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学生需求的被边缘化现象及其消解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主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价值观念的熏染下,校企双方为追逐合作短期利益最大化,迫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发展等需求进入边缘化状态。为此,从倡导人文关怀、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搭建有效诉求平台和建立需求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来探寻消解学生需求边缘化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学生需求;被边缘化;消解
  作者简介:戴汉冬,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4-0031-04
  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在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同时满足人及其需求,在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增进人的幸福与发展,实现合目的性与合教育性的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虽然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但是,在大工业社会技术理性的支配下,校企双方过多关注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需求被边缘化,背离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的根本宗旨。
  一、校企合作中学生需求的被边缘化现象
  虽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但若究其本质便不难发现,合作长期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步沦为“单向度的人”、“失语的局外人”和“机械的生产工具”。
  (一)单向度的人——合作短期利益最大化,学生内心自由发展受阻
  在政府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环境下,合作双方有时不免会为短时间内取得对方的支持陷入了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误区,而迷失了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沦为造就“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而失去了对人全面成长与发展的关照。与此同时,在注重学校和企业双方意志而缺失促进学生内心自由发展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在校企双方的无形压制下逐渐隐退。校企双方对单一技术与技能的追逐,也在较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原有的基础性、人文性和普适性教育日趋弱化。[1]学生在教育的原野中失去了自由驰骋与飞跃的空间,在思想的庄园中失去了独自徘徊与流连的权利,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副待其受缚的“蛹衣”,并随时准备将其“孵化”为马尔库塞眼中不具批判精神的“单向度的人”。
  (二)失语的局外人——校企双方意志占主导,学生内在诉求表达无门
  职业教育本应该是关注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但就当前现状而言,校企合作的两大主体似乎更多的只是从技术层面去思忖学生的需求,而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要的情感关注和价值取向。部分职业院校在谋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日趋忽略了学生的内在诉求。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熏染下,校企双方在逐步建立一套以效益、技术、功能、模式和经济原则为支配的合作体系的同时,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发展等自身全面成长与成熟的诉求及其对自由、完善和超越等的期待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2]学生在两大意志主体的操控下,较大程度上被视为不够成熟的人,致使其不仅完全失去了本应享有的合作谈判圆桌上的合法席位与表达自身诉求的权利,而且,逐步成为校企双方相互博取自身发展利益的筹码,在这种无声的博弈中学生渐趋沦为圈外的隐忍者和被动的接受者。
  (三)机械的生产工具——技术理性支配合作,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受限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较大程度上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能够从事一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但是,这种培养目标在大工业社会技术理性的支配下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部分职业院校为了寻求合适的企业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完全根据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来塑造人才,而忽略了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规划,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将学生送入企业,从事单一技能的生产工作,表面看似是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有效融合,其实更多的是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如此缺乏对学生个体需求及其长远发展的考量,不免会把学生当做单一的生产工具,而背离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的根本宗旨。[3]与此同时,在企业内流水线生产和机械自动化操控的束缚下,学生愈显被动,其思维及各种潜能的发展亦在单调乏味的机械式操作过程中逐步退化。学生也将在这种单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丧失对自我的主宰和人性的完善,并最终沦为工业文明的奴隶。
  二、校企合作中学生需求的多重表征
  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中的个体,无论在学习、情感还是自身发展方面均存在各种不同的需求。
  (一)学习需求——掌握知识与技能,增强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将要从事一线生产的后备军,需要掌握真正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知识与技能,来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便进日后与企业物质资源能够实现高度的融合。但是,职业学校的许多教师不是来自于教育专业,又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对于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知之甚少,以学生作为自己经验增长的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加之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导向错误,内部课程设置、专业内容等未能与时俱进,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未能及时充盈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和需求适应困难,与学生的学习性情和个体规律相差甚远;以致在在没有实际操作的教室里,在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在不能因材施教的教师手里,部分学生不能掌握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较大程度上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生命,到头来还换得一个“差校生”的名号和一个“底层人士”的头衔,得不到内心渴望的知识与技能,得不到实现理想的基础与动力。
  (二)情感需求——获得尊重与关注,摆脱“失败者”和“底层人士”的头衔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它在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4]而在这一点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院校的学生更为需要。多年来,教育的落后及其自身体制的缺陷,加之社会观念的保守,已为职业教育贴上了一定的负面标签,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也被冠上了“失败者”的头衔。尽管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认可,追求成长,追求卓越,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一样,希望毕业后拥有不依赖于父母而独立生存的知识与技能,收获企业与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关注与关怀。但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与关注,在负面效应的影响下,内在的自信与自尊得难以找到生存的空间,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忧虑以及对普通教育的羡慕如影随形。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外在的关注与尊重极其需要,毕竟这是增长他们内在自信与自豪、维持他们继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三)发展需求——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新要求和自身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教育与培训作为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等培养人的活动,对人的塑造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尤其是远离校园教育后,恰恰需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维持自身的持续进步与发展,以与时代保持相应的节奏,满足劳动力市场和企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为获得良好的工作待遇和晋升空间以及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当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离开学校步入企业后,发现许多企业未能给其提供一个发挥和增长自己才能的机会,相反,面对的现实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作同一工种,自身的活力与个性在机械操作的压抑下难得伸展。在无形的压制下,许多学生逐步沦为企业工厂里工具化了的廉价劳动力。
  三、校企合作中学生需求边缘化的消解
  学生需求边缘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学生需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校企双方需求的附庸。而学生需求的满足,则需要在给其尊重与关怀的同时,构建相应的机制,多方共同努力来予以实现。
  (一)倡导人文关怀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久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因此,校企双方不能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长远考虑,摒弃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与自由。而这一切的实现又必然要求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对待。
  1.要关注学生的发展。(1)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将其培养成单一技能的拥有者或是麻木的工具化了的人;(2)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人,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将其塑造成校企合作大工厂下标准化的产品。
  2.要倾听学生的声音。(1)要把学生当做成熟的个体,承认其在思维上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2)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主体,使其与学校和企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诉求。
  3.要尊重学生的选择。(1)要包容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允许其个性的自由发展和潜能的自我开发;(2)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相信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二)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
  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是“双主体”的合作,即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实质上只是充当被参与者的角色,由此也造成了学生需求缺失的现实。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仅仅依赖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是无法实现高效持续发展的。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需要建立以学校、企业、行会、教师、学生等“多主体”为基础的合作共同体,将学生纳入校企合作的主体范围之内。
  1.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力。提升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其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谋求自身发展与进步。
  2.“双主体”变“多主体”。实现合作过程中校企二元主体操控向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转变,让学生从校企双方的意志中解放出来,由被动的“隐忍者”转变为独立的合作主体,履行合作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3.构建多方合作共赢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合作主体优势互补、目标互惠,合作体制机制科学合理、灵活高效,在充分考虑包括学生在内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同时,促进校企合作的高效深度发展。[5]
  (三)搭建有效诉求平台
  学生作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关键内容之一,必然有着对合作本身的思考与诉求。但是,在校企双方意志独大的舞台中,学生的身影始终藏而不见,无形中成了合作中“失语的局外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为实现多方共赢,畅通学生与校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亟待搭建有效的诉求平台以促进合作的纵深发展。
  1.要拓宽学生诉求的表达渠道。通过建立相关机构和网络平台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表达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感受以及对自身和校企双方的评价等。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诉求表达。更加平等、包容、开放地对待学生并认真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使其由“局外人”变成“局中人”,在接受校企双方引导而不受其束缚的条件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要规范学生诉求的处理程序。通过构建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使校企合作的整个诉求程序合理合法化,让学生的诉求表达能够找到存在的依据及相应的原则。
  4.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诉求意见。认真对待学生的各种诉求,并针对诉求性质依据法定程序及相应原则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正面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疑惑、问题等,充分考虑学生对校企双方提出的各种建议与要求。
  (四)建立需求评估机制
  校企合作目前的需求评估机制主要是建立在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而作为即将从事一线生后备军的学生,其需求则在一定程度上附属于校企双方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为实现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双向满足,校企合作有必要构建多方需求评估机制,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
  1.学生评估自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习经历,评估自己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获得、任务实现、目标达成、自我满意度等,检验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自身寻找需求无法满足的原因,自我修正。
  2.学生评估学校。学生通过对学校课程设置、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实习安排等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找出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进一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状况。
  3.学生评估企业。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基于自身感受,评估企业内规章制度、人才需求、用工安排、操作流程、继续教育与培训机会等与自身需求的适宜度,进而为实现自己与企业的相互满足做好充分准备。
  4.校企评估学生。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在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出学生自身的不足及其与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和需求标准不合之处,以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需求相互满足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付永昌.单向度人的教育之批判——以马尔库塞学说为中心[J].教育评论,2009(1):154.
  [2]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25.
  [3]陆俊杰.学生需求关照的职业院校发展初探——以课程开发为切入点[J].职教论坛,2012(3):34.
  [4]裘丽岚,唐勇智.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思考“民工荒”现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4):348.
  [5]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10):60.
  [责任编辑 金莲顺]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从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阐述了贯穿五年的纵向培养设计方案和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习场所、学习主体“四位一体”的横向培养设计方案,为更好地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顶层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工学结合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2
业内人士指出,倘若一定要给2005年的住宅市场作一个预测的话,那么“健康住宅”一定会成为本年度使用率最高的名词。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Mc Cord和Fridovich提出了生物自由基(Free Radical)伤害学说,用以解释需氧生物细胞的受害机理。近年来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从生物自由基逐渐
生物学博士、皮肤学专家弗兰克医生在赛班岛旅游时发现岛上渔民的皮肤白皙光滑,海风和强烈的日光并没有使他们的皮肤变成褐色。通过研究他发现,当地人经常食用在近海水域中生长
扮舰,就得先从头做起。一款合适的时尚发型能提升你的时尚感与美丽度高选60%!效果甚至超越整体造型(包括彩妆,服装与配饰等)的一半,女人的发型往往最能直接表现女人的品位,也能够因
摘 要:结合有关课题研究成果,主张依托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在阐明全景体验互动教学模式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全景体验互动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模拟导游课程全景体验互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g2013879);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与改革课程
<正>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学科。近三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动态的观点在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考察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了细胞生物学。细胞生
在美国的教育学院接受博士学位训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去中小学观察课堂,亲身感受与实地探索课堂教学的现象、问题与对策。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留学生而言,这种经历的另一价值在于以参与者的身份比较和思考中美教育的异同。在国内,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在科学教育领域都一直强调科学素养的目标。然而,对于何为科学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素养的教学等问题,教育界仍然处于争论之中。尤其是在职教界,应该偏重具体的操
<正> 一、原生动物的概念原生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微小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不同于细菌、兰绿藻等原核生物,而是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分化出许多细胞小器官(即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