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在上海打工。6月10日,他领到5月的工资,所有收入合计4720元。扣除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合计806元。能交纳这些钱是幸运,表明他在一个相对正规的部门工作。扣除个人收入所得税156.4元,他的工资卡增加了3757.6元。
你觉得他怎么样?不错啊。他可能算是这个时代最优秀、最有上进心且运气不错的青年典型。他进入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收入已经超过这个城市大学生、研究生的“中位数”。2008年,上海月工资中位数“最高”的是研究生,为4634元;其次是大学本科,为3000元;大专和中职分别为2237元和2013元。他应该很满意、很幸福了。如果这么幸运的年轻人都不满意、不幸福,其他年轻人该怎么办呢?
他叫黄鹏。他的月支出中,租房1200元,为了节省,他住在郊区,否则,他将拿出一半以上的工资去租房;伙食费800元,对于一个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不能再省了;交通费、通信费300元,他必须少打电话,每天早晨7点前起床,去坐入城公交。这样,他的支出合计2300元左右,理论上,还剩1300元。下面是我的推论。
黄鹏应该有他的交际消费、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他需要恋爱,需要请女朋友喝咖啡、看电影;他可能偶尔没有赶上公交,不得不打的;他还需要一部笔记本电脑,同时会产生上网费;他也应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回报一下父母。
这些开支,每个月同时发生一项以上,他的财务就会出现赤字。没有这些开支,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的生活又怎么谈得上完整?
这就是今天中国都市里赤贫青年的生活。他们是所谓的“月光族”。他们辛苦工作,未来不知道在哪里。他们的状态还是身后大量年轻人的梦想。他们不能终止城市梦,事实上,也没有退路。
城市梦伴随绝望。黄鹏十个月不吃不喝,才能在上海中环买一平方米的房子。唯一的希望在于,社会许给他们一个收入有所节余的未来。目前的日子只能叫苦挨。“月光族”的收入已超过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黄鹏们正是为政府缴纳所得税的主力人群。
这是一代满怀理想、野心勃勃的优秀年轻人的命运。他们是按照教育阶梯拾级而上的幸运儿。每年的高考在为社会挑选年轻人生活的区间,从结果来看,也就是让年轻人选择不同成色的苦闷。
黄鹏的苦闷是发展的苦闷。也许在没有通过高考的年轻人看来,这是奢侈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立足的艰难,除非他们出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绝无仅有、资源丰富的城市。当富士康聚集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时,中等文化水准以下的年轻人,只能散布在“主流社会”视野以外的空间。
今天,很难有一个年轻人可以说,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华,顺利地进入城市,把握自己的命运。城市已经是一个稳固的利益格局,它首先以房价的狰狞面目,阻挡年轻人上进的步伐。城市让年轻人的生活失去尊严。
当然,还是有一些年轻人,以高额贷款和利息,把自己的下半生抵押给房地产商和银行。这个数字,往往跟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脆弱。现实教训了他们,当“房奴”要趁早,等你辛苦攒起首付,成倍上涨的房价,可能会给你增加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负债,使你未来20年的劳动所得化为乌有。这样的经济剥夺,焉能不叫初涉人世的年轻人惊慌失措?
当前,全社会意识到社会公正的重要。当人们讨论这个事实时,出发点在于“社会稳定”,绕了一圈,归结到“社会稳定”。按照这些学说,如果有一种良策可以使得社会一直稳定,似乎没必要考虑社会公正。没人老老实实地指出,本身就是不可容忍的。不是为了避免社会风险和维护已然不公的利益格局的稳定,才需要考慮社会公正。
一个社会重返公正,是一个系统性的修复工程。即便万事紧迫,也不能对一代年轻人的痛苦麻木不仁。从前,说到年轻人的前途,往往特指政治前途,因为年轻人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理想。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年轻人的生存处境。尽管两者是分不开的,但生存的问题毕竟不能拖延。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22期图/杜芳)
你觉得他怎么样?不错啊。他可能算是这个时代最优秀、最有上进心且运气不错的青年典型。他进入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收入已经超过这个城市大学生、研究生的“中位数”。2008年,上海月工资中位数“最高”的是研究生,为4634元;其次是大学本科,为3000元;大专和中职分别为2237元和2013元。他应该很满意、很幸福了。如果这么幸运的年轻人都不满意、不幸福,其他年轻人该怎么办呢?
他叫黄鹏。他的月支出中,租房1200元,为了节省,他住在郊区,否则,他将拿出一半以上的工资去租房;伙食费800元,对于一个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不能再省了;交通费、通信费300元,他必须少打电话,每天早晨7点前起床,去坐入城公交。这样,他的支出合计2300元左右,理论上,还剩1300元。下面是我的推论。
黄鹏应该有他的交际消费、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他需要恋爱,需要请女朋友喝咖啡、看电影;他可能偶尔没有赶上公交,不得不打的;他还需要一部笔记本电脑,同时会产生上网费;他也应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回报一下父母。
这些开支,每个月同时发生一项以上,他的财务就会出现赤字。没有这些开支,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的生活又怎么谈得上完整?
这就是今天中国都市里赤贫青年的生活。他们是所谓的“月光族”。他们辛苦工作,未来不知道在哪里。他们的状态还是身后大量年轻人的梦想。他们不能终止城市梦,事实上,也没有退路。
城市梦伴随绝望。黄鹏十个月不吃不喝,才能在上海中环买一平方米的房子。唯一的希望在于,社会许给他们一个收入有所节余的未来。目前的日子只能叫苦挨。“月光族”的收入已超过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黄鹏们正是为政府缴纳所得税的主力人群。
这是一代满怀理想、野心勃勃的优秀年轻人的命运。他们是按照教育阶梯拾级而上的幸运儿。每年的高考在为社会挑选年轻人生活的区间,从结果来看,也就是让年轻人选择不同成色的苦闷。
黄鹏的苦闷是发展的苦闷。也许在没有通过高考的年轻人看来,这是奢侈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立足的艰难,除非他们出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绝无仅有、资源丰富的城市。当富士康聚集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时,中等文化水准以下的年轻人,只能散布在“主流社会”视野以外的空间。
今天,很难有一个年轻人可以说,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华,顺利地进入城市,把握自己的命运。城市已经是一个稳固的利益格局,它首先以房价的狰狞面目,阻挡年轻人上进的步伐。城市让年轻人的生活失去尊严。
当然,还是有一些年轻人,以高额贷款和利息,把自己的下半生抵押给房地产商和银行。这个数字,往往跟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脆弱。现实教训了他们,当“房奴”要趁早,等你辛苦攒起首付,成倍上涨的房价,可能会给你增加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负债,使你未来20年的劳动所得化为乌有。这样的经济剥夺,焉能不叫初涉人世的年轻人惊慌失措?
当前,全社会意识到社会公正的重要。当人们讨论这个事实时,出发点在于“社会稳定”,绕了一圈,归结到“社会稳定”。按照这些学说,如果有一种良策可以使得社会一直稳定,似乎没必要考虑社会公正。没人老老实实地指出,本身就是不可容忍的。不是为了避免社会风险和维护已然不公的利益格局的稳定,才需要考慮社会公正。
一个社会重返公正,是一个系统性的修复工程。即便万事紧迫,也不能对一代年轻人的痛苦麻木不仁。从前,说到年轻人的前途,往往特指政治前途,因为年轻人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理想。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年轻人的生存处境。尽管两者是分不开的,但生存的问题毕竟不能拖延。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22期图/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