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清晰 气韵酣畅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点拨】
  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样展开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采用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如何提炼分论点”,具体方式有:
  方式一:概念分析法
  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针对话题本身,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一般以“话题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话题”的形式来写分论点。
  基本句式:话题(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是……
  例如:脚踏实地是一种勤奋的态度,是能吃他人所不能吃的苦的精神。曾经在乒乓球坛上叱咤风云的奧运冠军邓亚萍正是这样的人。作为奥运冠军,邓亚萍可谓光芒万丈,可当她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时,她才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她说她是清华英语最差的学生,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每天苦练英语,白天读,晚上读,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终于付出没有白费。如今的邓亚萍虽然远离体坛,但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也是光彩夺目。试想,如果当初的邓亚萍不脚踏实地,苦练英语,而是和如今的某些学生一样,企图在考试中投机取巧,那她永远只有沉迷在过去的光环中,不能有今天如此大的成就。可见,脚踏实地是坚持不懈,是宁拙毋巧,是靠自己的汗水去触摸成功的星辉。(摘自《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即从“为什么”“带来什么结果”的角度展开。可以追溯原因,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也可以分析结果(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基本句式:因为……;才能……;会使……;能够……;可以……
  例如: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在柜台前不停地计算,有时甚至忘了结帐。而后他开始在数学界崭露头角,有人规劝他将自己的学术报告发表出去,好获得更高的学术地位。他说:“我的学术报告是不完整的,我不能急于求成,脚踏实地才是真!”他继续伏案计算,年复一年,造就他的伟大成就。
  正是因为华罗庚先生的脚踏实地,才成就了他在数学界的泰斗地位。(摘自《脚踏实地的真谛》)
  方法三:条件分析法——探寻方法
  即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这里的中心论点指结果,而分论点指满足结果的条件,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立分论点。
  基本句式:就要……;必须……
  例如:脚踏实地,就要摒弃取巧,踏踏实实。
  受万人瞩目的“嫦娥奔月”已横亘苍穹,成为国人的骄傲。而在这背后,倾注的是众多航天工作者的心血,是他们脚踏实地,从规划到研发,再从研发到试行,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地改进取得的成就。回首我国的航天事业,哪一次没有凝结科学工作者们脚踏实地的精神?如果不是他们脚踏实地,精确预算出轨道,咱们的飞船能上天吗?如果不是他们的脚踏实地,反复测验宇航员的装备安全,咱们的宇航员能成功返回地球吗?(摘自《摒弃取巧,脚踏实地》)
  我们以“静气”为例,谈谈如何“横向展开议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往今来,天灾人祸似乎从来就没有断过,然而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只能选择勇敢面对。这段稍显特殊的日子,让你的身边缺少了老师、同学们的朝夕陪伴,曾经熟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稳住,别慌,“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少几分独属于校园的“热热闹闹”,多几分宅居家中的“安安静静”,会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审视自我,思考未来。
  “静气”是一份胆略、智慧与勇气,生活的海洋波澜起伏,风急浪高,“静气”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你如何理解“静气”这个词?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你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关于“静气”的思考,但是材料不应该限制你的认识。“你如何理解‘静气’这个词”才是题干的核心要求,以此为中心展开合理议论就能切合题旨。如果囿于材料,仅仅写“疫情中我们需要静气”,不仅不符合题旨,且让自己的思维受限,提炼出的道理就会缺乏深刻性和普适性了。关于“静气”,简单来说,它可以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更可以是一份修养与气质。面对逆境,静气让你从容不迫,沉着应对;面对顺境,静气让你不骄不躁,举重若轻。所以,只要对静气有自己的理解,重在写好人自身的状态而非外界环境,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会是一篇优秀作文。
其他文献
黄河水远,千年路遥,我们青年一代站在了历史的最前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各种机遇和挑战如浪涛一般拍打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惧,我们张开尚还稚嫩的羽翼迎接挑战。我们,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我们在从红色阳光中长大的青年。夏明翰、鲁迅是我们心中的偶像,雷锋、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是我们最常听的曲目,《沁园春·雪》《红岩》是我们读不厌的文章。  韶华正当时,
飞向心仪的大学征途,我们会遭遇很多诱惑,也会遭遇诸多困惑,怎样才能保持定力,提升自我境界?  周总理用《大江歌罢掉头东》回答了我们,他东渡日本求学时写了一首诗,为了“邃密群科济世穷”,他用“面壁十年”的定力,追求“图破壁”的境界。我们要学习他这种面壁十年成国匠之英气。  成国器,不把黄金捆上翅膀,要把大爱藏在心里。不少同学走进高中,忘记初心,追求恋爱自由,看似美丽,却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玩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充满了未知的变化,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或自己的经验来面对生活。经验,有人满心推崇,亦有人不以为意。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美国政治家亨利曾说过:我只拿一盏灯来指引我的脚步,而那盏灯就是经验。对于未来,我只是能以过去来判断。正如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所言: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有了“江山留胜迹”的经验,我
有句话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话很好。要补充的是,“诗”并非只在“远方”,“眼前”也有。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千家诗》的首篇是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淡云,轻风,花丛,柳树,这在春天郊野十分寻常,一般人往往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拥有“诗心”的作者却从这一生机盎然、幽美静谧的景致中,生发了天人一体的感
6月21日,某问答平台一则“有哪一瞬间让你为祖国激动得热泪盈眶”的帖子火了。一位网友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这位网友的母亲常驻阿曼,疫情期间没有回国。在阿曼这个知名度并不高的中东地区国家,约有3000中国人常年在此,其中不到2000人没有接种疫苗。而为了确保这些人能接种疫苗,中国给阿曼政府送来整整十万支!这十万支疫苗优先中国人接种。  而这只是我国为海外中国公民接种新冠疫苗的“春苗行动”的一
有人艳羡,有人愤懑,有人高呼“世界的参差”,有人辩解“我们也很努力”。别让教育资源不均,成为下一个流量“撕点”。  ——10:00击剑课,18:00看戏剧社表演,语文课是用线装本手抄《论语》午休有专门的午休室……随着话题“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登上热搜,一场关于教育公平的争论再次爆发。  这不仅是对道德良知的致命伤害,也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发乎本性的团结互助精神。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救助18名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更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关于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本则命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前一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启超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梁实秋  往事不可追。不可挽住的,就不要过于纠结,百转千回间,反而误了眼前的好时机,以致来日更加遗憾。  把握现在。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充分利用好尚未流逝的时间,是成就一番
关键词一:生与死  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位以生死为核心母题来创作的诗人,在她的诗歌中,关于死亡的讨论蔓延纸间。“宁静面对宁静,淡漠面对淡漠,活下来,活在地下。死去的,不做挣扎地死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犹如小刀,在沉默的黑暗中,闪烁出银色光亮。她不回避沉重的主题,对她来说,死亡并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一个缓慢、反复的过程,诗人如是说:“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每天,人
安徽省歙县二中新洲文学社成立于2002年,出版《新洲》杂志季刊和《新洲报》。2003年,在安徽校刊校报评比活动中获省级二等奖。2012年获安徽校报校刊评比“十佳校刊”。文学社定期开展活动,组织校园作文大赛、参观采风等活动。截止目前,先后有100多名同学在省级以上的作文比赛中获奖。  指导教师:江红波  上榜理由:★★★  他笑时,风华正茂  吴俊琪  我说“华”,是星河闪烁,耀我中华!我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