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烫伤大鼠肠黏膜形态、肠黏液分泌型IgA(s–IgA)水平、派伊尔结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方法

取13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0只(模拟致伤)、烫伤组30只、低剂量组30只、中剂量组30只和高剂量组30只,后4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2 h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0.5 mL黄芪多糖,剂量分别为100、200、300 mg/kg;烫伤组大鼠注射0.5 mL生理盐水。假伤组于伤后即刻,其余4组均分别于伤后3、7、14 d,每组取10只大鼠,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形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肠黏液s–Ig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肠派伊尔结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1)假伤组大鼠伤后即刻肠黏膜绒毛形态正常,绒毛上皮细胞完整。各烫伤组大鼠伤后3 d肠黏膜绒毛水肿,绒毛上皮细胞大片坏死、脱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伤后7 d,该4组大鼠肠黏膜病变情况与伤后3 d相近;伤后14 d,烫伤组大鼠肠黏膜病变仍未见明显改善,低、中剂量组大鼠肠黏膜病变明显减轻,高剂量组大鼠肠黏膜形态恢复至与假伤组接近。(2)与假伤组伤后即刻[(69±4)μg/mL]比较,烫伤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伤后3、7、14 d s–IgA水平[(43±5)、(45±5)、(46±5)μg/mL,(47±5)、(48±5)、(49±6)μg/mL,(50±6)、(51±5)、(52±5)μg/mL,(53±6)、(54±5)、(55±5)μg/mL]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中剂量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s–IgA水平显著高于烫伤组(P值均小于0.05),高剂量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s–IgA水平显著高于烫伤组与低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3)与假伤组伤后即刻比较,除高剂量组大鼠伤后14 d外,各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低剂量组大鼠伤后3 d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低剂量组(除中剂量组伤后3、14 d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外)与烫伤组(P值均小于0.05),高剂量组大鼠伤后7、14 d 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伤后3 d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与假伤组伤后即刻比较,其余4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值小于0.05)。低剂量组大鼠伤后7、14 d及中、高剂量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烫伤组(P值均小于0.05),中剂量组大鼠伤后7、14 d及高剂量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高剂量组大鼠伤后7、14 d 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中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与假伤组伤后即刻(1.74±0.20)比较,烫伤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伤后3、7、14 d CD4/CD8比值(0.65±0.11、0.68±0.13、0.73±0.22,0.76±0.15、0.78±0.14、0.90±0.10,0.85±0.21、0.89±0.18、1.08±0.19,0.99±0.20、1.05±0.21、1.25±0.23)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高剂量组大鼠伤后7 d CD4/CD8比值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该2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D4/CD8比值显著高于烫伤组(P值均小于0.05),中剂量组伤后14 d及高剂量组伤后各时相点CD4/CD8比值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组内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呈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

结论

黄芪多糖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改善严重烫伤大鼠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调节派伊尔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同时呈剂量依赖性促进肠黏膜s–IgA分泌。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变应原和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成人患者外周血新型辅助性T细胞17(Thelp17,Th17)及其转录因子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orphannuclearreceptor,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AR患者(A组)随机分为2组,每组20
目的分析影响淋巴转移阳性(pathologically node positive,pN+)舌体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pN+舌体鳞癌的颈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38例pN+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pN+舌体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和复发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和pN+舌体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颈部复发的影响。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瓣转位重建鼻颅底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对30具成人湿性尸头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对5具冰冻保存的成人新鲜尸头标本进行鼻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的模拟手术实验。结果鼻中隔软骨瓣上边长38.17—49.95mm,平均(x±s,以下同)为(44.19±5.82)mm,鼻中隔软骨瓣下边长50.85~63.16mm,平均为(56.83±6.65)mm,鼻中隔软骨上下径长23.52~31.74
患儿男,1岁。因误吸蚕豆后咳喘、气促2h于2009年4月2日13:20入院。入院前2h患儿在吃蚕豆时忽然哭闹呛咳,出现吸气性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速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支气管异物”收入院。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表情急躁,Ⅱ度呼吸困难,吸气时见轻度三凹征;
多原发癌是指同一宿主的不同器官同时或异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易于转移或复发癌混淆,现介绍甲状腺、卵巢多原发癌一例,希望提高临床对多原发癌的认识,减少误诊。
我们收治2例气管内的多形性腺瘤,均经局部麻醉气管切开处切除肿瘤,随访2年,报告如下。
患者女,57岁,2007年4月因双侧鼻塞反复发作1年余入院。查体:鼻中隔左偏,双侧下鼻甲充血、肿胀,双侧中鼻道未见息肉样物及分泌物。行鼻窦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炎症,双侧下鼻道见软组织密度影,阻塞右侧后鼻孔(图1a)。入院诊断:“慢性鼻一鼻窦炎(I型2期)、慢性肥厚性鼻炎”。入院后第2天在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及双侧下鼻甲修整术。
本期公布的我国新修订的变应性鼻炎(AR)诊断和治疗指南110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实践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相信经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这个指南也将对提高我国AR诊治水平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2008年修订版公布以后,Bousquet等(2009)最近以多中心对照研究按照ARIA指南观察治疗AR的效
患儿女,7岁。因误吞异物(鱼骨)后感咽痛3d于2009年3月20日到我院就诊。患儿误吞鱼骨后咽部疼痛,自行大171吞咽馒头后疼痛加重,并伴右侧颈部疼痛。体检:口咽部未见异常,间接喉镜检查患儿合作欠佳,经口行纤维喉镜检查舌根、会厌谷等处均未见异物,右侧梨状窝处黏膜点状充血,无肿胀,无唾液滞留。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食管未见异物征。
目的应用外源性硫化氢和硫化氢合成酶抑制剂干预严重烧伤大鼠,探讨硫化氢对其肠道生物屏障的作用。方法将10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8只)以及烧伤对照组、硫氢化钠组、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后3组每组32只。假伤组大鼠模拟致伤,不予补液复苏;后3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伤后即刻腹腔注射平衡盐溶液40 mL/kg补液复苏。伤后1 h内,硫氢化钠组和PPG组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