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夏天,来的有些突然,骄热了没些日子后天又凉了,人们都说立过秋了,天不会再热起来了,不热就不热吧,我也是不希望它热的。
  整个八月都在上课,下课中翻书似的了结了,因为也给啸宇侄子补过十几日课,脑子胀的厉害,很少去体育场动一动了,身子和腿在每晚横卧在床上的时候会觉得一些僵硬,回到宿舍便不常喝水了,夜卻常熬着,最晚的熬到三点去,三天也没有如厕的冲动,毒素便全堆在脸上和脊背,肿眼泡,胡子疯了似得冒,脑子里常像塞满棉花似的,见人也不笑,经常会感觉孤零……唔,亏是结束了,我要回趟家去!
  兴兴的去买票,建强一把把我推过去让我进站,我便没有推辞;在这种事上我向来不推辞的,为数不多是不吃别人的剩饭,就算是何等珍馐也不稀罕!车子驶的很慢,这两天县城是有交流会的,农人们都暂歇下手里的活,有养猪的把猪食一早拌好便交给邻居,有的早晨还做了两三个小时的活儿,赶忙回来扔了那被露水摆湿,被地泥沾黄的衣服裤子,换上体面衣服,再邀上几个好姊妹,带着孩子搭车上县了。会上也买不了多少东西,无非是给家里扯些床单被套,给男人买身便宜衣裳,老人牙口不好却喜欢吃油炸的排叉,现在看来这食品油大,热量高,是倡导健康饮食的现代人所抵斥的,但油,白面这两样东西合二为一,做成的食物对于吃过观音土,煮过榆树叶的老人来讲是无法抗拒的,就算太硬嚼不成碎儿也要填进嘴里用唾液把它化了,品尝油的味道,品尝麦的味道。妇人们会场溜达一圈,走出来孩子必是大哭的;想吃的糖果没有吃到,想穿的衣服没有穿上,想瞧的热闹没有瞧够,想要的玩具没有买来。这时妇人就边拽着孩子的胳膊骂开了“花了钱还给我淌眼泪,下回看我还带你逛会不!”颇有些愤懑的搭车往回走了。我是坐在班车里听见妇人嚷孩子了,可上车的却是一个老者,他微胖的身材,脸上挂着一些藏红色,穿的干净头发却不剩一根,圆圆的脑袋上一对比我灵亮多了的眼睛骨碌骨碌转着找空座位,偏就寻到我和建强旁放下了屁股。这老人看来是健谈不怯生的,我和建强说几句他总能插进来,刚开始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到后来便开始他一个人的演说了:看见前面的“衙岭”了吧,这是秦岭最高的地方,也是虢川河发源的地方,一支往东入了渭河汇入黄河,一支向南流入长江,这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呢!不信了吧,你看那山凹凹旁的草绿,树也不长高,里面可存满了水呢!三江源也看不见多旺的水哩,它却发源了黄河长江啊!我是不懂地理,尤其太白的地理,疑心这老汉给我鼓吹呢,好奇就上网查了查竟一一对上了!衙岭我没去过,却知道郑板桥的一句诗,也竟能随口吟出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车下了五里坡老者话却少了,盯着左前方一位女士手机里的电视剧一眼不眨的看开了。我是最讨厌在公共场合开着外音玩手机的,无奈也没有那虎牙狼齿和人家争吵不过来,便歪着头看着窗外不停向后跑的松树、白杨树、核桃树、砖瓦房、土坯房、砖土房、摘菜的、打核桃的、谝闲传的、撵狗的、骂孩子的、吃馍的,却唯独留意到一户人家厦房里有一个盲眼老头伸着手在摸门,院口的孙子放了一根破柴在老头脚下绊的老人死声骇气的骂娘,我却咯咯咯的笑出声来,仿佛那破柴是我指派放在那里的。
  沿着石头河岸一直往东,地势也是缓降的,所以车开着并不费劲。车上人们少半已经在对着玻璃窗“磕头”了,大多数人却像被点了穴似的,或望着窗外发呆,或对着前排座椅发呆,那望风景的自然是被这山峦,川道,河水和白石迷了去了,而另一边被定住的人儿,可能是心里有麻缠事吧;一个月没有一场雨玉米已经快被旱死了,家里的土房顶上破了几片瓦,邻居的玉米仓占了自家院边的一块地皮,谁知道呢!农人的事尽是小事,可小事又不小,任何一件事都足以影响这个脆弱的家庭,他们说硬也硬,跟人顶仗从不认怂认栽的,可一旦软起来,便像秋后从三丈高的柿树上熟落的牛心柿,瘫成浆了。这时偏有个婴孩的淘哭从座位里响起来了,淡定的人当然有,大多数人这时忍不住的毛躁起来,中年人点燃香烟,年轻人插上耳机,老人什么也干不了,索性就皱眉。孩子的母亲是个年轻女子,一看便经验不足手忙脚乱也哄不下这哭声,他婆却处变不惊,“包叫唤了,再叫唤‘瓜天财’把你就引去了!”刹时哭声止了。孩子怕的一个劲儿往他婆怀里钻,媳妇却一脸不屑。哭声没了,车里又恢复平静,川道的凉风带着草香花香一股脑儿往车里灌,阳光透过淡绿色的玻璃射进来,照到人的脸上就反绿光,照到白布衫上布衫就坨一块绿出来,司机的墨镜是染不了绿的,黑色可以吸收一切色光。开了这么久的车他看样子并不困,身体正直,表情舒宜轻松,时不时呷一口浓茶就看到他黝黑的脸是那么敦实而沉稳。
  这时建强已有些倦意,他插上耳机闭目养神去了,我也想听听音乐的,可惜耳机被我落在上面了,又不好意思搅了他的兴,只能东张张西望望。老者已经在魁星楼下了车,小孩又再一次熟睡了去,车子如一个歇够了气的壮年,攒足了劲儿朝东奔去。我的家,我的柴胡山村,在出了白云峡,穿过鹦鸽街后,慢慢一点一点显露出来了,石嘴崖下的那眼山洞虽已被些不知名的野草灌木遮掩了,但我还是能准确找到它的位置,旁边一丈远的那根木头电线杆还在用,枯瘦黢黑的如同一只鱼鹰,再往下百米是一座石桥,听闻这桥的前身是我爷爷当年和人一齐修筑的,现在全用混凝土浇筑,两旁是碗口粗的钢管护栏,唤做“慈安桥”,桥头往里有一家商店,在这里安置已有二三十年了,老板是个精明懒惰的家伙,媳妇却勤快。每年九,十月份,这儿是镇上最大的山货交易区,大卡车一车一车的把这山里的毛栗,板栗,核桃往南方运,农人们在黑沉沉的山林里一待就是两个月,直到秋深了,天凉了,果落了,贩子也少了,这才扔了那八面都开裂的解放鞋,去镇上用崭新的票子换些米油茶盐,自此迎接长达数月的寒冬。
  终于我还是下了车,不过梁家山,瓦窑坡,火烧滩了,不再东去眉县,上西宝高速去西安了,也不再出陕西,过河南,安徽到浙江了,长江的水一路滔滔不绝向东汇入东海最终叶落归根回到太平洋,再被日头蒸发做雨状滴入三江源,地球就这么大,我只有这么高,去哪儿呢?去哪儿都是回家,回家还要出发。一条路,走千遍万遍,万遍亿遍,走的熟了想迷也迷不了,它像你身上的血脉,从心脏泵向颅脑,周身,圆滑,棱角,气度,海拔,远看近瞧便是一个人了。一条路成全造就一个人,这是何等伟大的力量!
  柴胡山的水溪一到夏日最旺,水却没有吉利沟的干净,净是些枯草败木,淤泥马尿,溪里没有多少活物,核桃熟了会落进河里,引来一只松鼠冒死去捡,村口的第一家是大伯的家,婆坐在溜光的木椅上望着山上老屋的方向,我唤一声“婆,我回来了!”婆便咧开嘴冲我笑眯眯的,“吃饭了么?我给你下面去!”。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落花,潺溪,山涧,清明。  十二岁的时候,在乡下,在田间,油菜花映得满眼是金灿灿的世界,心里便觉得暖。玩耍间与伙伴时常跑到玫瑰田去玩,每片玫瑰花瓣,黄的,红的,白的落了一地,用竹扫把一扫就是一畚箕,到后来大家都把扫玫瑰田当作苦差事,扫好之后顺手倒入田边的澄溪中,千红万紫的玫瑰花瓣霎时铺满河面,往下游流去,偶尔我也能感受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之美。  细细品味《红楼梦》中花开花落的情境,也许是岁月的
期刊
四十年足够漫长,在岁月的轮回里又极为短暂弹指一挥间,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  岁月匆匆带走了我的青春,但带不走我对露天电影那深深的记忆,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平时夜暮降临,街坊邻居坐在一起只能聊聊家长里短,我们这些娒娒(儿童)也会缠着大人讲故事,而难得一次的露天电影,也是一道精神“盛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家里还没有电视,电影院的票价又贵,是有钱人经常出入的娱乐之地,吾家比上不
期刊
希望成功,希望胜利,希望考取好的成绩,而那希望往往都是美好的,成功并不是想一想便可以实现,但如果一旦有了希望,你便做下去,那希望便会在你的身边安家入户,与你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风景。  希望如导游,成功是那最高顶峰,成功虽然遥远,但只要心中有了希望,你便在它的指导下走向成功。虽然一路上有嘲笑,有讥讽,还有不解。但这些都是浮云,只要你满怀着希望与坚强,一定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你会
期刊
每一段时光,每一种经历,每一次相遇,每一个别离,都是人间至美之事,时光游走,催人向前,肆意拉扯中依旧同过往渐行渐远。月台上的身影拼尽全力也抵不过火车飞驰,远去的背影,风干的泪痕,名曰匆匆。我们忙着相遇,忙着相识,忙着离别,忙着开始,却唯独忘了道一声珍重,在人潮中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挟裹着前进,不知去处,不问来路。  生活总是这样,在日复一日里,夹杂着丝丝甜味,如同草莓味的夹心糖,平淡无奇中裹着些小温馨
期刊
余秋雨说,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的确,他们把一个又一个荒僻所在,变成胜景,引得后人爬山涉水去探访那久存心底的故乡。然而,我对汉阴心生向往之情的,大概是一首今人诗作,“山雄水奇秦巴地,最先得知春消息。一夜东风花似海,遍地黄金天下奇。”冲着这首诗,我去了汉阴的双河口镇。  时令正值早春,掠过车窗的群山还没变绿,小河怯生生的,缓缓流淌。然而,毕竟
期刊
在《中国文艺》2005年12月的综合版上,刊有我市作家李靓近作《给幺妹》一文,读罢荡气回肠,令我久久不能释怀,不由得又于当晚多次深读大作。不仅仅是阅读文字,而是以眼睛亲近鲜活的艺术生命,抵达诗意浓郁的文心。  文中“幺妹”与作者数十年的情意,在该文中艺术般的涌现,如《给幺妹》一文中所言“二十年的友谊,二十年如烟往事,似潺潺溪水沁润我的心扉,似欢乐曲,轻轻地荡起我心海涟漪……”  作者用她极富抒情性
期刊
春日阳光有了些许温度,可风依然紧俏,裹在厚厚的棉衣里,始终不敢尝试与春的对峙。经历了最疼痛最寒冷的冬天,草木该是舒枝展叶的时候了,但似乎仍未从伤痛中扭转过来,在凛冽中依然肃穆着冬日的银灰,严严实实。或许,它们如我一样谁都不愿尝试这种尖锐的料峭,而我,坐在光阴里,寻找斑驳的阳光,来取暖自己。  一定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在那个不大的农村小学里,夕阳安静地伏在西墙上。学生老师大都回家了,校园静悄悄,
期刊
立冬后的日子一天天冷起来。  小雪款款走近了,绵绵阴雨往人的心上洒,情绪没有了阳光。混沌的世界里,村庄、街市、河道、田野、树林都在打瞌睡。小车穿行在梦里,我也朦朦胧胧地。  司机小张叫醒我时,车停在一栋大楼里。  嗨!这是什么楼!洁净明亮的花岗岩地板,光影倥偬。宽敞的走廊,清明上河图、松竹梅菊、白鹤凤凰奔马等名画以缤纷异彩和形象语言阐释着华夏民族的文化理念。张择端、郑板桥、徐悲鸿、克劳德·莫奈等中
期刊
近日,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李小鹏的中篇小说集《红颜》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红颜》汇编了作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别发表在《热流》《晋阳文艺》《星火》《黄河》《青春丛刊》等文学刊物上的六篇作品。其一:《哀恋》以八十年代中期为背景,描写了同班同学男女主人公从情投意合,到情随事迁曲折离奇的爱情插曲;其二:《红颜》是九十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市级文工团里,一个女舞蹈演員与一个男舞台美工一见钟情,悲欢离合的罗
期刊
纵观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母性一直未在诗歌写作中成为视角或话语热点,更未成为母题。就是在多元化写作的当下,也鲜见阐发母性的重要诗歌文本。但张瑜的《月光来时》散发着母性光辉的诗歌集,同样从更为开阔的视野上丰富了女性的诗歌写作。  《月光来时》诗集分为七辑。第一辑为月光来时第;二辑为我的领地,我的海;三辑为长歌天涯;四辑为面北而居的日子;五辑为伸向时间里的莲蕊;六辑为云上的屋亭;为七辑角色。细细读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