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德伯格 于破绽处看见灵魂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灵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观看者有一双“人的眼睛”。拥有一双人的眼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眼睛的主人不势利、不盲从,注视另一个人时能剥除对方的身份、地位等标签,捕捉到他作为人本身的勇敢与怯懦、坚韧与犹疑。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在时尚摄影界,彼得·林德伯格便是这样一位能穿越迷雾最终也穿越了迷雾的摄影师。
  “到处都是狂欢,到处都是修饰,人们必须看起来很疯狂、很夸张,每个人必须看起来年轻、打扮得年轻,我觉得很可惜,有一点人性的成分,效果会更好。”彼得·林德伯格曾如此评价时尚摄影的现状。在PS技术日渐成熟、明星与模特越来越成为“带货人员”的今天,很多时尚摄影作品已经在事实上沦为了品牌的宣传片——在那些天花乱坠的拍摄创意中,人更像是商业工具而不再是美丽的诠释者。对于这一点,从业四十多年的林德伯格有自己的抵抗:“我不是不喜欢时尚,但时尚不是我的焦点。时尚为女人而生,而不是女人为时尚而生。现在世界上的杂志都过于关注时尚,而把女人忘记了。”
  从1978年在德国《明星》杂志上刊登第一张时尚照片起,林德伯格就成为了时尚摄影领域独树一帜的存在。他拒绝浮夸的装饰、不指导模特在镜头前摆出扭捏的造型、認为用PS修掉皱纹和毛孔是一件“人间惨剧”、坚持黑白摄影。这种执拗给很多造型师出过难题,因为当造型师搬出一堆高端时髦的服装时,林德伯格总会问:“有没有白衬衫和牛仔裤?”
  直白、裸露、坦诚,林德伯格的摄影作品总在努力还原人物本来的面貌。这种随性的风格,使他一度被时尚圈边缘化,直到1988年,时尚女魔头安娜·温特执掌《Vogue》,他才迎来了更多拍摄封面和专题的机会。很多人都问他为何钟情于黑白摄影,他说黑白比彩色更真实。这也是《美国摄影》杂志对林德伯格作品的评价: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真实。
彼得·林德伯格(1944-2019)德国,摄影师

  2019年9月3日,74岁的林德伯格在巴黎去世。他的遗孀、同为摄影师的帕特拉没有公布更多细节。晚年,他们住在毕加索曾经的画室隔壁,与艺术很近,与流行很远。每年巴黎都有不少时尚活动,但林德伯格兴趣寥寥。与穿梭于名利场相比,他更喜欢在世界各地拍摄。他的照片中,黑人模特娜奥米·坎贝尔曾赤身裸体在雨中起舞,法国女演员苏菲·玛索曾顶着凌乱的头发疲倦又懒散地站在墙边,中国女演员章子怡曾带着满脸的妊娠斑直面镜头……林德伯格去世后,章子怡在微博上表达了悼念之情。她回忆了第一次与林德伯格合作的过程。她说他的要求是世界上最简单但也是最具挑战的,因为他“No make up no fancy clothing(不要化妆不要华服)”,只要最真实的人。当时章子怡刚生孩子不久,身材、皮肤都没恢复。林德伯格是这样劝说她的:“那些因为小生命带来的斑点才是最真实的故事!你有态度,有力量,你会在我的镜头里闪现出最动人的光芒。”后来,那张摄影作品成为了章子怡最大胆的照片之一,而林德伯格也通过照片传递了更普遍、更朴素的价值观。他说:“要让女性,让所有人,从对青春和完美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其他文献
山姆会员商店中国业务总裁文安德。图/ 本刊记者 大食文安德的紫色工牌  11月中旬的深圳方才挥别夏日,一位身材挺拔的英国中年人坐在窗边,白衬衣外是一件考究的西装马甲。他眉头微蹙,灰棕色的头发被齐整地向后梳起,不笑的时候,略显严肃。一双透亮的眼睛,目光如炬,刺穿午后和煦的阳光,直抵几米开外的镜头。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英伦绅士气息,这并非预先策划的主题。二十分钟后,封面拍摄结束。他戴回工卡,紫色
亚历克斯·卡茨在缅因工作室,2015年 图/Vivien Bittencourt  “我的画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传统,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是全新的。我不是波普艺术家,但人们也不能把我的作品归为现实主义。”  在世的西方画家当中,现年93岁的美国艺术家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可谓最受欢迎的一位,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被他独特的人物肖像和风景画作所吸引。  5月28日,卡茨在中國的首个大
7月5日,电影《我不是药神》全国公映。从起初认为电影损害个人名誉,不满台词“命就是钱”,到最后站在点映现场,与主演同台,主角原型陆勇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电影里,“药神”程勇是英雄,而现实中,陆勇多次强调:我是一个病人,一个普通人。  陆勇生于江苏无锡,经营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家境殷实。2002年8月,他被诊断出慢粒白血病,医生建议他先吃格列卫稳住病情,并等待骨髓移植手术。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抗
端阳时节,凤凰花开,不觉想起林丰俗先生。  他笔下的凤凰花极富感染力,那幅创作于1972年的《公社假日》让人过目难忘:火红的凤凰花下,如释重负的人们骑车穿行,轻松喜悦的神态与鲜艳怒放的凤凰花相映成趣,人与自然的和谐,真实亲切的生活气息,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样板戏和宣传画之外窥见真正的艺术之美。  如今提起林先生,知道的人已经不多。广州美术学院的陈侗老师称他为“20世纪中后期岭南最重要的山水画家”。如
Quentin的手机挂了。  就在一秒前,穿着黑色长袖和蓝色牛仔裤、头戴棒球帽的他,被迫离开快艇,跃入大海。夜幕降临,在这片柠檬鲨出没的南太平洋海域,他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尽快游到岸边。等待他的是一座面积接近0.19平方公里的无人岛,隶属澳大利亚东侧一个名叫新喀里多尼亚的小岛。作为一名中文短视频博主,法国人Quentin会在这里完成他的最新挑战——“在一个荒岛上生存两周,不带水,不带吃的,也不带工具
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报道中,有一种有效的写作思路,抓住一个人心中强烈的愿望,写出愿望所驱使的选择和行动,写出行动所遭遇的困境,写出其实现或者无法实现某个目的。  面对作家顾湘,这个思路失效了。顾湘没有什么强烈的愿望,她遇到艰难的阻碍,就主动绕开。  人生本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所以她是自由的;人生也罕有不可失去的,所以她是轻盈的。  如果自我物化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需要承受的普遍命运,那么顾湘为我们提
伴随着雨夜中翻飞的马车和傲罗的身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揭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戏序幕。相对于《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有着更丰富的人物和情节支线,以至于观众或许会在庞大的信息量和各条支线的快速推进中感到目不暇接。  然而,看似不相关的情节支线事实上蕴藏着共同的主题,讲述着人类发展进程中一再重复的历史,书写着人类内心深处共通的情感。  克里登斯和纳吉尼是一个关于边缘感和自我认同的故事
钟肇政去世了。钟肇政 (1925-2020)中国台湾,作家  这个出生于日据时代、年幼时“失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复声”的作家,一生都在用客家写作、殖民写作和伤痕书写保留民族、家族的历史记忆。作为台湾“大河小说”举足轻重的人物,钟肇政的文学生命也如同浊流汇入江河的隐喻,他笔下的台湾的风物世态、万象众生如同历史的河床,与汹涌奔腾的历史本身共同构成了“大江大河”。  钟肇政1925年出生于中国台湾桃
昨日世界  2018年11月26日有两条重要新闻。一条是一位中国科学家宣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整个科学界因这项技术的伦理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另一条则是77岁的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因癌症去世。这两条新闻看似没有关联,可它就像劈开新旧时代的那道闪电,一边是比科幻小说更魔幻、更失序、更无法掌控的未来,一边则是性与革命的旖旎春梦都将消散的昨日世界。  “当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而不是在电视机前时,
陈志勇 (Shaun Tan)1974年生,澳大利亚华裔绘本作家、插画家,2020年英国Kate Greenaway童书奖得主。作品 《失物招领》 获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短片。曾获2007年世界奇幻奖年度艺术家、2011年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等诸多世界级童书大奖。代表作 《抵岸》 《绯红树》 《兔子》 《别的国家都没有》 等。  父亲是马来西亚华僑,母亲是从爱尔兰移民的澳洲人,妻子是定居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