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容不得“胡说”

来源 :廉政瞭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播出的《大秦赋》,在豆瓣平台上以8.9开分,到目前降至5.8分,口碑一路下滑,成为近年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独特例子。一般来说,历史剧只要故事流畅、制作讲究、表演到位,都能得到观众的不错评价,《大秦赋》的高开低走,一反历史剧创作的基本规律,值得去反思。
  正剧不可立场跑偏
  总体来看,《大秦赋》在制作层面基本满足了历史剧的水准,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于价值观取舍。
  从第一集开始,嬴政的一段旁白,即奠定了剧作对王权的自恋与炫耀基调,“我是你们的王,天下的主宰……欢呼吧我的子民,我的功业将被浇筑在青铜器上,铭刻在高山之巅,我的荣耀将光照天下,痛饮吧我的子民,我的功业将泽被你的子孙,永远流传于世……”
  对于注重个人权利、追求平等、在不同的社会分工要求下实现自我价值的现代人来说,嬴政的居高临下,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剧作不是不可以表现嬴政的“功业”,但不能脱离客观事实与中立公正。高唱颂歌,会导致一部作品立场不稳,禁不起考问。《大秦赋》的缺憾即在于此——对嬴政的过度包装,使得这部作品点燃了观众的不满情绪。
  除了偏离了正常的评价体系,《大秦赋》甚至尝试颠覆“苛政猛于虎”“天下苦秦久矣”这样的共同认知,但又没给出扎实的历史证据和经得起推敲的评判标准,使得该剧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对伪史的借用,对历史事件的嫁接,还有对一些学说的篡改等,让孙皓晖的原著《大秦帝国》也曾被专家学者诟病,但因为前三部作品并未暴露出“给嬴政洗白”的意图,所以口碑不错。
  但据报道,作为第四部的《大秦赋》,改编创作和孙皓晖已全无关系,失去了原著作者的最后一点约束,创作彻底跑偏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历史剧,观众通常以“历史正剧”的标准来看待。而像《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剧作,一般会被当成“古装戏说剧”来看待,与“历史剧”基本扯不上关系。
  观众以正剧的标准来要求历史剧,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历史剧提供的不只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帮观众寻找一条通往历史真相的道路,以可观的形式,让观众到达“历史现场”,并且以当下的眼光,通过观剧这一“参与”形式,来寻找自己的精神与文化“家园”。因此,任何对历史人物与真相的篡改,都是对这片“家园”的污染。
  把握虚实分寸是门技术活
  对于历史的再创作或者说再加工,古已有之,《三国演义》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摆明了跟读者“有言在先”——别把这当百分百的真历史来读。
  鲁迅对《三国演义》颇为挑剔,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过,“(三国演义)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但对于读者来说,《三国演义》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读来难以释手。
  鲁迅说《三国演义》“七分写实,三分写虚”,其实已经给出了根据历史进行“文艺创作”的原则与标准,哪部分多一点少一点其实问题不大,“实”的部分根据基本史实来,别跑偏,“虚”的部分发挥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人物尽可能地活起来,这样就能呈现一部优秀作品。
  当代作家在“戏说”历史的时候,大概也把握了鲁迅给出的分寸,无论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还是马伯庸《三国机密》等历史小说,变的是“虚”的部分——网络梗与搞笑手段的加入,“实”的部分并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在用严肃的创作态度在“戏说”。
  电视剧是最为大众化的娱乐产品,因为影响力可以渗透到最广泛的大众层面,所以电视剧相比电影、图书、讲坛,面临的创作压力更大,历史剧尤甚。因此,拍摄历史剧最大的难度,其实还是要掌握好“戲说”的尺度与分寸,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对创作者的前瞻性、把控水平以及实现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但有一个底线不能突破,就是要以严肃的态度来拍历史剧。以严肃的态度来拍历史剧,和把历史剧拍得好看,并不存在天然的矛盾。历史剧想要深入人心,让观众产生共鸣,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历史。
  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运用智慧的电视剧表现手段,来呈现一部优秀的作品,对历史进行戏说,以及通过胡编乱造来实现剧作的娱乐性,都可以视为智慧与能力不足,没法支撑创作者完成一部优质剧。
  当然,作为一种大众娱乐产品,电视剧如果完全按照史实来拍,缺乏细节的浸润,难免会显得枯燥。
  因此,哪怕是历史正剧,也还是需要适当的虚构与用心的编排,在这方面,空间其实还是很大的,比如人物形象的丰满、人物性格的真实、台词旁白的细致、局部细节的冲突等,都可以大胆地创作、逼真地呈现。只是要认识到,这种虚构与编排,是一种服务举措,要突出服务功能,而非喧宾夺主。
  比如《汉武大帝》在片头就提示,“根据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改编”,但在细节中,还是增加了不少“文学性”的内容。
  比如景帝雨中送晁错的情节,就写得很是煽情动人,晁错是景帝的老师,茅草屋里见到景帝下拜,被景帝叫起,两人有了一番文绉绉的对话。景帝感叹说:“这雨下得……”晁错回忆:“臣记得第一次到太子学舍,奉陪陛下读书的时候,那天也是在下雨啊!”景帝伤感道:“是呀,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老师,朕从师二十年,还从没有给老师斟过一杯酒。请——”
  这段情节虽然精彩,但却是编剧“戏说”的。史书记载,晁错被汉景帝骗到菜市口,身穿朝服就被腰斩,他们两人之间,根本不存在上述师徒情深。
  做不到严谨,倒不如戏说
  回顾这些年来的历史剧,大概存在这样三个类型。
  像张黎导演的《大明王朝1566》,吴子牛导演的《天下粮仓》等这样的佳作具备大视野与大胸怀,同时能够客观看待历史进程对人的影响,站在民间立场看待历史风云,使得这些剧作拥有了货真价实的史诗风格,禁得起观众与时间的考验,无论过多少年,都是优质佳作。
  而之所以这些已成经典的历史剧,既好看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中很重要一点,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的尊重。比如在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编剧刘和平把嘉靖和海瑞的像挂在了自己的房间里,每天会先给这两位焚香叩拜,然后再动笔。虽然只是仪式,但他对人物的把握,确是入木三分。
  吴子牛在拍摄《天下粮仓》时,经常一边流泪一边导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说句实在话,我拍《天下粮仓》不知道流了多少泪,可以说是一边流泪一边把戏导完的。”受创作《天下粮仓》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哪怕桌上掉下一粒饭、一点菜,吴子牛都看不下去,要用筷子小心翼翼夹起吃了。在这种创作态度下拍摄出来的作品,自然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另有陈家林导演的《唐明皇》《康熙王朝》《武则天》等,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大宋宫词》等,带有创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也符合播出时代观众对于历史剧的基本审美需求,属于不缺亮点、故事中规中矩的作品,因为没有突出表现历史观,也未引起大范围的争论。
  而类似《大秦赋》这样的剧作,可以算作是历史剧走向歪路的代表作。它戴着历史正剧的帽子,一本正经地说着一种谬论,即便是演技在线的老戏骨们各种飙戏,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看了只让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诚然,观众知道历史剧不代表真历史,但不意味着历史剧就可以胡编乱造。与其打着大制作的旗号糊弄观众,倒不如《康熙微服私访记》这样的戏说剧,因为创作者知道自己在戏说,观众也知道它在戏说,所以没人当真。
  真正可怕的是,如今在资本驱动下,以流量变现的逻辑生产电视剧成为创作的主流,剧作者不在乎观众是夸还是骂,只在乎流量带来的热度,特别是类似《大秦赋》这样本就自带流量的续集剧作,终究还是会在赚足热度后全身而退,只留下被玩弄了一把的观众。
其他文献
“作为老党员,我没有守住纪律红线,我深刻检讨、深刻反思……”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在特兴街道长春村村委会召开信访举报办理情况通报会,长安敬老院副院长马某某在会
2021年,新疆伊犁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重启了直播。镜头面前的她显得更加娴熟,一边推荐着家乡特色产品,一边从容地与网友打着招呼。  这距离她上次停掉直播,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当时因为一条“雪地策马”的短视频,贺娇龙在网络意外走红。在高热度下,被置于聚光灯下的贺娇龙显得有些疲惫。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贺娇龙坦言,这种疲态不仅是因为身体吃不消,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因为走红,她受到网友关注,批评的声
“成都高新区经过30年高速發展,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最活跃、高端产业最聚集、改革开放最前沿、人民生活最幸福的首善之区,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2020年12月30日,成都高新区廉政教育基地迎来第一批参观学员,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政教育课堂。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聚焦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内容供给、方式创新、长效机制三个重点,综合运
1月15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事业单位改革部署推进会,郑光泉以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身份出席会议,并传达了江西省委编办《关于省生态环境厅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的批复》精神。  此前,江西省委组织部发布的任前公示显示,江西省纪委常委郑光泉拟任省直单位正厅级领导职务。这次会议表明,郑光泉正式调离江西省纪委监委,履新省生态环境厅。  这是2021年1月份履新的第三名省纪委常委,三人均出
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上了“十四五”开局第一课。自2013年以来,习近
近期播出的历史剧《大秦赋》,口碑经历了“高开低走”,成为《大秦帝国》系列口碑最差的一部。有人评价,一个“赋”字,直接把对秦朝的歌颂体现在了名字里;一个为统一天下杀了那么多人,统一天下后奴役那么多年的秦始皇,竟然在这部剧里被变着法地称道。  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后,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与改革,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
成都成华旧城改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秉承改善民生宗旨,勇担国有企业责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推动业务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同时,坚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双轮驱动",将"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与纪检监察工作相结合,红色引擎助推企业生产力。推动责任落实,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稳压器"。制定《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责任人"清单》《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内设纪检机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片尾曲是那首著名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观众对“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歌词几乎一致认同,但创作者的重点却是落在了后一句“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并且重复了两次。加上前面“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的句子,几乎把雍正皇帝表扬了个遍,感觉他真的是为了老百姓好,要不然真不想当这个皇帝。  一名曾在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工作的干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月26日至2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有省纪委委员51人,列席242人。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出席会议并作讲话。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会由中共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会传达学习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特别是
总结前朝兴亡得失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述往事,思来者”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泛的话。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赫然崛起却在统一短短15年后走向覆灭,总是被后世翻出来警醒时人。  电视剧《大秦赋》包括整个《大秦帝国》系列都浓墨重彩地讲述了秦之崛起,将始皇帝塑造为秦朝历史上的“大男主”,似乎将秦之兴起全然归功于其一身。然而,从蛮夷之地到泱泱大国再到崩盘瓦解,一个帝国政权怎会兴于一姓、亡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