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2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62例为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行针对性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心脏病 呼吸衰竭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为肺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造成肺部血管阻力与压力上升,进而引发右心室与心房扩张与肥大,常伴有呼吸衰竭。此疾病的特点为病程长、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它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其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针对性护理,以此保证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了1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患者,男64例,女60例,最小53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72.3±1.5)岁,平均病史(3.2±2.1)年,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72例、Ⅳ级17例,经检查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心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有入院检查指导、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及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呼吸道护理、氧疗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运动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随访4个月,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53±3.0)h、(6.48±1.2)d,对照组分别为(31.24±3.2)h、(14.69±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为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及高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近几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指导下[1],个性化与针对性护理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呼吸道护理:患者行氧化雾化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拍背,并指导其行有效咳嗽,以便于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保证呼吸通畅;(2)氧疗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的治疗措施便是氧疗,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严格落实氧疗器械消毒措施,观察患者的导管是否通畅,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给氧流量与浓度[2];(3)口腔及皮肤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口腔及皮肤,定期清洁与护理,以此防止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4)心理疏导: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并且具有高复发率,导致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面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与其主动沟通,掌握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以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使其逐渐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5)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尽量食用易消化食物,并坚持少食多餐原则,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了医护患纠纷的出现,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其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4(10):157-159.
[2]高文芝.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N].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84-85.
[3]马艳辉.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3):149-150.
【关键词】 心脏病 呼吸衰竭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为肺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造成肺部血管阻力与压力上升,进而引发右心室与心房扩张与肥大,常伴有呼吸衰竭。此疾病的特点为病程长、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它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其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针对性护理,以此保证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了1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患者,男64例,女60例,最小53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72.3±1.5)岁,平均病史(3.2±2.1)年,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72例、Ⅳ级17例,经检查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心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有入院检查指导、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及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呼吸道护理、氧疗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运动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随访4个月,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53±3.0)h、(6.48±1.2)d,对照组分别为(31.24±3.2)h、(14.69±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为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及高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近几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指导下[1],个性化与针对性护理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呼吸道护理:患者行氧化雾化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拍背,并指导其行有效咳嗽,以便于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保证呼吸通畅;(2)氧疗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的治疗措施便是氧疗,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严格落实氧疗器械消毒措施,观察患者的导管是否通畅,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给氧流量与浓度[2];(3)口腔及皮肤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口腔及皮肤,定期清洁与护理,以此防止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4)心理疏导: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并且具有高复发率,导致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面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与其主动沟通,掌握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以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使其逐渐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5)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尽量食用易消化食物,并坚持少食多餐原则,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了医护患纠纷的出现,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其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4(10):157-159.
[2]高文芝.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N].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84-85.
[3]马艳辉.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