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碳磷比对连续流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考察进水碳磷质量比(m(C)/m(P))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系统进水COD和氨氮分别保持在250和45 mg/L左右,通过改变进水TP浓度来调整m(C)/m(P).实验结果表明:在m(C)/m(P)比分别为64.1,42.0,33.0和17.8的情况下,TP去除率分别为93.2%,92.0%,78.3%和65.8%,除磷效率明显降低.在m(C)/m(P)>42.0的情况下,出水TP低于0.5 mg/L.随着m(C)/m(P)的降低,反硝化聚磷污泥释磷量和净聚磷量增加,净聚磷量分别为3.63,5.33,6.26和10.3mg/L.m(C)/m(P)减小有利于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性,但出水磷浓度会有所增加,可通过适当延长后置曝气池停留时间来降低出水磷浓度.m(C)/m(P)对COD的去除和脱氮的效果影响不大,COD去除率保持在85.6%~93.1%,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互动路径和会话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微信群聊中非人为、自然发生的话语语料,阐述了虚假不礼貌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其在人际关系和互动中的多重功能。分析表明,虚假不礼貌具有以下三个功能:一是增进感情;二是缓和威压;三是娱乐他人。可见,虚假不礼貌是人际关系和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虚假不礼貌;人际语用;互动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投身于课堂,才能到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文中主要探讨了在物流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激发学习兴趣则成为学习的当务之急,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学生灵魂的闪光点,并加以正确运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期刊
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渠,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且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但是各种人物传记在史料选取、事项表述上具有主观
<正>刷脸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如果这些信息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割个双眼皮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数字化资源服务水平关乎党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关键支撑力量。文章以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自建库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标准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