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视域下的《活着》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ub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活着》是余华先生于1992年完成的一篇家庭悲剧小说,他运用日常化的语言,近乎克制地将福贵一家误导的命运、悲惨的生存境遇铺陈在世人面前,笔触无不浸透着苦难的因子。本文通过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中的情节整合论以及情节论中的“突转”“发现”分析《活着》中福贵亲人接踵而至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活着》 《詩学》 悲剧情节论
   自《活着》发表以来,文学界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探讨内容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其主题思想的挖掘,包括苦难意识、悲剧意识、救赎意识。如昌切,叶李《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两大主题话语》中认为《活着》体现出坚韧的生存态度可使人在沉沦中得到救赎。二是对女性性格与形象上的研究。女性作为被遮蔽的群体,在《活着》中闪现着人性光辉,女性作为暴力的牺牲品、苦难的承担者仍然有着坚韧、顾家、抗争的伦理美德。如林华瑜《暗夜中的蹈冰者—余华小说的女性形象解读》。三是《活着》在国外的解读和影响。如林政径(韩)的《韩国对“苦难”母题的接受特点——以余华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的涂鸦艺术所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而被公众和艺术家认可,进而不断融入地域公共环境,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组成和形式,对地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在发达国家体育的休闲化、娱乐化已成为流行趋势,根据相关专业人士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将全面进入“休闲社会”。现在社会的竞争激烈,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研究表明,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大大缓解人的心理壓力,治疗心理疾病。进行没有功利性的休闲体育,可以让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