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居主流地位的国际关系理论群,包含人性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等先后出现的不同分支。这些不同分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发展,但也引起了现实主义内部的争论与批判。争论的焦点就是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的“原教旨”还是应该借鉴其他学派的有益假定。对于这样一场关乎现实主义命运的讨论,中国学者应该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本文在总结现实主义演变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主义内部的批判,指出现实主义者应向其他理论流派学习,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借鉴其他理论范式的长处来改造自身,不排除发展动态的综合理论模型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作者通过多年对欧洲外交政策及欧盟同中国关系的研究认为,这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欧盟与中国均处在迅猛的改革过程中,都面临着国际政治提出的挑战,这些挑战加大了相互之间进行协调的压力。因此,了解各自政治制度发挥作用的特殊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将欧洲视为研究对象,那么就会提出东扩之后的欧盟作为全球行为体将要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发展的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一点对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提出了哪些相应的要求。
“变化”或者“社会变化”一词在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过去,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很少提及“变化”的概念,更谈不上关于变化的理论分析。今天,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理论聚焦“变化”,试图理论化这个概念。
目前的国际关系研究,还没有解决好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问题。已有的理论范式固然具有解释现实的能力,但都具有局限性。由于国际体系与行为体的对外政策行为都具有多元的属性,因此国际关系理论应该超越范式之争,吸取各家之长。运用多元的视角与观点,发展一种综合的理论模型。这种情况既是现实分析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冷战的结束为美国学者研究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研究内容上,无论是在历史研究领域,还是在问题研究领域,学者们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在研究模式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都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方式也日渐多样化。综合、客观地看待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美国对华决策的国内背景。
大众媒体是影响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它与恐怖主义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伙伴关系”。某些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恐怖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对政府开展反恐行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大众媒体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为各国所认识,媒体也成为政府反恐行动中的特殊武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媒体也被某些国家视为制造“恐怖主义”标签、推行全球战略的工具。
中东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中东例外论”到“民主改造论”的变化,表明美国在中东战略上由维持现状转向谋求全面整合与“改造”,力图构筑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新秩序”。这既是冷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反映,又是美国的自身利益、国民文化心态、新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等诸因素促动的结果。但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所倡导的“民主化”是建立在“美国化”基础之上,具有强制性和越俎代庖的特点。这不仅使美国“民主改造”中东的目标难以实现,“民主改造”的过程也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个时期以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平崛起”这三个词组在关于中国外交和国际问题的文章中出现频率颇高。依笔者愚见,这几个提法的立意虽然不错,但在用典、用词方面都有欠妥的地方。
我读到过也很欣赏“理论岛”的比喻,在此想拿来延伸一下。所谓“理论岛”,顾名思义说的是,国际关系理论内部的不同学派、流派,好比大海中的一个个小岛。国际关系学近年的发展,好比越来越多“理论岛”的崛起,“大”到新旧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制度主义、各种激进主义学说、战略和安全研究、外交与联盟研究等主流学派(新近更有建构主义的闪亮登场),“中”到女权主义、批判理论、生态政治学、后现代主义等由社会学、哲学和文化学等派生出的国关理论子学科,“小”到学习适应理论、多重博弈理论、国际制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心理个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