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游戏的推进路径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小站”是基于我园“桃源生活化游戏开发”创设的大班社会性角色区域,旨在让幼儿在模仿和想象中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阳山桃源生活”。以下是游戏中的情境。
  情境1:“清闲”的“服务员”和“厨师”:“桃花小站”里的“厨师”开始炒菜了,他把菜倒进锅里,不停挥舞着铲子,不时单手端起锅子抖动,大厨范儿十足。炒了一会儿,“厨师”拿出碟子,熟练地将菜倒进碟子送到顾客前,工作完成就没事干了。“服务员”看到有“顾客”光临,立刻端茶倒水,等“顾客”吃完收拾干净,又无聊地敲着收银台。过了很久有一位“顾客”上门了,“厨师”“服务员”都围着招待“顾客”,食物盘子在混乱中散落一地。游戏中“厨师”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投入极高的兴致,却得不到游戏带来的满足。
  情境2:“忙碌”的“糕点师傅”:“桃花小站”中的“糕点师傅”有序地将托盘里的“团子”放进小蒸笼、“大麦饼”放进烤箱进行烘烤。当“服务员”将“顾客”吃完时的托盘收回,“糕点师傅”又和“服务员”一起将小蒸笼和烤箱中的团子、大麦饼放进托盘。他不停烘烤,不停拿出来放进托盘,过了一会儿,他开始有些厌倦,动作明显慢了很多。“服务员”拿了大麦饼给顾客,“糕点师傅”一把夺回:“还没烤熟!”他休息了一小会,转了一圈又回到烤箱旁继续,六分钟过去,他终于将四个托盘里的点心烤完,于是他拿起饼给了顾客,继续游戏。
  面对游戏中的问题,基于幼儿发展的视角,教师以“生活化”为中心,从幼儿的语言、表情、动作上来揣摩幼儿游戏的心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思考游戏的进程,并尝试了以下的调整与推进。

一、“不期而遇”的相遇——优化生活化的材料内涵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依托。生活化的材料能让幼儿从中获取经验,多维度材料价值的开发,能萌发其积极的探索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认知和发展。
  1.与“真器具”的相知——游戏材料的丰富化。增加幼儿熟悉的生活材料,如砧板、刀具、调味瓶等,能够激活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看到这些工具暗示,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如炒菜之前将菜准备好,择菜,练习切菜的技术;添加半成品材料或做饼的一些模具;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操作起来更加熟练,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能直接激发幼儿的操作意愿。
  2.与“新玩法”的邂逅——材料价值的多元化。游戏材料的数量与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直接的关联,它的变化会引发幼儿的认知困惑,形成挑战,促使幼儿产生学习探索的动力。糕团店的团子、大麦饼比较单一,颜色和形状也不够丰富,且大班幼儿已经“会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可以引领幼儿尝试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尝试创造新的排列方式”进行创意的组合、摆放、推销,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二、“和风细雨”的润泽——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元素


  角色游戏离不开想象和模仿,模仿和想象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因此,只有立足于生活经验的逐步积累,幼儿的游戏内容才能不断生动、饱满。
  1.自主推进“流程图”——游戏情节生动化。幼儿的学习需要适宜的情境,将游戏情节以“员工手册”的方式,引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借助这些“工作指引”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把平淡演绎成有趣。如:各种花样的折法图,引领幼儿观察图示,锻炼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提供简易菜单,“顾客”根据菜单点餐,“服务员”一目了然地知道“顾客”需要点的菜;如“桃花小站生意经”上招揽“顾客”的诀窍,“厨师”和“服务员”都有明确职责,能从菜单中学习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同时幼儿得到了社會交往能力的学习与发展;清晰的“流程指引”巧妙推进了游戏和生活经验的链接,拓展了新剧情。
  2.真材实料“真家伙”——游戏情境真实化。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情境中,幼儿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生活真实素材的融入,能推进幼儿直接与生活互动,获得真实的经验;大班幼儿进行真实的点心游戏,择菜挑菜游戏;幼儿在“桃花小站”里体验真实的工作,吃到亲手制作的东西,游戏兴趣更加浓厚,他们在真实化的游戏情境中忙得不亦乐乎。

三、“润物无声”的引领——关注适宜性的教师支持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段特征和个体差异,以适应的方式,适时而积极有效地介入干预,在快乐的良性互动中爱上游戏。
  1.“静待花开”的观察——个别化介入。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时,需建立完整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综合目标,要及时抓住幼儿游戏中语言、表情、动作等典型反应,了解他们能够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如:“糕点师傅”无比“敬业”并“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但游戏行为指向单一,仅仅指向物品;虽游戏主题明确,但情节简单,偶尔与同伴的交流,语言和意图也极简单,只沉静在自己的游戏动作上;幼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缺少交往意识等。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其充分操作探索,尽可能自我解决问题;当他兴趣即将消失,游戏难以持续,应先肯定其游戏表现,满足幼儿价值认可的需要,再以聊天式提问引导其游戏情节的拓展。

  2.“巧妙灵活”的引导——整体性介入。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灵活多样的指导。如“糕点师傅”手足无措时,教师可以“顾客”角色加入,用“师傅,有没有心形大麦饼卖”等来提醒幼儿,教师的话语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导向性,应及时、准确、简洁,让幼儿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发现游戏新方向;幼儿在摆放糕点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创意的摆放,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按颜色、形状排序的新概念,以直接干预做幼儿的指导者;当幼儿招揽不到“顾客”时,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以角色介入增加人气,做游戏的参与者。

四、“自然开放”的延伸——拓展生活化的多维互动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的生活,随着游戏观察的不断深化,教师更应关注儿童社会环境、学习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共同体等问题。通过区域间的多维互动,集合各区域的优势,把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学习直接联系整合起来,在体验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
  1.“共享资源小站”——拓展平行班之间的游戏。教师打破原先独立的游戏区域,打破班级界限,创设平行班的共享资源小站。引领幼儿积极调动已有经验,收集材料,创设环境,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其他区域的信息,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将“桃花小站”与其他区域融合起来,“手工区”成为“桃花小站”的供货商;“彩绘区”为“桃花小站”装修设计门面;“宠物医院”的幼儿带着宠物们来散步;大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关联性、整合性。
  2.“阳幼快乐小镇”——拓展混龄段之间的游戏。游戏空间的创意调整能丰富幼儿社会活动经验,实施全园性混龄区域游戏开发,进一步扩大幼儿交往范围,提升交往层次,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帮助幼儿拓展生活视野。随着“桃娃快递”的开设,全园混龄游戏开始,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自主制订游戏规则,走入不同的班级送货,发放品尝邀请卡,沉浸在共同游戏的快乐中,在丰富的游戏情景中主动交往。
  我们必须经常反思:游戏中是否关注了幼儿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了儿童与生活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是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随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追随幼儿,幸福地看到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儿童同时是游戏者和艺术家!”
其他文献
上学期我园教研的重点是关于班级区角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园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对区角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游戏的设计、组织及指导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其中的一个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中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有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园长、中班年级组的主班教师和保育员,教研活动的方式为集体观摩一个中班益智区的活动,然后就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交流与研讨(教研活动方案略)。  .
幼儿园到底是谁的?其实幼儿园既是教师、幼儿的幼儿园,也是家长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仍然有大部分家长普遍认为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幼儿时应该“各司其职”,这种状况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如何实现教师与家长的紧密协作,构建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而同向同力这一良性的共育模式呢?通过近几年的探究,我园的做法是:抓紧“一条线”,同念“四字经”。  所谓
终于见到你——香格里拉,那渺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消失的地平线!  时值深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几株常青树的葱郁点染在山林间,平添几分生气。木制的栈道,从脚下延伸向远方,蜿蜒过隆起的山丘,似一条驼色的丝带,盘亘过远山,最后消失在视野的尽头,沿着栈道,走进山林深处。古木枝丫盘虬,深深地将根扎入潮湿的泥土。青苔绿藓攀援上了树干与枝丫,垂下长长的须,仿若老者飘逸的长髯。有时几段枯枝朽木倒在地上——那是生
拍手谣  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 吴彩霞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创编了“拍手谣”:你拍一,我拍一,早上起床把脸洗;你拍二,我拍二,手帕是我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洗完手帕要晾干;你拍四,我拍四,讲卫生才是好孩子;你拍五,我拍五,口中有痰不乱吐;你拍六,我拍六,瓜果皮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常洗澡来常换衣;你拍八,我拍八,每天早晚要刷牙;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你拍十
一、融合教育的意涵阐释  近年来随着实现早期儿童可持续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讨论不断深入,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 tion)理念也逐渐成为幼儿教育导向之一,并在各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再次被提上议程。但由于教育界尚未对融合教育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使得教育机构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融合教育的期望愿景和最佳实践的要求不尽相同,致使多数教育机构依然站在多数群体的角度看待少数群体儿童,因而无法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一、快乐脱离于当下生活    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一开篇就是“有颗黑黑的小花籽。悄悄地从妈妈的怀里蹦出来。它要出来寻找快乐。”那么,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由江苏省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前分委会及“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联合主办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高级研讨会”于2015年12月17~1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顺利召开。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崔春霞处长,江苏省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前分委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党委书记、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虞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利用图书、绘画或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这是幼儿语言教育的要求,也说明了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必要性。绘本以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内容、有趣的情节成为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首选。幼儿观察画面感受情节的发展,通过思考和阅读体验人物的情感,并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我园“快乐阅读”的实
随着绘本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到绘本对幼儿发展的多元价值,利用绘本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愈来愈多。但细观这些活动,不难发现,教师拿到绘本后,关注文字和情节,习惯于站在成人角度去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提问来达成自己预设的阅读目标,这种说教式阅读、拷问型阅读、功利性阅读,折射出的是教师心中有目标但眼中无孩子。  如果没有教师连续提问,幼儿会看绘本吗?如果教师不带领幼儿阅读,他们能理
走在过道时一脸疲惫,走到教室门口前悄然停住,推眼镜、咧嘴、露齿,调整面部表情,“满面春风”地进入教室……前段时间,一段“老师走进教室前努力调整笑容,‘一脸变脸’”的视频,冲上了热搜。  据媒体报道,当事人是河北秦皇某小学老师陈某。事后,陈老师回应得也很朴实:“因为屋里是一群孩子在盼着自己进去上课,不能垂头丧气的,害怕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的确如此,试想,如果老师带着一脸疲惫或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