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教材,为了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的统一,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抓住学生的“心”,而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往往能起到这个作用。例如,老师对学生说:“‘一人拿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25元的东西,店主由于手头没有零钱,便拿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小摊贩那里换了100元零钱,并找回了那人75元钱。那人拿着25元的东西和75元零钱走了。过了一会儿,隔壁小摊贩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的百元钞票是假币。店主仔细一看,果然是假钞,只好又找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给小摊贩。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这道看似简单的小学算术题,许多人却总是做错,不信,你试试看!”学生兴趣来了,马上动手做,果然做错的不少。说200元、125元、175元的都有,到底是多少呢?在学生感到迷惑时老师趁势说:“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很重要啊!”学生兴趣更高了,都积极开动脑筋,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得到了正确答案,并由此产生了满足感。
  
  二、正确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后进生在学习中往往受到肯定比较少,因此要尽量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对他们的评价应该偏向鼓励,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都是成绩。对于中等生,要着重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引导他们调整心态,继续努力。
  以前评价多是“唯分数论”,考低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得8分,相信你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我们还要记住,评价不只是期终填写的一纸评语,平时教学中或课后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三、采用分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如果教师教学时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状况,结果各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受到了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分层教学。
  对于优生,不要让他老是处在胜利之中。一位同学非常聪明,老师经常出题给他做,由于他不细心,很少全做对,老师就用这点来教育他,受了“打击”后他上课就虚心多了。
  对于中等生,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是成功与失败并存,成绩与问题同在。因此,既要不时给他推一把,也要不时给他敲一下警钟,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努力向上。
  对于后进生,给他们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他们不只是感到有希望,还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老师在用爱心温暖他们。同时要在学习上具体帮助他们,让他们从较低的起点一点一点地取得进步。 另外,要分别设置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三角函数值时,要求后进生能够熟练地背出和默写,并能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对作业也实行分层布置,运用阶梯原理,使学生能逐步巩固成果,提高已取得的成绩。
  
  四、开展数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就感到数学不再难学,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折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一个顶点A作一折叠使AB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工BAC。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还可折出三角形的垂心。
  
  五、按“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思路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中学教材是按照“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思路来设计的,教学内容整体难度降低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结构合理,我们准确地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教学,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
  总之,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在教学方法上多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变得更加精彩。
  
  责编 王学军
其他文献
《语言损耗》(Language Attrition)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作者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英语专家、罗瑟琳·富兰克林学者Monika S.Schmid教授。全书共五个部分,十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施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与实
大江健三郎登上日本文坛后,以描写战后日本青年孤独而无处宣泄的监禁状态下的时代闭塞感和峡谷村庄中少年的战争体验为主要创作内容。但在1963年之后,大江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显著
采用直读光谱、电子扫描、金相分析等理化检测手段和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某大功率柴油机复合材料增强活塞异常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活塞燃烧室部位在高温、高机械应力状态
以同济大学德语专业100名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职业素养问卷调查反馈数据为依据,探索分析了目前德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指出其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已之见以及应对
摘要 本文对制约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即翻译教学法进行了初探,以优化翻译教学环节,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法多元性 翻译能力    一、翻译教学改革的要求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翻译学在我国业已成为一门显学,翻译学科建设愈加备受关注。社会对复合型、复语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陡增,而高校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不能适应翻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