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培养之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6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公布,湖南卫视品牌价值72.51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五年大幅提升,成为唯一进入该排行榜的单频道电视媒体。同年,第四届中国网络影响力颁奖盛典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主持人排行榜。“十大主持”中,湖南卫视主持人占据了榜单的前四名。湖南卫视强大的主持团队正是保证其品牌价值的根本。本文详细分析了湖南卫视如何借助“内培外引”、“以老带新”和“组团发展”的人才战略形成强大的主持群体,给其他电视台以借鉴。
  【关键词】电视 主持人 人才战略
  
  2010年,湖南卫视主持人马可、李好、彭宇、李响接连转投江苏卫视,引起了业界普遍关注。2011年9月9日晚《天天向上》节目中未见欧弟身影,第二天便引起社会热议。江苏卫视挖走湖南卫视主持人以及欧弟事件都暴露出目前综艺节目急缺优秀主持人的窘境,而湖南卫视庞大的主持群体必然成为重点“挖角”对象。
  截至到2010年,湖南卫视收视率连续八年居中国省级卫视第一、全国总收视第二的成绩,被誉为造星专家,成就了许多知名主持人,有以汪涵、何炅、曹颖、谢娜等组成的第一阵营,也有李维嘉、杨乐乐、仇晓、吴昕等组成的第二阵营。
  当前,电视台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不同,主持人是电视最后的“守门员”,主持人的表现能够直接反映节目的品质和特点。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能够带来关注度和收视率,更能塑造和宣传电视台品牌,实现媒介品牌价值的提升。目前各大卫视纷纷上马综艺节目,主持人争夺战不可避免。
  一、内培外引,聚集人才
  人才战略是组织为适应未来变化、增强和保持竞争优势而制定的全局性、长远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与思路。①
  人才战略就其途径方法而论,有内生型人才战略与外引型人才战略。②所谓内培外引是指,对内从员工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外引进优秀人才。
  相对于1998年湖南卫视仅仅凭借何炅李湘领队的湖南卫视主持阵容,如今的湖南卫视主持人阵容非常强大。汪涵、何炅、李湘、曹颖、谢娜、杨澜,加上欧弟,这些都是明星主持人,湖南卫视这种强大的主持人阵容短时间内很难撼动,这也是保持湖南卫视省级卫视老大的主要力量。纵观湖南卫视主持人群体,可以看出其内培外引的人才战略为其培养、聚集了大量各具特色的优秀人才。
  主持人是节目收视的保证,随着台内一线主持人年龄的增长,培养后备军成为必然,目前湖南卫视正积极培养二线、三线主持人。例如,在吴昕主持《快乐大本营》具有一定名气之后,目前又主持《我是大美人》、《我们约会吧》两档节目,已然是湖南卫视当家小花旦;朱梓骁从《百科全说》到《勇往直前》,对主持已经游刃有余,其搞怪幽默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火爆全国的张翰、朱梓骁和魏晨,也凭借黄金档综艺节目《给力星期天》,成为湖南卫视继“快乐家族”和“天天向上”之后的又一主持团体。湖南卫视二、三线主持人的成长和崛起,不仅保证了湖南卫视主持人阵营的强大,更为湖南卫视未来新节目的开发奠定了人才基础。
  外引人才也是湖南卫视法宝之一。湖南卫视目前主持人外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挖角”国内电视台优秀主持人,二是引入国外优秀艺人主持。《百科全说》引进央视“金话筒”方琼,从集团其他台调来孙骁骁,《天天向上》更是全世界搜寻优秀主持人,该节目有汪涵、欧弟、田源、钱枫、俞灏明、矢野浩二、小五(金恩圣)来自不同地方的七位主持人,被称为“天天兄弟”,堪称国际化的主持团队。外引的主持人大多已经名声在外,卫视通过新鲜、有收视号召力的面孔,提升节目竞争力。而当地主持人通过与外引主持人的搭配合作,也可“偷师学艺”提升主持水平。
  “内培外引”的人才战略为湖南卫视储备了众多优秀主持人才,同时也扩大了湖南卫视的受众群,提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知名度和价值。
  二、以老带新,快速成长
  电视台如果要稳占市场,仅靠一线主持人是行不通的,主持人已经逐渐的“明星化”,“明星化”才能带来“人气”,电视台要保持并增长“人气”,只有不断保鲜和塑造新星,这样才能借助主持人带来的受众占有电视市场。
  主持人职业具有其自身特点,由于学校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主持人一般是以在岗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铺。③也正因如此,要想培养新主持人,必须在岗培训、边干边学、以老带新。④湖南卫视“以老带新”的培养新人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为新人进入主持行业提供平台;二是为新人提供学习的机会。
  湖南卫视为新人提供的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新主播、快乐男声等赛事,选拔优秀的人。这已经成为目前湖南卫视主持人新人群主力来源。通过赛事选拔,一方面可以借此造势,同时又可以对新人有全面的了解,看出新人与卫视需求的人才是否匹配。湖南卫视通过闪亮新主播大赛发掘了吴昕和杜海涛,此赛事专门为《快乐大本营》选拔新主持人,以目前“快乐家族”的名气以及所出专辑的深受好评,可见这种平台式的选拔方式是有效的。另外,从快乐男声中走出来的苏醒、魏晨等,在签约天娱后,也成为湖南卫视半个主持人。另一种是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主持人才。湖南广电集团在2001年就与湖南大学合作开展广播影视艺术教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下设三个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艺术和表演。借助湖南大学的教学资源以及湖南广电集团下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综合频道、湖南经视都市频道等十个频道的媒体平台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广电集团与院校合力办学培养人才,这种方法成为新人进入主持行业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湖南广电集团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湖南卫视借“以老带新”的形式力捧新人。“以老带新”是指新晋主持人与具备丰富主持经验的知名主持人同台主持,学习经验、技巧,这种培养方式,能够促进新人的快速成长。2005年,以闪亮新主播大赛冠亚军身份进入主持行业的杜海涛和吴昕,进入《快乐大本营》与谢娜、何炅同台;钱枫、欧弟等在《天天向上》中与汪涵一起主持;张翰、朱梓骁和魏晨在《给力星期天》节目中也多次与何炅、李湘等主持人同台。目前吴昕、杜海涛已经逐渐成为湖南卫视二线主持人军团主力,并主持《勇往直前》《我们约会吧》等节目;欧弟凭借其活跃的主持风格,受到了内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朱梓骁凭借在《给力星期天》中的优异表现,主持《勇往直前》外景。
  湖南卫视“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既为新人提供了施展的平台,也为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输入新鲜血液,积累了一批优秀的主持人资源。
  三、组群发展,重磅出击
  陈昌辉和王梅在《综艺节目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中,认为“所谓主持群,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主持形式。”⑤主持人组群发展,创新了主持模式,满足了受众不同的收视需求;有利于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优化主持人资源配置。由于每个主持人不同的阅历、知识储备及表达方式,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
  湖南卫视两大王牌主持天团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是成功的主持群发展代表。2006年3月,《快乐大本营》由最开始的两人主持变成五人同台主持,开创了全国的综艺节目主持模式的先河,经过五年的发展,“快乐家族”现在无疑成为湖南卫视收视保证。2008年8月,湖南卫视再出新招。《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清一色的为男子,而且来自各地。借助男子偶像团体概念发展的“天天兄弟”成为中国第一“男人帮”主持群,并迅速获得观众喜爱,收视率节节上升。《新周刊》是这样评价湖南卫视综艺娱乐节目《天天向上》的主持人群体的:“《天天向上》这类既有比赛选秀性质又带脱口秀搞笑风格的综艺节目,多名主持人之间的互动、表演和配合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节目本身的一大卖点。这是一个群体的合力,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的角色扮演。”⑥2011年,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由张翰、魏晨和朱梓骁组成“给力小子”,主持互动秀节目《给力星期天》,初次主持便获得肯定。
  湖南卫视组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举多得。一方面,主持群体发展,能够彼此学习、借鉴,新人得以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主持群中每个主持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这为主持人发掘自己特点,并表现其特色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主持人风格的形成。朱梓骁在《给力星期天》中幽默搞笑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之后,在主持《勇往直前》等节目中也尽显其“谐星”风采。最后,主持人组群发展也为湖南卫视一举造就多个主持明星。《天天向上》节目播出至今,红了欧弟,紫了汪涵,浩二、小五顺利进军中国市场,可谓收获颇丰。
  结语
  电视台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优秀主持人才匮乏的当下,学会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湖南卫视正是通过内培外引、以老带新和组团发展的人才战略,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主持人,从而守住卫视霸主宝座。尽管湖南卫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新老主持人之间存在断层的现象,但是积极的人才发展战略正是其改变这种格局的开始。随着网络视频业的发展,作为核心的主持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也是各大电视台以及网络视频行业即将面临的问题。希望湖南卫视的育人之法能够为其他卫视所借鉴。
  参考文献
  ①段莉,《我国人才战略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07(5):42
  ②王通讯,《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J].《中国人才》,2008(1):70
  ③④付程,《21世纪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要求》[J].《现代传播》,2001(1):115
  ⑤⑥徐杰、高宇,《电视综艺节目主持群现象研究》[J].《今传媒》,2011(8):80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华西都市报》和《齐鲁晚报》对甲型H1N1流感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特色和需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突发事件 甲型H1N1流感 地方媒体    一、媒体选择与时段界定    本文选取《华西都市报》和《齐鲁晚报》作为样本。从地方媒体的权威性来看,《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是西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报
【摘要】2008年以来,《海角七号》、《艋舺》等影片掀起了台湾“本土电影”热潮,成为当下华语电影圈重要的“文化事件”。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出发,探讨“新锐电影”所反映出的以本土化应对全球化的文化自觉,全球化下本土化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共存。  【关键词】“新锐电影” 全球化 本土文化 多元文化 身份识别    自20世纪80年代“新电影浪潮”后,台湾电影一路向下,跌入低谷。但近年来,以强调“
【摘要】自1988年创刊以来,《大学生》杂志发展迅速,在大学生中取得了极高的认同感,深受大学生欢迎。而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期刊市场,通过解析该杂志的定位和风格,可以了解传统期刊应如何顺应市场要求,实现华丽转身以更好地生存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杂志定位 风格特点     随着杂志种类的增多,杂志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如何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是当下众多媒体从业者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摘要】一部好的电视剧,既要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要能抓住观众随着电视剧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心理特征;同时还需要在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上脱颖而出。近年来,谍战片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跟风者众多,其中由姜伟导演的电视剧《潜伏》更是成为备受众广为传颂的佳作,引发了谍战类电视剧新一轮的收视热潮。  【关键词】电视剧 受众 谍战片 《潜伏》    2009年初,电视剧《潜伏》首先在地方台播出,4月份,北京
【摘要】新闻通讯是新闻中的巨制,创作难度较大。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通讯作品,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研究和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穆青尝试、提倡的散文笔法在通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人物通讯写作上。此种散文笔法的运用在其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可见一斑。  【关键词】穆青 散文筆法 新闻通讯  中国新闻文本写作是不断发展、完善、变化的。从最早的古文体例到后来形成的新华体,都是应时而起,为
【摘要】自1997年起,韩剧就在中国掀起了热播狂潮,深受中国观众喜爱,这与其感人至深的真情、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和魅力无穷的语言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韩剧 情感 语言 人物    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此后,韩剧在中国便成燎原之势,《蓝色生死恋》《玻璃鞋》《爱上女主播》等青春偶像剧在全国相继热播,《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大众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然而少数民族文化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性,使其传播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什么样的传播理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两种不同理念,研究认为,民族文化传播应该采取“两个阶段,两步走”的传播路径:短期内,采取大众化、通俗化的传播方式,使民族文化最大范围的传播;长期的传播方式应该是回归文化本身,传播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
名画遭窃  李自然是个成功的商人,喜欢收藏名画,在他的豪宅中,有个四千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其中最值钱的是一幅鲁本斯的画,是他花了重金在罗马购买的。  最近,李自然决定重新装修一下自己的美术馆。他把墙上的画全部取下,暂时放在宴客厅里,自己和贴身男仆暂住在附近的酒店里。在酒店里,李自然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画家白云飞先生。  李自然得知白云飞不仅是画家,而且是一位鉴赏家,便邀请他去家中做客。  在李自然家
【摘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工作者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新闻领域。新闻典型与文学典型的交相辉映给两大领域带来了繁荣璀璨的景象。尤其是这一文学形态对新闻领域的渗入,使新闻报道从内容和形式上变得更加饱满和风韵。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区分新闻典型与文学典型,使之更好的在各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典型 文学典型 比较 
【摘要】《羊城地铁报》作为广州唯一一份以地铁为生存环境的纸质媒体,有着比其他传统纸质媒体更根深蒂固的奇观逻辑。本文通过对《羊城地铁报》亚运报道内容的批判式解读,分析其亚运报道中体现出的媒体奇观逻辑,并探究这种奇观逻辑的表现、成因及调整途径。  【关键词】《羊城地铁报》 亚运报道 奇观逻辑    一、体育文化奇观与奇观逻辑    广州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其媒体一直以开放、活跃和敢为人先的形象屹立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