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后头3个月纯母乳喂养可降低6岁时患呼吸道过敏和哮喘的风险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我们调查了美国儿童关于母乳喂养与呼吸道过敏及哮喘类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该纵向研究纳入了2005~2007年参加"婴儿喂养实践研究Ⅱ"在2012年时随访第6年的母婴配对数据。这些母亲报告了婴儿生后第一年内每月的母乳喂养情况、6岁时的哮喘和过敏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

结果

共纳入了1177对母婴配对数据。三分之一(32.9%)的儿童在生后头3个月接受了纯母乳喂养,到6岁时,20.8%的儿童诊断为呼吸道过敏,11.3%的儿童患有哮喘。采用多因素分析得出:生后头3个月纯母乳喂养者,其6岁时患呼吸道过敏的相对危险度降至0.77,哮喘的相对危险度降至0.66(前提是这些儿童没有哮喘家族史)。

结论

这项纵向研究表明生后头3个月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6岁时患呼吸道过敏和哮喘的风险。但是关于哮喘,只有在没有哮喘家族史的儿童中才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患者1 12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其分为术后感染组(n=96)和非感染组(n=1 02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CE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8.5%)肝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6%,通过对其保守的7个非结构蛋白进行对比,发现2019-nCoV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2019-nCoV进入细胞的受体与SARSr-CoV一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为其共用跨属受体。本文主要从种间传播和遗传变异着手,简要讨论了人类细胞表面的受体(如ACE2和APP4),这些受体是造成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3月5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异常组(n=50)和肝功能正常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异常组中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高于肝功能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ltrasonography,LUS)对婴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疑似肺炎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就诊24 h内对患儿进行LUS及胸部X线检查,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婴儿肺炎的各种LUS征象,并探讨LUS在婴儿肺炎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6例疑似
目的评估Xpert MTB/RIF、荧光PCR熔解曲线和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快速筛查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3日至2019年8月11日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药敏确诊为结核病,且具有Xpert MTB/RIF和基因芯片技术结果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分离培养菌株行荧光PCR熔解曲线检测。以Bactec MGIT 960液体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治疗耗时长、方案复杂、药物毒性大、疗效差。MDR-TB治疗成功率低(52%)、病死率高(17%)、失访率高(15%),而XDR-TB治疗成功率仅26%,迫切需要开发新药和构建新化疗方案以提
目的根据万古霉素在肾功能亢进(ARC)和肾功能正常患者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K/PD)原理,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ARC和肾功能正常患者万古霉素对常用革兰阳性菌的初始给药方案。方法使用文献公开发表的ARC及肾功能正常患者中的群体PK模型,收集2017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最
鸡沙门菌所致肌肉软组织感染在人类中极为少见,但是在伴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如难控制糖尿病)患者中,感染的风险会急剧增加,进而引发全身多处器官或软组织感染、脓肿形成,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因此,针对这一类患者感染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更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7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严重腰部疼痛和行走障碍,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腰大肌感染并脓肿形成,使用抗生素及抗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起病年龄渐趋低龄化,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在众多致病因素中,肠道菌群的改变与NAFLD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该文归纳了肠道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介导NAFLD的机制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诊治方法。肠道菌群的研究为NAFL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6~7周龄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SP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建立小鼠急性哮喘模型;WIN 62,577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WIN 62,577 300 μg,每天1次,连续7 d;地塞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