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炸致多处开放性颅脑损伤3次引流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麻醉处理1例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300052,
【出 处】
:
中华麻醉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9年39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先给药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3月龄,体重25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慢性脑缺血手术组(H组)和尼莫地平+慢性脑缺血手术组(N+H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2周后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适应性训练5 d。适应性训练结束后第1天N+H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1 mg/kg,H组腹腔注射
目的评价微聚体滤器处理剩余机血-回输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28~55岁,体重46~6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剩余机血回输组(C组)和微聚体滤器处理剩余机血-回输组(M组)。CPB结束后即收集剩余机血,C组剩余机血直接储存于无菌储血袋中
目的评价纳布啡混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PCIA的适宜配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术患者210例,年龄18~64岁,BMI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舒芬太尼2.0 μg/kg+氟比洛芬酯2.0 mg/kg组(SF组,n=55)、纳布啡1.5 mg/kg+氟比洛芬酯2.0 mg/kg组(N1F组,n=49)、纳布啡2.0 mg/kg+氟比洛芬酯
目的评价纳布啡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的适宜配伍。方法选择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单胎足月妊娠产妇100例,年龄24~35岁,BMI 29~33 kg/m2,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4组(n=25):舒芬太尼0.5 μg/ml+0.15%罗哌卡因组(SR组)、纳布啡终浓度0.2 mg/ml+0.15%罗哌卡因组(N1R组)、纳布啡终浓度0.4 mg/ml+0.15%罗哌卡
目的评价肺动态顺应性(Cdyn)指导PEEP滴定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19~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PEEP组(P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完成后,采用PCV-VG模式通气,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入氧浓度50%
目的评价七氟醚防治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效果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44只,体重18~22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2):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C组吸入氧气30 min,S组吸入2.5%七氟醚30 min,完全清醒后行强迫游泳实验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于吸入七氟醚或氧气结束时,麻醉状
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以及病人自控前锯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病人60例,年龄18~64岁,体重45~7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3组(n=20):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PCIA组(SG+PCIA组)、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病人自控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G+PCNA组)和全麻+PCIA组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布托啡诺PCIA用于全麻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全麻剖宫产术产妇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42岁,体重52~88 kg,孕周38~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TAP阻滞组(TAP组)、布托啡诺组PCIA(B组)和TAP阻滞联合布托啡诺PCIA组(TB组)。TAP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
目的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背根神经节硫化氢(H2S)与P2X3受体的关系。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00 g,4~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OAA)组(A组)。鞘内置管成功后第3天,采用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