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PSA 4~10 μg/L患者的年龄与前列腺癌检出率及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6例PSA 4~10 μg/L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Ⅰ组,33例)、60~ 69岁组(Ⅱ组,163例)、70~79岁组(Ⅲ组,202例)、≥80岁组(Ⅳ组,28例).426例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115例,其中Ⅰ组3例,Ⅱ组32例,
【机 构】
:
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SA 4~10 μg/L患者的年龄与前列腺癌检出率及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6例PSA 4~10 μg/L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Ⅰ组,33例)、60~ 69岁组(Ⅱ组,163例)、70~79岁组(Ⅲ组,202例)、≥80岁组(Ⅳ组,28例).426例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115例,其中Ⅰ组3例,Ⅱ组32例,Ⅲ组69例,Ⅳ组11例.比较各组年龄与肿瘤检出率的关系,分析各组年龄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426例中,Ⅰ、Ⅱ、Ⅲ、Ⅳ组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9.1%(3/33)、19.6%(32/163)、34.2% (69/202)、39.3%(11/28),随着年龄增加,穿刺阳性率逐渐增加,各组间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65 3,P<0.01).前列腺穿刺阳性的115例中,Ⅰ、Ⅱ、Ⅲ、Ⅳ组的Gleason评分≥7患者分别为1例(50.0%)、11例(37.9%)、30例(44.8%)、7例(63.6%),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292 4).Ⅰ、Ⅱ、Ⅲ、Ⅳ组中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为2例(100.0%)、14例(60.9%)、39例(78.0%)、4例(66.7%);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分别为0例、5例(21.7%)、7例(14.0%)、1例(16.7%);转移性前列腺癌分别为0例、4例(17.4%)、4例(8.0%)、1例(16.7%),各分期与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101 6,P=0.285 2,P=0.349 1). 结论 PSA 4~10 μg/L患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肿瘤恶性程度和转移风险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的代谢异常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40例PHPT伴上尿路结石患者资料.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7岁,平均51岁.40例均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手术治疗,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为(38.42±30.11) pmol/L.术前男性和女性患者PTH水平分别为(29.37±17.6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顺铂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强作用. 方法 2013年3月选取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PC3细胞接种于96孔板12 h.将两种细胞各分为4组:槲皮素组,分别加入10、20、40、80、160 μmol/L槲皮素;顺铂组,分别加入0.01、0.05、0.10、1.00、10.00 μmol/L顺铂;联用组,分别加入20μmol/L槲皮素和0.01、0.05、0.10、1.00、10.0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Clayman教授率先完成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以来[1],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虽然起步稍晚,但在那彦群教授等前辈的带领下以及全国泌尿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腹腔镜手术医生,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当我们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改进腹腔镜手术时,美国发明了腹腔
目的 探讨局麻下冷冻消融治疗具有高手术风险的T1期肾细胞癌的可行性. 方法 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对19例无法耐受手术风险的T1期单发肾细胞癌患者,在局麻下实施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男11例,女8例.年龄41~ 89岁,平均66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例,高龄(>85岁)且拒绝侵入性手术患者4例,消化道肿瘤接受化疗患者3例,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患者3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2例,血
目的 应用蛋白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尿液差异蛋白研究,寻找显著性表达的差异蛋白,以提高肾透明细胞癌的检出率. 方法 2010年3-5月收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46~ 78岁,平均63岁.所有患者手术或穿刺病理均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Ⅰa期3例,Ⅰb期6例,Ⅱ期1例,ⅣV期1例.正常对照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25 ~ 32岁,平均29岁.应用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
压力性尿失禁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能的并发症.完整的括约肌功能需要健康的尿路上皮、尿道上皮下组织、功能完好且位于正常部位的平滑肌和骨骼肌,以及尿道膜部和骨盆底的支持.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相关的控尿机制可能受到干扰甚至破坏,这需要术后一段时间的恢复,但有些患者的控尿功能将无法恢复。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集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28例,Xp11.2易位/TFE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TFE RCC)6例,集合管癌(CDC)7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 12例,对比分析各亚型肿瘤患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 探究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阻断肾上腺源性雄激素的恰当时机.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LNCaP细胞建立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SCID鼠模型.首先设置未去势和去势两组,每组6只,于第1、4、7、10、14、17、21、28、35、42、49、56天检测血清PSA并测量肿瘤体积,以确定去势后前列腺癌复发时间点;然后设置去势同时去除肾上腺组、去势后复发时间点去除肾上腺组以及去势后复
目的 对比分析经阴道和经腹术式治疗膀胱阴道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接受手术修补,其中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39例、经腹部膀胱阴道瘘修补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瘘口大小、位置等基线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修补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问等方面的差异.随访时问为3个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前列腺上皮增生所致腺体增大而引起排尿受阻的病变,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是一种增龄性疾病[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BPH已成为颇受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然而,BPH发病病因尚未确切阐明.本文对BPH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