也从成本推动上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之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粮食和部分农产品仍处于紧平衡,这些都直接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随着CPI的上涨,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我们的收入跑过了CPI了么?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纵观五年的经济发展速度,2007年是最快的一年,但价格上涨幅度也是最大的一年。2007年1月,CPI同比只增长2.2%,到了11月就高达6.9%,CPI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百姓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率较高的前三项,第一项便是物价上涨问题,占参与调查人数的50%,成为百姓当前最不满意的问题。
■ CPI上涨的背后
除了国际国内的客观因素外,不可否认,在这次涨价风潮的背后,也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居心不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唯利是图,趁机哄抬物价,为CPI的上涨推波助澜。
行业协会,串通价格垄断市场。一些行业协会联合会员,串通价格,集体涨价,垄断市场,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从2006年底开始,由“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三次内部价格协调会,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从2007年7月26日起,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白象在内的十多家方便面集体涨价,平均涨幅达20%。这次“统一调价”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企业结盟,暗中抬价左右市场。有些行业的企业结成同盟,形成事实垄断,左右市场价格。2007年8月,重庆一些火锅店纷纷贴出告示,从8月16日起加收10元钱锅底费。不过,还没等涨价,就被当地物价部门制止了。
投机商家,不择手段趁火打劫。一些不良商家,见风使舵,随时跌涨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2007年11月10日,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自行组织十周年店庆活动,发售特价食用油,原价每桶51.4元的5升装菜子油卖39.9元,引起居民抢购,导致踩踏伤亡人事故发生。今年初,我国14个省(区、市)遭受了50年不遇的雪灾,一些不良商贩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火车上的盒饭涨到50元一盒,方便面卖到10元钱一袋,车外的茶叶蛋涨到4元钱一只,茶水卖到5元钱一瓶,个别县的大米卖到30元一公斤……
■ 调控CPI,政府吹出“集结号”
由于通胀压力的释放要有一个过程,价格上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元月,价格干预政策密集出炉,吹响了价格宏观调控的“集结号”——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公布施行,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经营者,最高罚款可达100万元;1月14日,国务院会议再次严管市场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明确加强价格监管的纪律,确保中央价格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随着“禁涨令”、“监管令”和“处罚令”的颁布,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价格监管会议精神。截至2008年1月26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公布并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在这方面,重庆市已做了很多工作,如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完善各项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工作预案,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实行临时补贴的力度和范围等。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应对物价上涨呢?
首先,应保持冷静,对物价上涨不能有恐慌心理。老百姓应当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自己的心声,敦促政府有所作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上涨,保证低收入家庭能够吃得起饭,买得起菜,穿得起衣。其次,合理支配现有资金,留出必需的应急资金,审慎投资,或购买保值物品。最后就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倡节俭,家庭过日子要有计划。一位老大爷说得好:“我们老百姓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比如改变饮食结构,少吃一些肉,多吃一些鱼和虾,少吃一顿红烧肉,改吃肉丝炒香干。”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物价这匹野马就一定能套上“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