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导论》的在线互动课程教学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低头逃课族”普遍存在的现状,采用新兴的在线互动平台——雨课堂,搭建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桥梁,实现教与学的科学融合。以农科类专业的《系统工程导论》课程为例,提出基于雨课堂的在线互动教学实施结构,引入专业倾向性强的案例教学,真正实现课堂的生动有趣和丰富立体,提升教与学的艺术。
  【关键词】系统工程导论;在线互动;雨课堂;农科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51-01
  一、引言
  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思想、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工具进行管理分析的一门实用、新兴学科。《系统工程导论》作为一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在系统思想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探求系统最优化的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保证每一名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或参与教学互动[1],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无法因材施教。此外,用手机“逃课”的“低头逃课族”几乎存在于每个课堂,手机依赖症是当前每个大学生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堵不如疏”,利用手机上课,结合传统课堂面授氏教学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才能实现教学两相宜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在课堂中融入一种促进互动和反馈的教学工具,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迅速而便捷的沟通。
  二、基于雨课堂的《系统工程导论》在线互动
  新媒体时代,每个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接入了互联网,学生和授课教师均有能够接入互联网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基于课堂在线互动平台,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把课堂讨论、测试、投票等活动在线化,给授课教师一种新的选择,让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更加快捷。本研究尝试在《系统工程导论》课堂中引入课堂在线互动平台——雨课堂,可以为其它学科的新媒体教学提供参考。
  1.基于雨课堂的在线互动教学实施结构。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互动式智慧教学工具,将“学生课前—教师课上—学生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了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促成了师生互动[3]。雨课堂通过使用微信号实现了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与学生多屏互动和学生数据分析等功能。因其灵活的课前预习、快捷的课上测验、创新的师生互动和全景的数据驱动,能够让老师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利用好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全过程[4]。
  2.农科类专业倾向的在线互动案例分析。
  《系统工程导论》课程是以系统的观点作为出发点,从论证系统工程问题的目标开始,内容涉及系统分析、模拟、建模、仿真、预测、优化、评价和决策等诸多方面。因而,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分析的问题都是大的课题,一般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才能得到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因此导致学生容易感觉深奥晦涩、宽泛虚浮,学习兴趣不大。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引入专业倾向性强的案例教学,给学生增加具象直观的认识,为教学注入生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5]。
  笔者所讲授的《系统工程导论》针对的是农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引入专业倾向性强的新近案例进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处理农业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握农业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动态,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较大的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案例分析,学生按5-8人自行组成小组,结合本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选择专业倾向性强的案例,比如,农机总动力的建模与预测,农业碳排放系统仿真,农业系统设计中的多目标决策,拖拉机动力匹配的优化等。应用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Delphi法、SWOT法等系统工程方法进行案例方案的分析与讨论,继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系统评价方法也被应用于案例方案的评价与择优。经过身临其境的讨论“实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培养了系统思想也强化了专业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交互式教学成为主导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以主导的讲授者身份自居,而是换以启发者、推动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组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雨课堂,采用在线互动的方式“推波助澜”:
  (1)拟定系列问题为讨论“穿针引线”,通过雨课堂的“投票”、“选择题”或“弹幕”功能,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
  (2)在小组讨论不够热烈甚至冷场的情况下,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雨课堂中“抽奖”式的点名推给个人,调动现场气氛。
  (3)借助雨课堂中的“发布”功能展示小组的观点和结论,采用“弹幕”或者 “投票”的方式对各组效果进行互投。
  三、结语
  融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在线互动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系统工程导论》作为一门高年级农科类专业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新型的在线互动平台——雨课堂为载体,搭建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桥梁。使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抬头的利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教师从通篇讲授变为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了课堂的生动有趣和丰富立体,提升了教与学的艺术。《系统工程导论》的内容有其经典性,但其方法和思想却是与时俱进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紧随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教学模式应紧随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变化,调整在线互动的形式,继续探索新媒体新手段来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 廖庆生与陈莹, 利用课堂在线互动平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Kahoot为例[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第86-88页.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第1 - 6页.
  [3] 曾瑞鑫, 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 亚太教育, 2016(24): 第3页.
  [4] 李晓英, 王晓兰与曾贤强, 雨课堂对《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12): 第82-84页.
  [5] 喻瑛, 面向电力类的《系统工程导论》案例法教学[J]. 科技信息, 2012(36): 第529+532页.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PPT專项”应用(项目编号:P2017022)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好文章难做。有天宽地阔之气象,珠圆玉润之文采的词章更不易作。近读《曾国藩家训》(岳麓书社,1999年版),甚觉此公深谙写作之道,其训导两子(纪泽、纪鸿)作诗文之法,大可圈点、品评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用科学的理论引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尤为重要,目前,无论是高校教学还是社会宣传,经常出现节奏紊乱、目标不清晰的缺憾,这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长期不佳的主要因素。认识和把握好“节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宝贵“钥匙”。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节奏;紊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 对四川省21个市58个乡(镇)820名农户展开实地调研,基于产业链视角,将低碳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归为农户特征、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控制、市场特征以及保障机制等五大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14个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对进行了低碳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和农户的土地流转率、参加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过程的循环化和标准化处理、农产品
考核是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激励广大干部实现共同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维的多变性、思想的趋利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中国是摩洛哥进口茶叶第一大来源国,茶叶贸易在两国经济和人文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自2019年7月1日起,摩洛哥将对进口茶叶实施新农残限量标
摘要[目的]构建简单适用的粮食作物气象适宜度计算模型。[方法]利用2001—2016年山东省郯城县逐日气象资料和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发育期及单产资料,采用近年研究中主流气象适宜度模型和该研究自称的主推模型2种模式,分别计算了2001—2016年郯城境内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气象条件适宜度,并对比分析了2种模式下气象条件适宜度与气象产量的相关性。[结果]主流模型较主推模型计算出的气象适宜度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