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a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能源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能源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对电力能源的计量管理来说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电力计量管理是电力营销的重要工作,电力计量的准确性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但是在电力计量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为电力计量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计量误差;误差原因;改进措施
  前言:电力计量是电力营销中的重要内容,而电力计量是获取电量的必要途径,因此,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与电力企业的收入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做好电力的计量工作。在电力计量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计量误差,为了降低或者避免计量误差的产生,就需要电力企业对其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
  1.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1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电力计量工作中,检测人员是进行电量计量检测的直接实施者,因此,他们的工作质量对电力计量系统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是造成电力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对于电力计量检测人员的人为误差来说,主要表现为人工误读、读数误差、操作误差以及试验误差等,其中人工误差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或者操作步骤不是很规范造成的,这是他们的主观因素,要想实现对这种主观因素的避免,就需要对电力计量人员的进行能力和技能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对于其他方面的产生的误差,其主要和操作人员在检测操作中技能使用有关,一些操作人员并不能够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和操作规范来进行工作,导致其操作中存在盲目性或者漏洞,进而造成计量误差的产生。
  1.2电力计量设备因素的影响
  在电力计量的检测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电力计量设备来提供硬件环境的支持,这也是保证电力计量准确性的必要措施,但是在实际的电力计量工作中,由于电力计量设备因素造成的计量问题还比较常见,主要包括电能表以及互感器引起的误差等。对于电能表引起的误差来说,如果是电能表本身存在的计量问题造成了计量的误差,一般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如果是工作人员的操作造成了设备的问题,比如非正规的接线,对于这种问题引起的误差就不容易被发现,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难更改性。对于互感器引起的误差来说,这种误差产生的大小和互感器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互感器的功率以及额定负荷数值的变化對互感器的计量都会造成影响,传统的互感器形式计量误差明显就比较大,随着国家对互感器标准的提升,互感器的精度也提高了不少,但是其误差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1]。
  1.3电压、电流、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进行电力计量的过程中,电能表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对计量准确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对电子式电能表的使用中,如果电能表的电压和外面实际的电路电压有着明显的不同,则不同的电压就会导致电能表的实际数据滑轮变化的比例不同,这样就会导致电能表的结构问题,进而造成计量误差的发生,另外,电能表电流的通过,就会产生发热的情况,由于电能表内部发热,就会造成其电路电阻的增加,因此,进而就又反馈到对电压和电流的影响,从而造成了计量误差的存在,同时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也可能对电能表的运行造成影响。
  2.避免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改进措施
  2.1加强电力计量人员的技术培养
  电力计量人员是进行计量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责任意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对电力计量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电力企业针对这些计量人员来加强技术培养。比如,电力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法来对相关人员来进行培训,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尽量的降低由于他们主观因素造成的计量误差,将一些专业规范的技能操作进行重点的讲述,来强化他们操作的准确性,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约束他们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同时,也强化训练了他们的技能操作,另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采取技术交流的方式,通过和外界部门的交流,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知识进行引进和学习,通过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技术水平[2]。
  2.2加强电能表的检查工作
  电能表的性能对于电力计量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就需要加强对电能表的检查工作,从而实现对电能表内部故障问题的及时发现,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和处理。在进行电能表的检查中,其检查的方法和内容也是十分的复杂,想要实现电能表的良好性能,就需要对电能表的各项指标都进行检查,如果其中一项检查指标出现问题,就说明电能表的使用并不是十分正常,对于检测方法的使用,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可以通过观察电能表的示数或者采取通电试验的方式进行检测,这对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比较严格。
  2.3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配置
  电流互感器对电力计量准确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也是电力计量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就需要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配置。在实际的线路中进行组合搭配的时候,电压和电流互感器要注意其大小要保持相同,同时还要遵守符号相反的原则,进而根据实际的线路情况来进行电流互感器变化的设置,一般情况下,S型电流互感器的使用比较广泛,其适用于大部分的计量需求,同时,在进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中,还要保证其二次容量尽量在合理范围内,也要注意二次负荷在电路中的数值,对线路电流自身的线圈的阻抗、接触阻抗等值都需要进行了解,从而保证其计量准确性[3]。
  2.4采取正确的计量方式
  在电力计量中,为了合理的控制其计量误差,就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一般采用三相三线的V型接线方式来对纯动力的负荷变压器进行计量。在这种方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变压器的实际特点,进而选择其最佳计量方式以及电度表,对变台区的三相负荷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如果电力计量过程中任一计量设备发生了故障,就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设备的维护或者更换,从而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结语:电力计量是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也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实际的电力计量工作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计量偏差问题,为了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应对其计量偏差的问题,这也是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启明, 卫璞. 浅析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 低碳世界, 2017(33):167-168.
  [2]叶侃, 施琛. 浅析电能计量装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误差的措施[J]. 机电信息, 2012(36):7-8.
  [3]郭忠良. 浅析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降低误差的措施[J]. 城乡建设, 2012(10).1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混凝土对建筑工程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痕严重威胁到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对混凝土裂痕的产生因素也不尽相同,就裂痕的产生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建筑工程以及混凝土裂缝原因提出建议与完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痕;控制;治理  在当下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工程建筑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成为了重要额工作目标之一,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
摘 要:本实验研究头孢呋辛酯片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溶出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 mm×4.6mm,5μm),0.2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62:38),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对头孢呋辛酯在20~12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本制剂稳定、可靠;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交联P
摘 要:头孢唑啉杂质B是头孢唑啉钠的一个重要杂质。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以及质谱(MS)等波谱分析方法对待测样品进行化学结构确证,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谱解析证实样品结构与头孢唑啉杂质B结构一致。  关键词:头孢唑啉杂质B,结构确证  Abstract:Cefazolin Impurity B which is an important impurity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建筑行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技术是施工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需要严格要求施工过程的技术工作,才能降低工程成本,增加土建工程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土建工程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方法  一、土建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建工程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建筑企业想在激
摘 要:随着我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发展迅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应用在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本文通过对土木工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创新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土木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建设,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
摘 要:政工队伍建设在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具备一定政策指向性作用,一方面为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完善的平台,确保了相应人才储备和工作氛围满足企业后续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确保了企业在可持续化经济发展途中具备延伸和多元化转型的条件,为整体企业经济构建了更全面的渠道环境。本文依据现有政工建设所面临的瓶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善企业政工建设水平的建议,期望为后续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