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授谈营养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婴儿吃什么才健康
  
  婴儿吃什么才健康?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父母都关心的问题。由于婴幼儿涉及的年龄跨度是0月龄~3岁,此间,营养需要及摄取食物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如0月龄~1岁为婴儿,无法吃成人的食物;2~3岁为幼儿,虽可吃些谷类、肉类等成人食物,但摄取食物的方式与成人完全不同,因为他们的消化能力无法与成人相比较,因此,很难用简单的话来回答上述问题,现分解为以下问题加以解答。
  
  1.婴儿期用母乳喂养婴儿还是用配方奶粉喂养婴儿好?
  答案是用母乳喂养婴儿肯定比奶粉喂养婴儿好。母乳喂养婴儿是人类哺育下一代的天性。母乳含全价营养素可满足1~4月(或1~6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面需要,因此,母乳喂养儿生长发育最好;母乳含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使免疫力极不成熟的婴儿获得免疫能力,因此,母乳喂养婴儿极少生病;母乳喂养可增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亲情,传递母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促进婴儿智力的发育,因此,母乳喂养儿也最聪明。可以肯定地说,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物。母乳喂养婴儿是妈妈的最好选择。
  
  2.婴儿多大时需添加辅食?
  由于母乳分泌量并不随婴儿的长大而增加,婴儿长到4~6月龄,仅以母乳喂养,营养就不够了,需添加辅食;4~6月的婴儿肠道消化酶也开始活跃,消化系统及器官的协调性已开始适应母乳以外的其它食物,因此可尝试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适时的辅食添加可补充营养,让婴儿逐步适应各种食物,逐步完成从完全依赖母乳营养过渡到依赖自然界其它食物营养,致断奶后可以完全适应人类的食物。辅食添加的具体时间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如每月体重增长小于500克;或者喂奶的时间较过去延长;或喂奶后婴儿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说明母乳量已不足够,是添加辅食的时候了。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都应该添加辅食。
  
  3.如何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性状应从液体到泥糊状再到固体状,以适应儿童消化能力;食物数量由少到多;食物种类先谷物,后蔬菜水果,最后是动物食物;先单一后混和食物;用勺子喂。至一岁左右时,婴儿能接受和适应成人的各种食物,并逐渐离开母乳。
  辅食添加的顺序如下,首选的婴儿辅食是铁强化的米粉。为什么要首选米粉呢?这是因为婴儿4~6月龄时,肠内淀粉酶开始活跃,适当添加米粉即可为婴儿补充营养也不增加婴儿娇嫩肠道的负担。此外,米粉是一种极少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为什么要添加铁呢?这是因为4~6月龄婴儿体内贮存的铁已基本用完,适时的补充铁有利于预防和纠正婴儿的缺铁性贫血。每种食物适应约1~2周,再尝试新的食物。婴儿的辅助食物可家庭制作,但要注意卫生,也可以市场购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添加辅食的时期,婴儿或幼儿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够时,也要添加足量的配方奶粉或奶制品。以满足婴儿对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需要。
  
  二、婴儿腹泻与乳糖不耐症
  
  婴儿腹泻是以腹泻为主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症,包括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为小儿多发病的第二位,我国每年约有1.7亿儿童患腹泻,其中70%为2岁以下婴幼儿。其病因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喂养不当,包括辅助食物选择不当、辅助食物添加时间不适宜、或辅助食物添加数量过多等,麦谷蛋白过敏,以及原发性和继发行乳糖不耐症。
  乳糖是人奶、牛奶和其它奶及奶制品中特有的一种双糖,在肠道需经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可被人体吸收。乳糖酶是由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酶。乳糖不耐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性原因使小肠粘膜细胞分泌乳糖酶的能力散失或下降,从而引起奶或奶制品中乳糖不能在肠道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未被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引起肠腔渗透压的增高而至腹泻,同时,进入肠道下段的乳糖可被细菌分解产酸、产气,使肠道内渗透压增高,刺激肠壁引起腹胀、腹泻,甚至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乳糖不耐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婴幼儿期原发性乳糖不耐症极为少见,继发性乳糖不耐症则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胃肠功能紊乱。感染、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消化道功能紊乱都可造成小肠粘膜细胞的损伤。感染可源于细菌、病毒对肠粘膜细胞的侵害,使肠粘膜细胞失去分泌乳糖酶的能力;非感染因素主要由喂养不当(辅食添加不当等)而引起,结果是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引起肠粘膜细胞的更新或修复障碍,受损的肠粘膜细胞或未成熟而裸露的肠粘膜细胞均不能分泌乳糖酶,不能将母乳或乳制品中的乳糖分解,并因此加重腹泻的症状、延长了腹泻的病程。
  因此,无论何种病因的婴幼儿腹泻,尤其是反复发生的婴幼儿腹泻,最好暂时停止进食含乳糖的奶或奶制品,在医生指导下进食不含乳糖的乳制品(如安婴乐),以尽快缓解婴儿腹泻的症状,同时提供婴儿足够的营养以促进肠粘膜细胞的更新和成熟,配合其他的治疗,包括抗感染等,彻底治愈婴幼儿腹泻。
  
  三、幼儿的营养均衡与健康
  
  随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儿童的营养有较大的改善。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食物中少不了鸡蛋、瘦肉、鸡肉等动物性食物,除那些特别挑食的孩子外,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蛋白质,即使缺乏,程度也较轻。但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妇女的忙碌使妈妈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安排好一日三餐,使孩子们摄入过多的精加工食品、速冻食品及快餐食品,并因此而导致孩子的微营养素(主要指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在作者1997年对广州市10,000名儿童的营养调查中发现,有25%的孩子缺乏维生素B1和B2,有40%的儿童血清维生素A低于正常值。作者近期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所中上水平的幼儿园的幼儿在园内和家里摄入的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的微量营养素缺乏有普遍性。
  以维生素为例,幼儿园孩子维生素B1缺乏率为29%~64%;维生素B2缺乏率更高为52%~80%;尽管维生素C营养状况较好,缺乏率仍为5.3%~31.4%。各种维生素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们通常作为辅酶参与体内代谢的调节,对生长发育的儿童尤其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缺乏这些营养素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而适当的补充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这在10,000名儿童的维生素干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3~12岁的儿童的健康膳食应包括下列食物:
  谷类是提供能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每天的谷类摄入量为200~500克,宜选择粗糙的谷类和杂粮,以提供较多的B族维生素;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每日应吃200~500克蔬菜,100~200克的水果,宜选新鲜蔬菜并采用合适的烹调方法,以保留较多的维生素;动物性食物是蛋白质最主要的来源,动物的肝脏还富含维生素A和铁,儿童每日应摄入动物性食物150~250克,包括一个鸡蛋、100~200克的鱼、鸡、或瘦肉;奶类是含钙最多的食物,建议儿童每日至少喝250克的奶。豆类含丰富的蛋白质,传统加工的豆制品富含钙质,每日应摄入20~50克大豆加工的豆制品。
  此外,应为孩子准备好早餐;让您的孩子多喝清淡的饮料;让您的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极为重要。
其他文献
儿子的教室在幼儿园一楼。每天送儿子进教室后,我都会在幼儿园教室的卫生间站一会儿,通过卫生间的窗户看看他小便、洗手、喝水。儿子有时也会很得意地向我展示他在幼儿园是多么能干。  有一次,我往窗内看时,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儿子刚刚小便完,正和另一个没提起裤子的小女孩在互相“观察研究”。两个小家伙一本正经地交流着:“你是女孩,所以那样。”“为什么呢?”我差点儿笑出声,但没有打扰他们,赶紧溜走了。那天晚
刘良华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学”与“家庭教育学”。 著有《教育自传》、《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新父母学校》。    1、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办?    我的孩子,目前有个令我很头痛的事:他现在在学校上课很不认真,连40分钟都坐不住,上课老想找旁边的同学讲话,做作业时也不专心,时而想喝水,时而又说上厕所等
书名:《男孩的冒险书》  作者:康恩·伊古尔登   哈尔·伊古尔登  译者:孙崭  出版: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25.00元    在女性一统幼儿教育的年代,您是否正在担心您家的男孩越来越“女性化”?担心男孩应具有的品质如强烈的探索心、不同寻常的胆识、勇于接受一切挑战的勇气等,正离他们越来越远?那么,来吧,请在周末的下午和漫长的暑假,和儿子一起翻开这本专门给男孩子看的书——《男孩的冒险书》,
“妈妈,你不要离岸边太近,太危险了!”在公园里,我刚走近湖边,女儿桐桐就冲我叫了起来。  “爸爸,你那样睡觉会掉下去的!”看到爸爸睡得很靠外,桐桐担心地提醒他。  “妈妈,那个小哥哥那样做是不对的,会扎伤别人的。”见到路边的小朋友拿着“宝剑”在同伴面前耍来耍去,桐桐便开始评头论足。  ……  眼看着不到3岁的桐桐越来越频繁地说出类似的话语,我不由地为自己的安全教育成效感到欣慰,同时想要与广大的家长
做妈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天早上离开家去上班时,孩子好像早就知道妈妈要离开似的,不停缠着或抓着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妈妈总是想用欺骗的方式,悄悄离开孩子,一边是保姆或者奶奶、外婆的哄骗,一边是妈妈悄悄像做贼一样溜出去,总以为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哭闹。其实这样做,是最糟糕的。我们常常看见孩子在妈妈回来后,就一刻也不离开妈妈,生怕妈妈再次离开自己;即便妈妈一直在身边,孩子也总是时不时回头看看妈妈还在不在
游戏1:和宝宝一起傻(0~6个月)  ●文/杨朵朵     从两个月开始,小宝宝开始发出“咕咕”的声音了。如果遇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他常常会变得兴奋,并且非常乐于发音。  在小宝宝发出各种叽里咕噜的声音时,爸爸妈妈可模仿他的发音和宝宝聊天,或者在小宝宝精神好的时候主动用宝宝的语言挑起“对话”。小家伙一定非常喜欢一起发出傻呼呼的声音——“噢咯”、“嗯哼”等,会被逗得咯咯直笑,偶尔还会兴奋地发
下午,小朋友们午休起床时,我发现床之间的过道上有只被啃了几口的苹果。看来是某个孩子为了逃避吃水果,故意偷偷地扔在地上。  我将苹果捡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我。”我微笑着说:“老师知道是谁扔的。就看这个小朋友乖不乖,向老师承认错误呢,就是好孩子。”过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承认。我注意看他们的脸色,孩子毕竟单纯,只见真真有些躲闪,不敢看我。真真的妈妈跟我说过,真真很爱撒
儿子从断奶开始就一直跟着我母亲在乡下生活,转眼大半年过去,到了该把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幼儿园的时候了。那天我一回到乡下老家,就和他玩捉迷藏,正开心地追赶时,儿子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顿时哇哇大哭了起来。我站在他面前为他鼓劲,想让他自己站起来,可任由我怎么打气他就是一个劲地哭,母亲听到哭声连忙从屋里跑出来,边嗔怪我看着孩子摔跤无动于衷,边在儿子面前的地上狠狠跺了两脚说:“这该死的地,把我的乖孙子摔痛了!”然
曾权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儿子选择了一所重点小学,还特地叮嘱老师上课时多提问曾权,甚至在放学后写完作业还要去上补习课。慢慢地,曾权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开朗,越来越抵触学习,厌恶督促自己的父母。经过几次无力的“反抗”后,除了得到父母的冷淡和挖苦,一无所获。于是曾权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起来,精神状态越来越萎靡不振,记忆力也一降再降。到最后,甚至连睡眠和吃饭都出现了问题,但他却什么也不说,只是机械地依照父母的意
女儿很喜欢阅读,文学、天文、地理,广泛涉猎。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促进孩子的想像、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孩子爱上阅读将会受益终身。回顾女儿的成长经历,我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点:  ◎家长要热爱阅读,给孩子做好榜样。  有句广告词说“父母要做学习型,孩子才会学习行”,我把这句广告词里的“学习”换成“阅读”,那就是“父母要做阅读型,孩子就会阅读行”。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平时,我会经常看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