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塘畔荷悠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剧《香魂女》是笔者从小就很喜爱的一部豫剧现代戏,它的唱腔超越了传统的豫剧演唱形式,以一种新颖的演唱方法,向观众表达出音乐的真谛,大气不乏细腻,粗犷又不失委婉。其表演突破了古往今来传统戏曲的程式化,借鉴了话剧的表演形式,使得舞台动作更加真实且接近生活,这也是较吸引笔者之处,本文所选择的豫剧《香魂女》乃是汪荃珍倾注全身心血的一部戏,该戏洋溢出了中原乡土的气息,腔美、景美、韵美而引起了当时的轰动,取得了豫剧现代戏的最高成就。因此本文选此作品对汪荃珍的表演艺术进行剖析阐述。
  一、《香魂女》第二场 压抑中孕育着奔放
  第二场是沈二东与香嫂起家庭内战的一折戏,十年磨一剑,确实是这种说法。二人在本折戏中都展示了其扎实的基本功,香嫂为防范沈二东的出手,用了卧云,侧手翻以及抢背,在戏曲中基本功展示是很出彩的一面。其二人打出手的动作有了很新颖的编排,作为现代戏来说确实是要抛开很多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这一折更接近于生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从生活中取之而来,很容易给观众一真实的视觉感悟。说到二人打出手,贵在之间的配合,沈二东利用手中的拐杖出手较猛,香嫂无需任何道具,一直做着毫无准备的躲闪动作,二人进退有序,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出有传统刀把组合运用的影子,确实做到了有革新且不忘本。这段表演把名声在外风风火火的香嫂在家却是受尽万般欺辱表现的淋漓尽致。
  接着香嫂内心呐喊的一段唱,有散板起,低声行腔,“这日子叫人怎么过,这屈辱像谁诉说”声音半收半放,想发泄又有万般顾虑。转二八声音完全放出,在压抑中孕育着奔放,“回家来这冤家套儿难以解脱”运用了戏曲中声嘶力竭的哭腔,这种声腔的出自,声音要与气息同时迸发,如果气息稍弱一些就完全给不出这种声音,尽管它是声嘶力竭声音嘶哑,都少不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声音要与气息相结合。“有谁知我一颗心掰成两瓣过”悲愤交加的情绪,以情带声,道出了其人物所有的艰辛,这句唱不仅仅是哭诉,更多的唱出了内心的冤屈,且字句加重部分都给本段戏增添了深厚的韵律。唱段尾部想要放声大哭又生生咽了回去,双手捂住自己哽咽的声音,不得不说汪荃珍在这一点上下了功夫,欲哭又止,用压抑含蓄的表达方式来突出痛彻心扉的苦,使得這一表现更加贴近于其人物性格。这不仅是演技的高超,更显示出了现代戏之根本“求真”,且一切皆来源于生活,而又将生活带入到了戏剧。
  二、《香魂女》第三场 含蓄中透露着真情
  香嫂与实忠回忆过往的一段对唱,这一折无论是在舞美、音乐、伴舞、唱腔中,对于现代戏来说都是一个创新。汪荃珍在这一场中年龄与心态都做了很大的转变,表现出了香嫂骨子里的性格特征,那种与爱人会见时的甜蜜和对拥有爱情婚姻的极度向往。从一开始二人如胶似漆的相拥,不再是传统戏中一带而过的程式化动作,而是真情实感的去做,大胆尝试利用先锋话剧模式,一切求真。男声首唱用以“宫”做主音的豫西调旋律,女声用以“徵”做主音的豫东音调,形成了调式的对比,一抑一扬,一钢一柔,苍劲浑厚与柔美细腻自然交织。香嫂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悲戚,进入梦境般大胆与实忠畅谈心声,声音也做了更符合人物此时心境的处理,由之前的深沉浑厚转变为明亮甜美的嗓音,细腻,饱和感,且吐字比较清晰,戏曲中较为重视吐字,要求字正腔圆,字头咬字重要,字腹吐音要圆,字尾收韵要轻,香嫂的这段唱都牢牢把握住了这几点。其间还在“多少回梦里唢呐响,多少回梦里拜花堂”唱腔过门中加了富有乡土音韵的唢呐伴奏,声音温婉细腻的衔接更加突出此刻的甜蜜,其含蓄中透露着真情。唱腔最后又用二重唱将旋律推向高潮,节奏加快,声音奔放,男声鼻音运用,女声真假声混合,发腔走向不仅突出豫在传统旋律中多样,还融进了剧韵味以及新的音调,以及借鉴了歌剧的演唱形式,但扔保留着传统豫剧曲调,听起来较亲切,味儿浓既新又美,这样的唱腔难度对演员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又是在边舞边唱的情况下,完成的极好。香嫂的这段表演也是一个很细腻的展现,没有太多复杂的动作,但身段的韵律丝毫都透露着其身上的连贯性,圆场行云流水般,加上双人舞伴舞,给整个场面增加了不少美感。
  三、《香魂女》第六场 凄婉中走向昂扬
  其接近尾声的重点唱段“环环她低头无言,轻轻离去”广为流传,此段唱腔更是笔者最为喜爱的豫剧选段之一,也曾以此唱段参加过很多戏曲比赛,之所以是首选,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此唱段可谓是汪荃珍在整剧演唱中的重头戏,其韵律的强弱掌握的极佳,收放自如,且情感到位。开头由管子领奏,给唱段带入一个苍凉、凄婉的情境,一下子就能抓住观众的心,接二八板进入行腔,演员的情绪与板式、旋律结合的水乳交融。其中“见伤疤如雷电击我心扉”一句的“疤”字与“我不能再让环环学自己”的“能”字都有一个在原来基础上高了半音的小装饰音,听起来极像是下滑音,很多模仿者几乎都会把这一点忽略掉,而汪荃珍恰恰在这里做了功夫,越是不张扬的地方越有内容,使她的唱腔更加饱满给人以舒适感。唱段中“她可曾忍过多少悲痛,她可曾咽下多少委屈;她可曾夜半枕上暗哭泣,她可曾胸中火焰燃又熄。她可曾香魂塘边想轻生,她可曾香魂石上常叹息。”六个“她可曾”前五个都用了低声行腔,加以琵琶轻声伴奏,声音细腻委婉,到最后一个直接推向高潮,乐队齐声并进,先下行后又八度大跳上行,压抑奔放的特性音调,唱出了自己的痛苦过往,也唱出了对环环的同情怜惜,哀婉揪心。尤其“常叹息”三个字,其奔放和哀叹的甩腔使情感的迸发显得很有力度和分量。后又转垛子板,字字干净利落,速度渐快,气息运用偷换与急换,虽字字断开,整句下来却又有极强连贯性。最后“黄连苦酒我自饮去,送环环自由身另选佳婿”的结尾时,进行了较有难度的大拖腔与大甩腔,把香香终于觉悟人生放飞环环这一整剧核心推到了顶峰,声音完全放出,给出了足够的力度,奔放浑厚,道出了香嫂的无限憧憬和她的决心以及成全他人的洒脱。此段唱也给整部剧作了圆满的结束。
  本篇文章是对汪荃珍在《香魂女》整场剧中的核心表演唱进行的一些分析,提出了她的个人演唱风格和如何表现剧中人物的特点,透出了汪荃珍演唱技术的丰富性和表演的感染性这一艺术表现特征。她又是一个能够抓住角色灵魂的人,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都能较统一的将人物性格和演员风格融为一体。汪荃珍很成功的塑造出了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特点,她把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好人物性格放在了第一位。
  参考文献:
  [1]豫剧常派之魂,中国戏剧网,2010年6月1日
  [2]戏曲家 汪荃珍 2009年4月22日 17::37 新浪河南
  [3]汪荃珍:戏曲生活交融艺术人生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许亚群 2013年12月13日 01::02
  [4]《豫剧演员汪荃珍的艺术追求》,中国戏剧,作者:吴为 2001年05期
  [5]河南省豫剧三团豫剧《香魂女》,大麦网,2009年5月27日
  [6]《细腻、委婉、凄美》耿玉卿,中国文化报,2011年4月26日,第004版
  [7]《豫剧演员汪荃珍的艺术追求》,中国戏剧,作者:吴为 2001年05期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强调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网络仅仅用来传送一般性信息的时候,当网络的覆盖面积仅仅限于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时候,安全问题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当在网络上运行关键性的如银行业务等,当企业的主要业务运行在网络上,当政府部门的活动正日益网络化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个
期刊
【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年轻优秀军官出国培训,学习外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军事理论和管理经验,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从近年来干部出国培训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出国交流;涉密;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军战斗力稳步提升,我国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显著增强,我军院校紧跟军队发展步伐,连续多年选拔优秀学员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
期刊
【摘要】:服装表演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活动,其所涉及的方面有很多。服装表演自诞生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渐入佳境。但是新世纪以来,服装表演的发展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诸多矛盾业接踵而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矛盾就是服装表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两者之间融合难度较大。但是随着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服装表演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思路,其发展空间也将会越来小。基于此,本文对服
期刊
【摘要】:学校要管理,班级要管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在教学当中,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课堂的管理。能否管理好学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成绩。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尤其是一些双差生,课堂上很不好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究竟什 么能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管理,怎样做有利于我们的管理,一直是我们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学生管理,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
期刊
【摘要】:秦统一全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学界对此多有研究。但是有的问题研究尚有可商榷之处,例如徙十二万户于咸阳,咸阳究竟方圆几何?十年后移民云阳和郦邑,是为工程建设;其移民还有一定的随意性。  【关键词】:秦始皇;移民;政策  学术回顾  吕克由认为秦汉之时的移民,首要是为了强干弱枝。移民的政策,最根本的是要调剂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在进行移民时,统治集团会给民众一些优惠。移民的结果会造成当地风俗
期刊
一、“古风”审美:自古而来  “古风”一词,较早出现于《论语》中,孔子曰: “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野人也。将移风易俗,归之淳素,先进犹近古风,故从之。”此处的“古风”,指的是前朝礼乐制度背后蕴含的风俗习惯和风骨精神。可见,对于“古风”的追求,在古代社会便已经出现了。  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里,儒、道、禅三者都是构建在“和谐”和“适度”
期刊
【摘要】:可视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通过直观可见的方式认识一个事物,新闻可视化的兴起让读者阅读新闻更加直观易懂且具有趣味性,但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针对新闻二维可视化的创作,谈谈其编码方式和技巧。  【关键词】:新闻可视化;图表新闻;二维可视化  一、二维可视化新闻概述  “二维可视化”指的是通过处理文字格式或者使用图片图表来将内容可视化的过程。实质上来说,二维可视化追求的是将复
期刊
【摘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基础工作之一,对促进学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大档案管理建设的力度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法对策,以期能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改进;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对本身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包括设置机构、规范职能、制
期刊
【摘要】:一部纪录片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几个主要因素,其中一个就是编导意识。编导意识对纪录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首先分析记录片创作中编导意识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在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识的体现,最后讨论在纪录片创作中表达编导意识的原则。  【关键词】:纪录片;编导意识;创作  一、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识的重要性  1.编导意识体现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的情感价值  不同于其他题材的作品,纪录片更加强故事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意象教学都是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学习与考试的重点内容。正因为次由于学生们学习吸收能力的不同对这方面也颇为抵触,高中语文教师便从诗词鉴赏的教授方式进行思考改善,以便易于学生理解吸收。诗词因为自身的特性,意象就是它的中心思想若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掌握其中的意象,就能很好的把我诗词的真正内涵。随着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与侧重点逐渐清晰,教师们对古文诗词的教学效果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