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是成功的文学作品不断衍生扩大其传播效应的时代,但电影主题范式和表现手法高度趋同,要求艺术家的创作服膺政治的需要,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遮蔽艺术个性。《烈火中永生》里的刘思扬形象从银幕上消失,亲情伦理和革命伦理的处理细节都证明编剧、导演在个人艺术追求和时代政治命题之间所做的两难选择,从小说到影片的改编过程展示了比单个文本更复杂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