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经济走势趋缓

2006年是美国经济持续扩张的第5年,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3.4%。这种强劲的经济增长是在面临无数阻力的情况下取得的,动力源于美国经济的内在力量、增长支持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监管控制以及外国市场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开放。200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从2005年的飓风影响中恢复过来,包括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者支出的复苏,以及墨西哥海湾石油和天然气基础设施的重建。尽管2006年二、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在经通胀调整后的原油价格达到接近创纪录的水平,以及国内住房建设活动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实际经济活动的整体步伐仍很强劲。在通胀方面,能源价格在接近年底的时候出现大幅下跌,从而使得总体消费价格通胀率在2006年有所缓和。不过,除食品和能源之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胀率出现了上升。为了应对这样的产出和通胀走势,美联储在2006年6月份继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在当年余下时间里维持不变。2006年,实际时薪增长了1.7%,显示出劳动力市场火热和能源价格跌落的综合影响。2006年是美国经济再平衡的一年,商业建筑和出口投资增速加快,部分抵消了住房建设大减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消费者支出继续增长。
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受到次级债务危机的影响,比2006年有所放缓,在本轮美国经济扩张周期中,房地产业成为重要的推动因素。随着200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降温,与房地产业有关的经济指标成为影响美国未来经济走向的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次级抵押贷款问题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美国房地产业再次面临雪上加霜的处境。根据美国Equifax Credit Files的统计数据,该类贷款的违约率已由2000年的不足14%迅速上升到25%左右,不良率由2.5%上升到5%。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问题将通过两个渠道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一方面,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和暴露出的问题,银行业已逐渐收紧住房抵押贷款的条件,其结果将使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大,进而降低对住房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在2006和2007年两年面临着还款的重新安排,在贷款条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这些贷款人将面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可能,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冲击。2006年约有40万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面临该问题,预计2008年人数还会翻番,结果将可能向本已困难重重的住房市场再增加40万套住房存货。如果一些机构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抵押品,又会对目前的市场价格产生冲击,进一步加重借款人的信用问题,导致更多的抵押品无法赎回。随着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发展、住房投资的下降,以及部分地区房价的下跌,房地产市场问题对整体经济的威胁正在不断上升。
中美贸易互补性强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自然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各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预计突破3000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按照中方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近两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目前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洲),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中美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摩根斯坦利测算,美国400~800万个就业机会与中美贸易密切相关。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求,还节省了美国民众的开支。过去10年,中国质优价廉的出口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根据美中贸委会的研究,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可使美GDP增长提高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制造业生产率提高0.3%。另一方面,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也为双方带来明显的利益。中国已经购买了622架波音飞机,占中国民航客机总数的60%。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和棉花出口市场,2006年从美国进口了800多万t大豆和171万t棉花,占当年美国两项产品出口总额的38%和46%。中国每年还从美国进口大量机电设备、医疗器械和汽车等,既为美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满足了中国生产生活所需。
200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前10大类商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摄像机、专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橡、塑、皮革或再生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其他家具及其零件;电视接收机:包括视频监视器及视频投影机;其他玩具、娱乐用模型、各种智力玩具;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坐具(包括能做床用的两用椅)及其衣箱、手提包及类似容器。
美国投资形势分析
美国吸收外资总额在2001年和2002年连续2年急剧下降后, 在2003年已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2004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经济增长良好和利率连续上升对国际投资者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2004年开始,美国又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按美国商务部根据资金流入额的统计,2004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1223.77亿美元,据世界第一位。2005年比2004年有所下降,为913.90亿美元,2006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为1615.33亿美元。


按投资行业分类,与往年不同,2006年外国投资者投资于制造业的资金比2005年增长了66%,达565.82亿美元,但少于2004年的71%,占2005年总投资额的35%,依然是外国在美投资的最大领域。其中主要投资于计算机和电子产品(179.50亿美元)、化工业(137.83亿美元)纺织业(43.87亿美元)、初级金属业(24.48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投资于金融和保险业(储蓄机构除外)的投资额为253.47,比2005年的55.29亿美元大幅增长了3倍多,占总投资额的15.6%,成为外资在美国的第二大投资领域。投资于房地产业的投资额为156.6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9.7%。投资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额为311.8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9%。
房市降温是美国经济的最大威胁。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美国住房投资不断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一至四季度分别下降0.3%、11.1%、18.7%和19.1%。2008年1月份,美国新房开工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37.8%,降至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
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2006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上涨周期中,并在夏季出行旺季开始后的7月份达到78美元的历史高位,之后国际油价持续回落,目前在每桶90美元左右徘徊。油价的低位运行有利于促进消费和经济回升。
企业非住房固定投资增加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近年来,美国企业利润高速增长,2006年第三季度,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折合年率达16%。因此,美国公司用于软件和办公设备等的投资明显加大,2006年第一季度增幅达15.6%。同时,用于厂房的结构性投资也增长迅速,第二季度增幅为20.3%。
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
在税收问题上,美联邦政府对外资没有特别的优惠鼓励规定。但根据美国收入来源原则却常向内陆投资提供优惠。例如,从美国银行、储贷机构和保险公司获得的收入和股票与证券交易所得与美商业无关可以免税。美政府为了履行中美双边条约的义务,在红利和利息的预扣所得方面也提供减免的优惠。

联邦政府对落后地区实行税收优惠,主要是鼓励外资流向这些地区,帮助这些落后地区增加就业与收入。
税收鼓励措施
美国内收入法(LRC)中规定了许多旨在鼓励外资的条款。这些条款有一特殊的鼓励外资投向基础设施的刺激措施,有些条款也允许全部减免外国投资者的资产收益税。还有些条款允许某些资产加速折旧以鼓励基础设施投资。除此之外,利息和某些税收以及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现行基础上也普遍获得全部减免,而且建设期间产生的利息和税收扣除并资本化。
其他非税收鼓励措施
美国对外资的非税收鼓励措施是指税收之外其他诸如交通通讯便利、良好的融资环境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措施。
联邦政府向国内外投资者在非歧视的基础上制定援助方案。例如外国投资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对地方交通、水资源利用和污水处理、医疗、教育和住房开发的资助中受益。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济信息部咨询服务处)

2006年是美国经济持续扩张的第5年,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3.4%。这种强劲的经济增长是在面临无数阻力的情况下取得的,动力源于美国经济的内在力量、增长支持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监管控制以及外国市场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开放。200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从2005年的飓风影响中恢复过来,包括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者支出的复苏,以及墨西哥海湾石油和天然气基础设施的重建。尽管2006年二、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在经通胀调整后的原油价格达到接近创纪录的水平,以及国内住房建设活动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实际经济活动的整体步伐仍很强劲。在通胀方面,能源价格在接近年底的时候出现大幅下跌,从而使得总体消费价格通胀率在2006年有所缓和。不过,除食品和能源之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胀率出现了上升。为了应对这样的产出和通胀走势,美联储在2006年6月份继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在当年余下时间里维持不变。2006年,实际时薪增长了1.7%,显示出劳动力市场火热和能源价格跌落的综合影响。2006年是美国经济再平衡的一年,商业建筑和出口投资增速加快,部分抵消了住房建设大减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消费者支出继续增长。
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受到次级债务危机的影响,比2006年有所放缓,在本轮美国经济扩张周期中,房地产业成为重要的推动因素。随着200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降温,与房地产业有关的经济指标成为影响美国未来经济走向的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次级抵押贷款问题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美国房地产业再次面临雪上加霜的处境。根据美国Equifax Credit Files的统计数据,该类贷款的违约率已由2000年的不足14%迅速上升到25%左右,不良率由2.5%上升到5%。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问题将通过两个渠道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一方面,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和暴露出的问题,银行业已逐渐收紧住房抵押贷款的条件,其结果将使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大,进而降低对住房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在2006和2007年两年面临着还款的重新安排,在贷款条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这些贷款人将面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可能,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冲击。2006年约有40万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面临该问题,预计2008年人数还会翻番,结果将可能向本已困难重重的住房市场再增加40万套住房存货。如果一些机构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抵押品,又会对目前的市场价格产生冲击,进一步加重借款人的信用问题,导致更多的抵押品无法赎回。随着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发展、住房投资的下降,以及部分地区房价的下跌,房地产市场问题对整体经济的威胁正在不断上升。
中美贸易互补性强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自然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各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预计突破3000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按照中方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近两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目前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洲),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中美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摩根斯坦利测算,美国400~800万个就业机会与中美贸易密切相关。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求,还节省了美国民众的开支。过去10年,中国质优价廉的出口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根据美中贸委会的研究,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可使美GDP增长提高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制造业生产率提高0.3%。另一方面,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也为双方带来明显的利益。中国已经购买了622架波音飞机,占中国民航客机总数的60%。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和棉花出口市场,2006年从美国进口了800多万t大豆和171万t棉花,占当年美国两项产品出口总额的38%和46%。中国每年还从美国进口大量机电设备、医疗器械和汽车等,既为美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满足了中国生产生活所需。
200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前10大类商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摄像机、专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橡、塑、皮革或再生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其他家具及其零件;电视接收机:包括视频监视器及视频投影机;其他玩具、娱乐用模型、各种智力玩具;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坐具(包括能做床用的两用椅)及其衣箱、手提包及类似容器。
美国投资形势分析
美国吸收外资总额在2001年和2002年连续2年急剧下降后, 在2003年已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2004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经济增长良好和利率连续上升对国际投资者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2004年开始,美国又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按美国商务部根据资金流入额的统计,2004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1223.77亿美元,据世界第一位。2005年比2004年有所下降,为913.90亿美元,2006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为1615.33亿美元。


按投资行业分类,与往年不同,2006年外国投资者投资于制造业的资金比2005年增长了66%,达565.82亿美元,但少于2004年的71%,占2005年总投资额的35%,依然是外国在美投资的最大领域。其中主要投资于计算机和电子产品(179.50亿美元)、化工业(137.83亿美元)纺织业(43.87亿美元)、初级金属业(24.48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投资于金融和保险业(储蓄机构除外)的投资额为253.47,比2005年的55.29亿美元大幅增长了3倍多,占总投资额的15.6%,成为外资在美国的第二大投资领域。投资于房地产业的投资额为156.6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9.7%。投资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额为311.81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9%。
房市降温是美国经济的最大威胁。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美国住房投资不断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一至四季度分别下降0.3%、11.1%、18.7%和19.1%。2008年1月份,美国新房开工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37.8%,降至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
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2006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上涨周期中,并在夏季出行旺季开始后的7月份达到78美元的历史高位,之后国际油价持续回落,目前在每桶90美元左右徘徊。油价的低位运行有利于促进消费和经济回升。
企业非住房固定投资增加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近年来,美国企业利润高速增长,2006年第三季度,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折合年率达16%。因此,美国公司用于软件和办公设备等的投资明显加大,2006年第一季度增幅达15.6%。同时,用于厂房的结构性投资也增长迅速,第二季度增幅为20.3%。
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
在税收问题上,美联邦政府对外资没有特别的优惠鼓励规定。但根据美国收入来源原则却常向内陆投资提供优惠。例如,从美国银行、储贷机构和保险公司获得的收入和股票与证券交易所得与美商业无关可以免税。美政府为了履行中美双边条约的义务,在红利和利息的预扣所得方面也提供减免的优惠。

联邦政府对落后地区实行税收优惠,主要是鼓励外资流向这些地区,帮助这些落后地区增加就业与收入。
税收鼓励措施
美国内收入法(LRC)中规定了许多旨在鼓励外资的条款。这些条款有一特殊的鼓励外资投向基础设施的刺激措施,有些条款也允许全部减免外国投资者的资产收益税。还有些条款允许某些资产加速折旧以鼓励基础设施投资。除此之外,利息和某些税收以及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现行基础上也普遍获得全部减免,而且建设期间产生的利息和税收扣除并资本化。
其他非税收鼓励措施
美国对外资的非税收鼓励措施是指税收之外其他诸如交通通讯便利、良好的融资环境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措施。
联邦政府向国内外投资者在非歧视的基础上制定援助方案。例如外国投资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对地方交通、水资源利用和污水处理、医疗、教育和住房开发的资助中受益。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济信息部咨询服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