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刺痛了谁——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与人的象征意义

来源 :明日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克纳是一名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更是运用象征手法的大师。他的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为社会背景,描写了旧南方没落种植园主的女儿艾米丽小姐孤独凄惨和不可一世的悲剧人生。该文分析了小说中玫瑰花与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以此更深地了解福克纳的写作手法和风格,揭示当时美国南北方社会更迭交替的文化和影响。 Faulkner is an American writer,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but also is the master of the use of symbolism. His masterpiece The Rose for Emily used the postwar American social background as a portrait depicting the lonely miserable and arrogant tragedy of Miss Emily, the daughter of the former South Fall plant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ymbolism of rose and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o understand Faulkner ’s writing technique and style more deeply, and to reveal the culture and influence of the alternation of North and South American society at the time.
其他文献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行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基础。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效果,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通过人文的、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实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它应该是统率全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灵魂和精髓。
摘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95-1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苍溪,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巴蜀屏风,峻锁川北。自西晋太康置县已历1700多年,素有“川北淳邑”之雅称。随着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