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闻法则的局限性

来源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ao198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闻法则是证据法学中的热点问题,但传闻法则并非普世性的证据原则,贯彻传闻法则与庭审实质化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性。我国学者在讨论引入英美法的传闻法则时,忽视了传闻法则诞生的背景及赖以运行的独特的诉讼机制。在现阶段我国贯彻传闻法则的可行性不足,将来刑诉法再修改时不宜过于迷信传闻法则和强调证人出庭,要实现我国的庭审实质化目标,应当对现行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机制进行全面改造。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针对犯罪既遂认定标准主要存在三种学说,即犯罪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构成要件齐备说,三种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在保留其优点,
自然科学技术能使中国富裕,宪政制度能使中国健康,人脑的法治化和公民化才能使中国步入现代文明,这就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
临床医疗费用控制属系统工程,其控制对象、环节、因素是多元的,但对医疗服务供方医疗行为的控制仍是控制之中心。需方的习惯心理与道德风险、医疗费用结构与医疗市场的不完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社会化,私人生活的公共化趋势加强,掀起了一场蓬蓬勃勃的侵权法对合同法的扩张运动。专家民事责任的性质,从以合同为主导逐渐演
目前,我国公共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健全公共健康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索环境与公共健康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认为我国在公
在传统社会中,业是指私人所拥有的财产。业不仅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但官方的财产不称业。业的外延远远小于物权法中物的外延。业与业权是不同的概念,正如物与物权的概念不
类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主要包括弥补法律漏洞和维护国家、社会利益。我国1997年《刑法》取消了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对司法擅断的防范及认为其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
两个刑事证据规定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为指导,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体现了宪法人权保障原则及其价值理念
区域开发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范畴,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纯粹的权力延伸和经济占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区域开发,而宏观、系统、和谐以及科学
少数人权利是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国际国内学界对其缺乏应有的关注。随着人权保障的日渐深入人心,特别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也就日渐提上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