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IDEAL-IQ技术定量评价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运用磁共振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新技术定量评估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价值。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5例)和对照组(11例),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脏磁共振IDEAL-IQ检查,测量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同时采血检测其肝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所有患者肝脏F值与血清学指标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肝脏F值、肝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值呈正相关(r=0.836、0.852,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值呈负相关(r=-0.735,P<0.05)。针灸组治疗后肝脏脂肪分量值(F值)、肝功能(ALT及AST)指标和血脂(TC、HDL、TG及LDL)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血脂水平,磁共振的IDEAL-IQ新技术可为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依据是否合并Hp感染将研究组患者分为Hp阳性组(53例)和Hp阴性组(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正常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