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技术在页岩力学性质表征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力学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观材料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纳米压痕技术被引入到页岩研究领域,成为测试页岩表面微观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从微观视角去研究页岩的力学性能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梳理了页岩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压痕试验制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详细论述了纳米压痕技术在页岩中微观力学和蠕变性能表征方面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精确表征页岩整体以及基质组成相的力学性能;②通过研究保载阶段的位移-时间曲线可以获得页岩微观尺度的蠕变特征,深入理解微观下页岩蠕变变形机制;③测试流体/页岩相互作用下力学性能的演变特征,可以为实际页岩水力压裂或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该技术实现了对页岩更精细化的观测,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页岩的力学行为,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模糊数和区间直觉模糊集(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IVIFS)被用于解决不确定和不精确数值的模型问题.从1989年开始,众多学者先后进行了模糊数和区间直觉模糊集排序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给出适合排列任意2个区间直觉模糊集的通用方法.在分析现有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度函数存在的不足后,提出了一种新的精确函数.首先,针对区间直觉模糊环境下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利用区间直觉模糊加权算子对各备选方案对应的模糊信息进行聚合,得出综合属性值;其次,依据新的精确函
氦气是一种稀有的惰性气体,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可保持稳定,是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地球上的氦气赋存形态主要有3种:①作为油气伴生气聚集于油气藏中;②作为非烃伴生气聚集于非烃气藏中;③作为水溶气存在于地热田中.通常认为,氦气含量大于0.1%的天然气井,就具有商业开发价值,足可见其稀有程度.甚至有说法认为美国页岩气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却仍能持续推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与页岩气伴生的氦气价值很高.
期刊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学科交叉专业,基于多学科融合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创新创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既能巩固理论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存在主体意识不完善、实践基地不完备、师资配备薄弱等问题.为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效果,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高校教学培养内容,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步骤,包括研究选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维度、实施实践活动、总结研究结论和结题评价等.此外,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建立校内校外“双师”指导制、完善实
煤成气理论指导下煤系“源外型”大气田的陆续发现有效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源内型”煤层气却发展缓慢.研究认为“源内型”深部(2000 m以深)煤层气同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取心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系岩石普遍含气,其中煤层中存在原地游离气且煤层气资源丰度最高为3.86×108 m3/km2;结合地层埋藏和热演化史,认为层状非均质地层中泥岩和灰岩的喉道半径较小,毛管阻力封堵形成了以砂岩和煤岩为主的煤系岩性圈闭,煤岩(性)圈闭是其中游离气形
采用精确M uffin-Tin轨道结合相干势近似方法,系统计算研究了0K下Co2 CrZ(Z=Al,Ga,Ge和Si)合金立方奥氏体和四方马氏体相的晶格结构、电子总能和弹性常数.研究结果表明:4种合金在铁磁态下均具有L21立方稳定结构,而在顺磁态下均具有D022四方稳定结构;在铁磁态下,4种合金的弹性常数均满足立方晶格力学稳定性要求,且比顺磁状态下的值要更大些,证明它们在基态下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在由铁磁到顺磁状态的转变过程中,各合金四方剪切弹性常数明显软化,表明磁无序均有利于它们发生四方晶格变形,因而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网站上大量数据的免费获取,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已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NLP)任务以及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如果将BERT用于基于方面级情感分析(aspect-based sentiment analysis,AB
依据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含气性等特征,系统分析并探讨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演化机制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提出“生物硅钙控格架、协同演化促生孔、压力演化控保存”的页岩储层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相、有机孔载体类型及其赋存方式对有机孔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硅质页岩大尺度有机质充填粒间孔(3~5μm)发育程度高,最利于有机质大孔发育;粘土质页岩受TOC含量和有机质-粘土复合体结构影响,有机孔的孔径分布范围广、平均孔径大,但有机孔总量较小.②同生-早成岩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消化所学知识,因此需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的目的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种网络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立即通过Simulink软件针对该理论知识进行仿真实验,对学习的知识获取感性认知,实现实时地基于仿真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到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规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该方法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采取线上教
基于最新的大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资料,对辽东湾坳陷主走滑断裂进行了系统判识,进一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带的分支组成与展布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带应发育3条(组)分支断裂,东支发育在辽东地区,为辽东1号断裂;中支发育在辽中地区,新生界断裂为辽中1号和辽中2号断裂,在深层两条断裂合并为一条主走滑断裂;西支位于在辽西地区西部斜坡位置,新生界断裂为辽西走滑断裂.3条(组)分支断层均切割至深部基底,并可到达莫霍面,在重力异常图上具有明显的体现.辽东湾坳陷3条(组)郯庐断裂带分支断层构造变
深度学习已成功地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解释中,并取得了最新的成果.然而,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受SAR图像斑点噪声和俯仰角变化较大的影响,解释精度不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胶囊神经网络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MSTAR数据集使用灰度化和双线性插值的中心裁剪方法统一图像尺寸以完成对数据的预处理.然后利用两个卷积层生成胶囊基本单元,第一个卷积层将像素强度转换为局部特征探测器的活动并将其用作初级胶囊的输入,第二个卷积层生成主胶囊.最后通过基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