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地下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界面水分通量及水源组成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GSPAC)界面水分传输是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选取鄱阳湖湿地高位滩地的2种典型植被群落: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1D垂向一维数值模拟,量化了湿地GSPAC系统界面水分通量,阐明了典型丰水年(2012年)和枯水年(2013年)鄱阳湖湿地植被群落的蒸腾用水规律和水源组成.结果表明:(1)茵陈蒿和芦苇群落土壤-大气界面的年降水入渗量为1570-1600 mm,主
其他文献
以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精河与博尔塔拉河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精河与博尔塔拉河的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水质参数与荧光指数的关系.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对三维
由中华呼吸学会,儿科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职业病学组共同主持召开的国际哮喘会议于1988年11月8~11日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英
2014年对丹江口水库上游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早期资源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上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共14种,以银鮈、蛇鮈、花斑副沙鳅、、蒙古鲌等鱼类为主
通过梅梁湾和东太湖的四季原位实验,研究CO2浓度升高对不同营养水平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藻类C、N、P元素计量值的影响.实验设置了270、380和750 ppm共3个CO2浓度,分别代表工业革
为了解珠江流域东江干流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2年6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东江干流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江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明显的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群,对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态系统结构有重要影响.以东太湖大水港和湖湾区2个典型的具有不同污染程度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
为揭示微囊藻群体形成机理,为有效防治水华暴发提供依据,以三峡库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N、P浓度,Ca~(2+)浓度,光强,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胞外多
为了研究太湖底栖动物优势种类——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温度和密度为模拟控制条件,对太湖霍甫水丝蚓进行营养盐释放的室内控制实验
为研究广州市湖泊水体中的防腐剂及其毒性,在广州市选择15个湖泊采集水样,采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湖泊水体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5种防腐剂进行浓度检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第一届编委会议于1989年10月11日在大连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本刊编委、特邀编委等52人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