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尝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难度比较大,尽管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已经构成了一种固定模式,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在教学中可借鉴古私塾“诵读”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文言文的“三读”,使学生完成读准字句——理解段意——深入研读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尝试
  
  文言文诵读,是传统的塾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而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模式:先是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情况、写作文章的目的,然后进入课文内容,落实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再辅以老师的串讲,分析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有要求背诵的课文还要强调背诵。往往一篇文章讲下来,老师觉得讲的东西不少,学生脑子里塞得满满的,但是觉得像学英语单词似的那般枯燥,而且自己阅读新的文言文时仍然觉得无从下手,整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我并不否认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对字词句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是必要的步骤。既然高考是我们教学的指示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力求从更广的角度来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呢?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大多是600字左右的纪传类文章,符合《考试说明》中表述的“能阅读浅易的文言诗文”这一要求,学生读起来难度并不大,只要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作一下调整,学生阅读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经过笔者的试验并不断完善,摸索出了一条可行有效的教学思路,即“三读教学法”,具体方法解释如下:
  
  一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文言文因其历史年代久远,加之古汉语自身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需要,使得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读准字音、准确停顿就成了必要的一步。怎样让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时能够得心应手,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共同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为达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这一目的,我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开始时,既不对文章做相关的介绍,也不进行范读,而是直接要求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自己读课文,并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对阅读情况进行检查,纠正错误的读音和断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当然,这个过程学生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比方说对文句意思的理解有时并不明白,教学的进程也比较缓慢,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告诉学生有些文句暂时可以不必一下子弄清楚,重要的是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一些文言文句停顿的处理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并能够解释处理的理由。比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齐地/方千里’,“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思墓之/徒有其石也”等句子处理得都比较合理。
  
  二读——读懂段意,整体把握
  
  在这个阶段,不求字字句句落实,不苛求对每一句的透彻理解,只要能读出大意即可。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文体来看,大多数是纪传体,这类文章的阅读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阅读,比如“写的是什么人”“写这个人的几件事”“表现了这个人物的什么品质”“表达了什么主题”等等。带着以上几个问题去读文章,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就能够比较轻松地把文章“化整为零”,比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再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阅读材料时,就不会至于惊慌失措。经过努力,就会很快把握文言文的大意,为做题奠定基础。
  
  三读——重点研读,准备做题
  
  通过第二阶段的“读”之后,文言文各段所表达的内容已经基本把握,但从近年高考的要求来看,仅达到这个程度还不行,还要弄清一些文言现象,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而这些内容恰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所以,在第三个阶段的“读”中,就要解决涉及到的文言现象。研读理解过程,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反视词句的意义,而不只是默记文章下面的注释,串通注释而为译句,况且文章下面注释多为词典意义,而句中灵活运用的词义必须在读通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研读是边读边思,在这个过程中加深理解或记忆,也就是说以读为线,以疑为点,由解疑扩展成语片,形成知识网络,互为关联,把词义融入文中自然地掌握。研读是质疑、解疑性的诵读,带有分析思维的特点。
  一篇文言文,经过三遍的阅读,文章的内容、文言现象等知识,学生都会有比较切实的把握,无论试题怎样设计,学生都能够应答。笔者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尝试这种方法,利用一段时间强作“读”的过程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并以《语文读本》中的文言文为练习篇目,要求学生在读文言文时,写出文章主题、人物、事件等。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熟练阅读能力,除了对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之外,还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例如:学了《鸿门宴》,引导学生读《史记·项羽本纪》;学了《促织》,引导学生读《聊斋志异》;学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导学生读杜甫的《三吏》、《三别》。鼓励、倡导学生到古文学的殿堂里去游览,吸取古文学的营养,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提高文言丈阅读的素质。现在,学生拿到一篇新的文言文立刻读,从断句、停顿到全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言现象的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文言试题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
  笔者以为,对文言文的“三读”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过程中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具体的认识规律。读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是为了达到叶老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将学生的能力真正培养出来。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开始实施的东京湾区零排放创新举措是日本政府为实现脱碳社会推行的《革新的环境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举措之一。该举措力图将东京湾区建设成世界首个温室效应气体零排放区域,对于我国湾区建设和产学研集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以东京湾区零排放创新举措的实施为切入点,发现东京湾区具有高校和研究所密集、能源产业和知名企业云集,以及政府倡导产学研协作的优势。东京湾区实施零排放创新举措的特色在于集
德国联邦学生大会提出,中小学生应该获得更多日常生活的知识,使他们在“进入社会”时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联邦学生大会希望学校教育在纳税、资金管理、健康保险、房屋住宿等各方面填补课堂知识的空白,长期目标是将生活主题固定在课程体系中。  经济青年教育协会也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在今年已组织了多次“未来日”的活动,活动邀请了一些专家,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问题。该协会还倡议,未来的上课方式改變为,高年
据英国《电讯报》(The Telegraph)2015年11月5日报道,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宣布投入500万英镑用于教授伦敦年轻一代基本数字技能项目,因为这些急需的基本数字技能可以让年轻一代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创新资本。  约翰逊说:“培养伦敦未来的科技明星,并帮助他们在数字技术行业成功就业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主动与伦敦企业合作小组(LEP)合作建立一条伦敦数字人
【摘要】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了朗读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验及方法。  【关键词】情感;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要讲,更要读。讲,是让学生理解作品;读,则是让学生品味作品。读就是指在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朗读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体会、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
摘 要:大学治理结构是其运行的基础,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与其发展密切相关。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发达国家,研究其大学治理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经验。澳大利亚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可分为“三足鼎立”和“两会制”两种,最高决策机构和学术机构分别是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通过借助“权力—期望收益”矩阵分析澳大利亚各公立大学利益相关者在内部治理中的作用可知:在澳大利亚高校内部治理中,学术委员会有咨询监督型和实权型
编者按: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教授是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享有卓越的学术声誉,长期关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层面的国家和机构政策、国际化策略及其差异比较。2021年,德·维特主任参与编撰的两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手册将陆续出版,分别是《展望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挑战》(The Next Decade: the Challenges to Higher
据新西兰教育部2019年11月12日消息,新西兰政府《在支持所有学校取得成功:改革未来的学校系统》(Supporting All Schools to Succeed: Reform of the Tomorrow’s Schools System)中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预示着新西兰政府将对学校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同时给予学校更多支持,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  “明天的学校”(Tom
摘 要:为统筹国家发展和大众创业教育需求,以色列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鼓励各高校成立创业中心,并将其作为非营利组织进行管理。以色列高校非营利创业中心组织运行有序、指导队伍专业、政府监管严格,已成为以色列大众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其经验和做法,可为我国创业教育组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色列 创业中心 非营利组织  开展大众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可以大有作为
摘 要:教学实践是教师深层次职业信念的体现。基于PISA 2015科学教师问卷数据,文章分析了中美科学教师在教师职业信念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学教师的职业信念低于美国科学教师;中国科学教师与美国科学教师在教学准备方式、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中存在差异。  关键词:中美科学教师 教师职业信念 教学实践  一、背景  “信念”被定义为人们对自己及其所处环境或行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官网2018年12月14日报道,自2019年9月开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BC)所有毕业班的中学生都将受益于新毕业课程。这些课程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深造或就业机会。  新毕业课程设置的重心仍然在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用人企业及高等院校所注重的一系列其他能力,如分析、设计、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