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院校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更多需求,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也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改进日语视听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日語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独立院校日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日语视听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希望对独立学院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独立院校;日语视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企业对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使得传统的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各种要求。其中,日语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日语语言文化素质、扎实的日语理论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能够快速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改进日语视听课程教学,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已成为独立院校日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日语视听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听解能力,使其掌握相关听力技巧,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一听一讲”为主,即教师给学生放一段音频,然后进行讲解,再重放一遍,对音频内容进行确认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在听力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使用的教材也因缺少商务场景内容,信息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内容的落后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将阻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院基于现有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日语视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
  1.课程设置
  日语的听说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但以前开设的日语视听课程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缺少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改革中,我院将日语视听课程和高级视听课程每门30学时的理论课程改为每门20学时的理论课程和10学时的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
  2.教学内容
  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中强化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教学内容由以往的“视、听”为主的固定教材式内容转变为以“视、听、说”为主,增加课外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为针对学生必须参加的日语N1、N2能力考试的现状,教师选择商务场景较多、具有时事性的视听教材,辅以能力考试听力模拟真题,指导学生熟悉语音的特点,捕捉听力原文中的关键词和信息,掌握解题技巧;再选择一些发音地道、标准的日语专家录制的不同领域、不同主题、涵盖面较广、实用性较强的短、中、长篇的音频资料,制订各种形式的目标练习,使学生能够从对简单日语语句的表达、理解过渡到对比较复杂、较长内容的快速听解。教师还可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游戏、配音、模拟商务场景的设置等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生日语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际当中,除了传统的“一讲一授”教学方法,教师还将互动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引入课堂,根据听力资料的内容,以技能训练为重点,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日语新闻视频、经典日剧片段,在课堂上采取探究式、讨论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提出的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日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蔡蕾.实践应用型日语口译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3(1).
  [2]王芳.应用型本科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3]萨如拉,张茂增.大学日语视听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J].学园,2014(15).
  [4]高翔.日语听力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家,2012(1).
  [5]张玉昕.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其他文献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大小、浸润深度
摘 要:外感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四季皆见,众人易患。其感受外邪而发,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多有传变,可由表入里、从气到血、先实后虚,故对外感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因本病在侵袭途径、传变过程、直中他脏等方面往往会使肺系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相应证候,所以本文提出“外感病從肺论治”,并探析其运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外感病;肺;功能;治疗举隅  一、肺的功能特性  1.本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