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运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了解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现状。得知我区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学习主要是以篮球、羽毛球和毽球三项运动为主,多项体育活动为辅的教学格局,学生学习和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对其意义理解的深入程度,决定学生能够学到某项运动特长和强化运动技能,又可以保证师生更亲切的交流。本文对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对象与任务,查阅大量国内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研究结果进行重点阅读与分析;针对有关问题,以面谈或电话的方式访问我区高中及其它学校体育教师和高校的专家,就高中学生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咨询;用Excel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常规处理,并对数据统计处理的结果和访谈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做出全面逻辑分析,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找出存在问题,得出促进对策,为我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学生行为认知能力和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意义理解;运动技能;身体练习体验;学习效益;动因
  1研究目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由奥苏贝尔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连续统一体中,加入了第二个维度,即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意义学习,理解为首”,以教促学,以学促思,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把“够用”、“实用”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用”、“习惯用”,并促进学生形成外在综合思维能力和运动技能运用能力。学校体育是一门由多项运动组成的身体练习体验学科,每项不同的项目都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做准备;让学生根据信息反馈,反思、完善、并重新尝试学习的过程,是值得国民教育进行深入探究的热点。
  “身体练习体验”是指学生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认同身体练习内容、体验身体练习过程、领悟身体练习要点。身体练习是一个由不断的身体刺激与反应所组成的身体体验过程,身体练习体验是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表现、一种认知活动、一种心理感受。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终身体育的观念和当代学生健康标准要求倡导体育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意义理解认知水平,体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主要属于知识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层次。学生对身体练习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习的思维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生对体育学习意义理解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学习把握和合理运用,尤其是在课后体育活动中,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难以依据对运动技能的理解进行自主学习。从长期的学生运动技能教学实践来看,始终关注的是身体练习外在的学习行为现象,而对意义理解促进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研究并不深入,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改进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我区进行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调查研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对策,为我区体育课程设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学生行为认知能力和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区五所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我校学生为实践载体进行学生的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通过阅读大量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相关文献,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知识和信息,为本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利用问卷在我区五所高中学生对本研究内容了解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在校老师的帮助,共发放学生问卷150份,每个学校发放50份,每个年级各10份。发放与回收过程顺利,有效回收问卷1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具体看表1。
  2.2.3访谈法
  在调查过程中,根据调查指标和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个别交谈,谈谈参与者对意义理解对促进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益的看法,了解相关状况,并记录好相关笔记,整理相关信息。
  2.2.4观察法
  通过教学中的观察及同行老师,学生的访谈,观察我校及其它学校学生状况,对一些内容进行研究和思考。
  2.2.5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图表结果,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结论和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我区高中学校运动知识技能开展和保障机制分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健康知识与运动技术学习、理解、运用相脱节,大多只重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而轻视相应的锻炼身体的知识传授的通病。有的即使是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健康知识教学,但由于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学习时机的选择和知识应用手段等方而的不合理,造成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仍然是有技能无知识,有知识无技能的状态。我区高中体育课在实施方面都比较普及,学校能給予保障机制。由于课程开展的有利因素,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区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都会利用不同的时间来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释放压力或其它目的。
  从表2可以看出,有60.67%的学生主要是在体育课上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课是学生体育活动技能掌握的重要途径,学生运动技术学习和运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体育课堂上形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由于体育学习的内容多,不同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必要顺序要处理好,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在掌握运动技术的情况下,理解运动项目的锻炼意义,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意思。   3.2高中学生运动技能意义理解认知能力的分析
  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形成体育学习的认知,进而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认知风格反映了个體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内在学习程式,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各种学习目标的达成,必须以身体练习为载体,其核心是学习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思维方式的主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面对几十个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而且是在一个空间较大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并有效的运用于学习活动中去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时,引导学生掌握适宜和认知策略实为重要。
  3.3意义理解对高中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效益状况分析
  以意义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以终为始”逆向设计思维,促进学生深入而持久地理解,是主动学习和意义学习的有效模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身体练习刺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强化学生身体运动的本能需要和对运动技能意义的深入理解,形成体育学习的原始动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并形成会学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学生就会高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运动参与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自主学习形式或者体验的过程。器材场地和周围情境等对学生学习是敞开的,学生能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对运动技能意义理解的过程。
  3.4意义理解对选择参加运动技能学习项目的影响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明确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动机和原因,是诱发和维持其学习活动的关键,是保障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方向,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学习一个新的身体动作之初,学生需要获得关于该身体动作的相关知识、基木要求、操作要点等,并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动作表象,这是身体动作学习的初始认知阶段。体育学习的意义是发展学生的身体,促进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强化良好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也由此形成了身体练习体验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对于不同的个体或者群体,学生的个性和不同体质差异,对于体育运动兴趣爱好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的意义理解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对体育项目选择的不同。
  3.5意义理解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分析
  “理解为先教学设计模式”明确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三个教学设计阶段。教师依据课程目标、水平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场地器材、教学组织、学习方式及方法和策略等来进行思考,选择教材素材设计成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这都需要针对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意义理解程度,意义理解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对体育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方面的形成。根据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意义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在某一体育项目的活动中培养多种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益。学生在良好集体意识的主导下,就会与人进行合理的交往,进行活动的组织,从大局出发、与人合作,互相促进。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热衷体育活动,对体育课意义理解为能锻炼身体,强化自己的意志力,而且体育课上有游戏活动,大家都觉得很有趣,还可以放松身心,让学习变得更加专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学生对运动技能意义理解的深入,才能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要有多的课外活动形式、好的上课方式和合理的身体锻炼技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们学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第一,我区高中体育课程设置较合理,学生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还需要制定合理保障机制。
  第二,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对意义理解的认知程度决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度及参加课后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我区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意义理解认知水平不是很高。
  第三,体育学习动机和诱因,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坏,对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我区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很高,能够自主的锻炼身体,释放压力,但对运动技能的意义理解不是很深入,影响学生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
  4.2建议
  第一,学校方面应该把开展体育活动与日常工作相关连起来,为体育课程设置给予优先照顾,为体育课程设置提供保障机制。
  第二,以意义理解为教学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高度,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身体锻炼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义理解能力,让学生有有信心和有目的的参加体育活动。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形成高层次的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9.
  [2]张国锋.情绪驱动的人工生命行为选择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
  [3]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胡金平,王少谦,高始玲.体育与健康[J].当代教育科学,2005(24).
  [5]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6]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是体育学习的一种价值诉求[J].体育学刊,2013(6).
  本论文属于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动因研究(课题编号:1201574533))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质疑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生在问题的质疑中不断进步,它是学生获得发展的驱动力。本文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墙为依托,采用创设外部环境,课前指导、课中聚焦、课后延伸的措施,激发学生内部驱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问题墙;质疑能力  一、设计问题墙的意图  1.问题墙的概念界定  所谓问题墙,是指依据第一学段孩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耗量日益增大。但我国目前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供需严重不平衡。另一方面,我国的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大约产生7亿吨农林废弃物,但大都直接丢弃或用于原始燃烧,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如果能把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通过热化学转化的方式得到高品位的燃料油,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常见的杂木屑、竹材为实验原料,
摘 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和应用到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的单一模式,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为切入点,对目前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融合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的融合策略,以提高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英语;听说教学  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