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ASL及DCE-MRI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等多模态MRI技术对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41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18例、高级别胶质瘤(HGG)23例.由2名医生独立测量获取肿瘤实质区的平均APT(mAPT)、平均脑血流量(mCBF)、平均容积转运常数(mKtrans),并计算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系数(IC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参数区分LGG和HGG的诊断效能,并对不同成像技术的AUC进行比较,最后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进行多模态联合评估.结果:测量者之间一致性良好.HGG肿瘤实质区的mAPT、mCBF、mKtrans均大于LG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独立应用于分级诊断时,mAPT、mCBF、mKtrans的AUC分别为0.96、0.91、0.93;mAPT、mCBF、mKtrans敏感性分别为0.91、0.91、0.83;mKtrans、mAPT、mCBF特异性分别为1.00、0.94、0.83.当联合应用于分级诊断时,3种成像技术联合显示出最佳诊断效能.三者联合的AUC可达1.00,mAPT联合mCBF、mCBF联合mKtrans、mAPT联合mKtrans的AUC分别为0.99、0.99、0.97;三者联合的敏感性可达1.00,mAPT联合mCBF、mCBF联合mKtrans、mAPT联合mKtrans的敏感性分别为0.96、0.96、0.91;三者联合的特异性为0.94,其中任意两者联合的特异性均可达1.00.结论:APT、ASL、DCE-MRI这3种技术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均显示出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APT诊断效能最好,ASL最差,3种技术的AUC无统计学差异.当联合应用于分级诊断时,可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其中3种技术的联合是强大的胶质瘤分级技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4DCT扫描图像勾画的靶区体积和位移与呼吸运动状态下肿瘤运动频率及幅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制的人体胸部模体及呼吸运动平台驱动直径为2 cm的小球做正弦运动(周期分别为3.0、3.8、6.0 s,幅度分别为1、2 cm)以模拟肺部肿瘤运动,再进行4DCT扫描.对每组4DCT图像中的10个时相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靶区勾画并对每组4DCT图像中10个时相的GTV进行融合得到内靶区(ITV).基于平均密度投影(AIP)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自动靶区勾画,分别获得ITVAIP及ITVMIP
2012~2019年国内已有5篇有关重视“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y,PAG)的建设和发展的述评或论述[1-5].rn我国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国内妇产科界、小儿科界及广大妇儿医务工作者应对加快发展PAG学科建设引起重视.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 2021~203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更加重视人口中的“一老一小”即老年和小儿及青少年这一人群,涉及小儿及青少年的健康和妇科问题和老年妇女的健康.2021年发布
目的:评估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同步化疗对48例新诊断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处方剂量包括肺部原发灶PTV1为69 Gy(2.3 Gy/F),转移淋巴结PTV2为64 Gy(2.13 Gy/F),亚临床病灶PTV3为60 Gy(2.0 Gy/F).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分析,并观察分析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急性毒性反应.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放化疗,PTV1、PTV2、PTV3的Dmea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及肝脏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名SAP患者根据病情分级为轻型组(n=36)和重型组(n=48),其中重型组接受CT引导的经皮导管引流(PCD)术.分析两组CT影像学特征、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以及治疗前后二者水平与肝脏密度CT值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CT影像学示胰腺片状坏死、气泡、多区域胰液潴留、脂肪层模糊不清以及体积增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50%,双侧胸腔积液,周围脓肿形成.重型组血清CRP与PCT水平
针对传统方法中骨骺评估区域多、评估结果对医生的依赖性强、评估准确率低等问题,在TW3-C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骨龄评估方法.根据中国儿童骨骼发育特点,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评估区域进行精减和分类,将传统的13个骨骼评估区域精减至10个,并改进等级计分法.试验结果显示,在1岁误差范围内,该方法将骨龄的预测值准确率提升至男性94.42%、女性93.64%,平均绝对误差为男性0.4143岁、女性0.4286岁,与典型的骨龄评估方法相比,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目的:基于三维(3D)卷积神经网络和多模态MRI实现脑胶质瘤的自动分割.方法:首先对来自BraTS2020公共数据集的369例脑胶质瘤的4个模态MRI数据进行3D剪裁、重采样、去伪影、归一化的预处理.其次将MRI数据和脑胶质瘤标注信息输入到基于U-net的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利用相似性系数、召回率和精确率评价整体肿瘤区域、核心肿瘤区和增强肿瘤区的分割结果.结果:在74例测试数据集上,整体肿瘤区域、核心肿瘤区域和增强肿瘤区域的相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8、0.77和0.73,中位值分别为0.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过降低靶区均匀性从而获得更好的肺剂量学参数策略中肿瘤体积大小的影响,为制定容积调强(VMAT)计划时限定肺剂量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NSCLC病例VMAT计划共32例,计划靶区PTV1、PTV2处方剂量分别为50.83和44.20 Gy.将原计划设定为A组;取消原计划靶区高剂量罚分来放松PTV均匀性要求,其他条件不变,进行优化获得B组.A、B组进行剂量归一处理后,定量分析肺组织接受高于5和2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5和V20)、肺体积与靶区的体积比(LT
目的:比较和分析两种自动勾画软件(AccuContour和DeepViewer)勾画危及器官的精确度,以此评估它们在不同肿瘤放射治疗中的适用程度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肿瘤患者60例,其中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各15例,由同一个物理师在患者CT图像上手动勾画危及器官,再分别用两种自动勾画软件进行勾画.以手动勾画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两种软件勾画结果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绝对体积差(ΔV),并对两种勾画结果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软件勾画结果.结果:AccuContour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评价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通气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半定量方法对肺部超声征象进行评分,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患者肺通气的关系;同时分析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肺部超声评分的差异,以及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88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平均为(18.50±2.12)分,全肺CT值平均为(-620.50±88.13)HU,不通气/低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10.41±3.35)%,正常通气肺组织比例平均为(71.54±6.69)%,过度通气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颅颈一体化高分辨血管壁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负荷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50例无症状的高危人群为对照组,均行MRI平扫及增强头颅一体化血管壁成像扫描,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缺血侧及非缺血侧的颈动脉血管壁参数[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根据研究组患者是否存在脑组织不可逆死亡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缺血侧颈动脉管壁参数,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颈动脉管壁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