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载“神八”飞船上天的仙客来植物种子,在经过一年的栽培后,现已陆续开花,绽放出艳丽的花朵。通过肉眼观察,已发现有3 个太空实验品种变化十分明显,下一步将通过DNA图谱进行进一步验证。
首次绽放
走进市农科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日光温室大棚,一盆盆颜色各异、花型不同的仙客来竞相绽放,为寒冷的冬季带来春天般的盎然。
花卉研究所有13 个日光温室大棚和一个智能联动温室大厅培育仙客来。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6号日光温室大棚,因为搭载“神八”飞船遨游太空17 天返回地面的仙客来植物种子,在经过一年的培育后,已陆续开花,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走进6号日光温室大棚,里面温暖如春,工作人员正在摘掉仙客来上的黄色叶片。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其中的3 行苗圃为仙客来太空育种试验品种,花朵虽不像普通品种开得那样繁盛,但遨游太空后,在地面上开出花来,也让人觉得十分新奇。
市农科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所长郑志兴介绍,他们是通过河北工业大学将仙客来种子搭载“神八”飞船上天的,搭载上天的仙客来育种材料有5 个品种,其中来自日本的品种有2 个,为红色皱瓣的PF10、紫色火焰纹K56;来自法国的品种有3 个,为红色皱瓣2420,火焰纹系列133和134。由于受到数量的限制,每一个搭载“神八”飞船的仙客来品种数量仅为几粒或十几粒。
仙客来一般在10、11月进行播种。2012年1月,园林花卉研究所拿到仙客来的航天育种材料,此后就进行了播种栽培,因时间相应推迟,因此太空仙客来开花较一般仙客来晚,大概推后了2 个多月,加之今年冬天阳光不足,温度低,对日光温室的影响比较大,也成为开花较晚的原因。
从2012年12月底,有3 个太空仙客来品种陆续开花,并竞相绽放;另外2 个品种也已开花,但还没有大面积绽放,预计1月中下旬,这2个太空仙客来品种也将进入盛花期。
航天育种
作为一种尝试,这是市农科院第一次将仙客来植物种子送入太空。
郑志兴解释,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包括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的多重诱变作用,使搭载的作物种子和种质材料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新技术。
他介绍,园林花卉研究所采用仙客来航天育种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空间复杂的宇宙射线的照射,诱发种子基因的改变,从中选出优良的品种;或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材料,以此来丰富研究所的育种材料。
花卉航天育种属辐射诱变育种范畴,与常规的育种方法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特点,搭载的种质材料变异幅度较大,变异频率高,有益变异多等。
郑志兴高兴地说:“在搭载‘神八’上天的5 个仙客来太空品种中,我们通过肉眼观察,已发现有3 个品种变化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叶片、花瓣上,出现红色皱瓣上有白色的线条。花瓣边缘褶皱增加。花瓣褶皱增加,皱边隐约带有白线。花瓣变细长型,向下平展开发,叶片中间心型为绿色,四周为浅绿色。向下平展开发,叶片中间心型为绿色,四周为浅绿色。花瓣边缘镶有白色线条。花瓣变平瓣为皱边。花色变为白色,花瓣平瓣为皱边花型。一个花梗上长有三个花蕾。
“今后,我们还要通过DNA图谱进行验证,以此证明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异,使仙客来航天育种工作更加科学严谨。”郑志兴说。
在谈到这次仙客来航天育种的意义时,他还介绍:“通过这次航天育种,对仙客来育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仙客来育种增加更多方法、途径,也为仙客来育种提高更多的优良资源,同时通过可遗传的性状改变,来研究仙客来的遗传规律。”
领先水平
目前,由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培育形成的仙客来产业,已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花卉产业。
郑志兴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们进行仙客来杂交育种研究工作,首先从去雄方法、授粉时间的研究开始,明确了各阶段的关键技术点,总结出旋转法去雄的技术措施,比传统的用镊子去雄,效率提高5~10倍,又可以避免用镊子去雄操作不当,造成的柱头、子房伤害,为大规模杂交种的培育完成了技术储备。
2006年,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进行大规模杂交组合的配制工作,每年配置杂交组合12~150 个,累计配置杂交组合近千组。已经鉴定杂交一代仙客来品种红色有2 个,紫色有2 个。储备了一批苗头性的优良组合,陆续提供给仙客来生产者。与此同时,通过有性杂交,创新了一批仙客来资源。目前,共创新仙客来资源400余份,仙客来育种水平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还根据仙客来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市的生态条件,成功地创造出利用普通日光节能温室栽培仙客来,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通过控制日光节能温室的环境条件的研究,使仙客来夏季不休眠,继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将出苗到开花的生育期提前了3 个月,解决了仙客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越夏休眠的技术难题,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在国内为首创。
近年来,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培育的仙客来获得多个奖项,2009年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 项,银奖5 项,铜奖10 项。2010年仙客来新品种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自育仙客来盆花在2012年河北省仙客来盆花展中获得金奖等。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首次绽放
走进市农科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日光温室大棚,一盆盆颜色各异、花型不同的仙客来竞相绽放,为寒冷的冬季带来春天般的盎然。
花卉研究所有13 个日光温室大棚和一个智能联动温室大厅培育仙客来。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6号日光温室大棚,因为搭载“神八”飞船遨游太空17 天返回地面的仙客来植物种子,在经过一年的培育后,已陆续开花,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走进6号日光温室大棚,里面温暖如春,工作人员正在摘掉仙客来上的黄色叶片。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其中的3 行苗圃为仙客来太空育种试验品种,花朵虽不像普通品种开得那样繁盛,但遨游太空后,在地面上开出花来,也让人觉得十分新奇。
市农科院园林花卉研究所所长郑志兴介绍,他们是通过河北工业大学将仙客来种子搭载“神八”飞船上天的,搭载上天的仙客来育种材料有5 个品种,其中来自日本的品种有2 个,为红色皱瓣的PF10、紫色火焰纹K56;来自法国的品种有3 个,为红色皱瓣2420,火焰纹系列133和134。由于受到数量的限制,每一个搭载“神八”飞船的仙客来品种数量仅为几粒或十几粒。
仙客来一般在10、11月进行播种。2012年1月,园林花卉研究所拿到仙客来的航天育种材料,此后就进行了播种栽培,因时间相应推迟,因此太空仙客来开花较一般仙客来晚,大概推后了2 个多月,加之今年冬天阳光不足,温度低,对日光温室的影响比较大,也成为开花较晚的原因。
从2012年12月底,有3 个太空仙客来品种陆续开花,并竞相绽放;另外2 个品种也已开花,但还没有大面积绽放,预计1月中下旬,这2个太空仙客来品种也将进入盛花期。
航天育种
作为一种尝试,这是市农科院第一次将仙客来植物种子送入太空。
郑志兴解释,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包括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的多重诱变作用,使搭载的作物种子和种质材料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新技术。
他介绍,园林花卉研究所采用仙客来航天育种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空间复杂的宇宙射线的照射,诱发种子基因的改变,从中选出优良的品种;或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材料,以此来丰富研究所的育种材料。
花卉航天育种属辐射诱变育种范畴,与常规的育种方法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特点,搭载的种质材料变异幅度较大,变异频率高,有益变异多等。
郑志兴高兴地说:“在搭载‘神八’上天的5 个仙客来太空品种中,我们通过肉眼观察,已发现有3 个品种变化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叶片、花瓣上,出现红色皱瓣上有白色的线条。花瓣边缘褶皱增加。花瓣褶皱增加,皱边隐约带有白线。花瓣变细长型,向下平展开发,叶片中间心型为绿色,四周为浅绿色。向下平展开发,叶片中间心型为绿色,四周为浅绿色。花瓣边缘镶有白色线条。花瓣变平瓣为皱边。花色变为白色,花瓣平瓣为皱边花型。一个花梗上长有三个花蕾。
“今后,我们还要通过DNA图谱进行验证,以此证明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异,使仙客来航天育种工作更加科学严谨。”郑志兴说。
在谈到这次仙客来航天育种的意义时,他还介绍:“通过这次航天育种,对仙客来育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仙客来育种增加更多方法、途径,也为仙客来育种提高更多的优良资源,同时通过可遗传的性状改变,来研究仙客来的遗传规律。”
领先水平
目前,由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培育形成的仙客来产业,已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花卉产业。
郑志兴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们进行仙客来杂交育种研究工作,首先从去雄方法、授粉时间的研究开始,明确了各阶段的关键技术点,总结出旋转法去雄的技术措施,比传统的用镊子去雄,效率提高5~10倍,又可以避免用镊子去雄操作不当,造成的柱头、子房伤害,为大规模杂交种的培育完成了技术储备。
2006年,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进行大规模杂交组合的配制工作,每年配置杂交组合12~150 个,累计配置杂交组合近千组。已经鉴定杂交一代仙客来品种红色有2 个,紫色有2 个。储备了一批苗头性的优良组合,陆续提供给仙客来生产者。与此同时,通过有性杂交,创新了一批仙客来资源。目前,共创新仙客来资源400余份,仙客来育种水平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还根据仙客来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市的生态条件,成功地创造出利用普通日光节能温室栽培仙客来,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通过控制日光节能温室的环境条件的研究,使仙客来夏季不休眠,继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将出苗到开花的生育期提前了3 个月,解决了仙客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越夏休眠的技术难题,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在国内为首创。
近年来,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培育的仙客来获得多个奖项,2009年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 项,银奖5 项,铜奖10 项。2010年仙客来新品种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自育仙客来盆花在2012年河北省仙客来盆花展中获得金奖等。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