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2—01
  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最前沿的阵地, 是集院内急救、 留观、 输液、 注射等为一体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轮班制和经常要面对死亡刺激[l]。这些都导致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了急诊科护士工作疲倦感,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还影响工作质量[2]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我院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调查分析, 寻找应对措施,消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 以进一步提高护士健康身心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我院急诊科43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从23岁-40岁,平均年龄为28.4岁。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8人,护师19人,护士14人。本科13人,大专21人,中专9人。
  1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急诊护士健康现状的调查, 第二部分是针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来源提问。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 共发出问卷 43份, 回收有效问卷 43份,回收有效率 100%。
  2 结果
  3讨论
  通过对本院43名急诊科护士健康现状的调查,从表1不难看出,急诊科护士无论心理还是生理健康水平都不容乐观,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焦虑、恐惧、抑郁较突出,而在生理健康方面则普遍出现疲倦感、睡眠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问题。分析其原因(见表2)主要有几下几点
  3.1工作风险高,人际关系冲突突出:当今社会, 病人及家属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护服务的错误导向加剧了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导致医护工作难于正常开展,急诊科护士更是首当其冲。急诊病人的病情特点是急、 危、 重, 而就诊顺序具有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的特殊性,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此特点的了解, 都认为自己应该优先的得到诊治,导致急诊护士的工作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承认和理解,经常会出现辱骂、威胁, 甚至对护士发生武力行为。另外医护之间有时也会因为处理意见不统一而出现矛盾,不能很好的配合和互相尊重[3]。急诊护士在协调护患和医护双方面关系都得不到理解,长期的人际交往不协调给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3.2超负荷的工作量:急诊工作具有无规律性.无法预知下一分钟的工作。而又经常会出现单位时间内病人集中就诊,病情危重复杂,使得急诊护士的生理、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夜诊工作量较大且繁忙,护士体力超负荷透支,经常加班加点,导致进食不规律;频繁的倒夜班导致生物钟的紊乱,引起长期失眠。另外,急诊护士必须24h待命,遇有重大抢救10rnin内必须到达科室,即使休息时间也不能自由控制,总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此以往,生理机能紊乱,出现身体健康问题。
  3.3职业性危险因素:急诊护士还必须经常对既往史不清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传染病患者,护士在防护不足或来不及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类病人的分泌物喷溅到或者甚至被烦躁者抓伤,针刺伤而被感染。这些不仅使护士身体健康遭受到威胁,还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变化,长期受到焦虑,恐惧的困扰。
  3.4工作环境多变嘈杂:急诊科是个24 h对外开放的科室,人员流量大且频繁,工作环境嘈杂。噪音多来自家属的七嘴八舌声,病人的呻吟声,电话铃声、各种仪器报警声。长期受到噪声的刺激。容易导致急诊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6.经常面对死亡刺激:急诊护士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现象刺激,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在抢救病人时护士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感受与家属有相同的生死离别场景,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
  9.其他:除以上一些具有急诊科特色的压力源以外, 急诊科护士还存在一些和院内其他科室共性的压力源, 如:护士的社会地位低、 福利待遇差、 三基考核频繁及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等。
  4应对措施:
  4.1定期召开护理人员会议, 传递各种信息, 达到互相沟通及理解的目的。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冲突, 既不能侵害病人的利益, 也要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管理者经常组织召开护患关系座谈会, 加强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减轻护士因不被病人理解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另外管理者还要积极引导护士与医师的沟通了解, 及时发现冲突, 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形成友好的合作氛围。
  4.2改善工作时问, 合理科学地安排班次,实行A-P-N排班,保证各班次的人员配置 ,避免护士的超负荷工作。排班上采取5人为一护理小组, 根据护士的不同层次, 技术力量的高低, 实行老中青梯队搭配,排班以组为单位. 每组设1 名责任心强 经脸丰富,资历深的护师为组长。 由于我院急诊科中午和晚上是就诊的又一高峰,增加一名护工,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通畅 。
  4.3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业务训练, 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敏锐快捷的应对能力, 采取分层次技能培训,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学习,开展系列的抢救应急训练,减轻工作技能上的压力。
  4.4鼓励护士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尤其N班,分组轮流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利于护士身心状态的调整,适当减轻压力。
  4.5改善工作环境 合理布局急诊室, 尽量配齐并优化设备,拥有完善后勤系统的服务,减少噪音来源, 为其营造一个和谐、舒适、 方便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l] 蔡芬,肖鹏妹,黄亚才.急诊护士工作疲惫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8):698一699.
  [2]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5(11):§48.
  [3] 李洁,杜娟,刘永梅,等.急诊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分子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4):9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0—02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病例数逐年上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问题时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等原因引起的疼痛,畸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产科出血的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进行子宫切除的44例产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出现病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策略。结果 造成对患者切除子宫治疗的原因有子宫出现收缩乏力和破裂的情况。结论 对妇女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治疗,从而减少患者进行子宫切除的治疗。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产科出血;治疗方法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9月——2012年9月,肿瘤内科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120例,分析其病历资料,统计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糖皮质激素对肿瘤放疗或化疗时的过敏、局部水肿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癌痛,能刺激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治疗作用。其本身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溃疡、高血糖、失眠、情绪不稳定、高血压
【摘 要】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做好护理纠纷的防范,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探讨一些护理纠纷防范的程序和方法。 结果:我院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 结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法律意识及一些相关培训,可以减少或避免护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护理纠纷;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
【摘要】 目的 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对他们发病的原因以及治疗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围产的原因,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原因等等。对新生儿进行蓝光的照射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式。结论 加强产妇在围产期的保健工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疼痛特征及诊断依据。其次从药物治疗、牵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及局部痛点阻滞法等方面综述了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最后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综述了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病因;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1—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