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采信与心证形成的路径分析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专家辅助人两种出庭情形:与鉴定人进行质证;对案件所涉专业问题发表意见。两种情形不仅在事实认定中承担着本证与反证的不同功能,其意见效力、法官采信的逻辑亦有差别。目前,专家辅助人意见在我国不属于法定证据,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其视为当事人陈述的规定,更加弱化其效力,导致实践中法官在采信专家意见时难以操作。因此,赋予专家辅助人合法的诉讼地位和法定证据效力,并对专家辅助人出庭的条件、资质要求、意见属性、法院审查标准等方面予以规定,不仅完善立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民法通则》中"项"的表述采用主谓结构时不统一;《民法总则(三审稿)》中"项"的表述采用主谓结构时统一但不符合语法规范。《民法总则》中"项"的表述则直接使用主谓结构表述"
在立法模式上,德国环境刑法采取的是分立模式,在罪名、行为、结果、罪过形式、刑罚等方面均实现了分立。分立模式的法治意义在于不仅严格贯彻了明确性原则,而且深度实现了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