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射学会与结合弹性成像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分析

来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与结合弹性成像TI-RADS分类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42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对比ACR TI-RADS分类、与结合弹性成像的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42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57个甲状腺结节,其中甲状腺恶性结节共78个,占78/157(49.7%),甲状腺良性结节共79个,占79/157(50.3%);结合弹性成像的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93.6%、特异度84.8%、阳性预测值85.9%及阴性预测值93.1%均较ACR TI-RADS分类89.7%、83.5%、84.3%、89.2%高(P<0.05),且与金标准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784,P<0.05).结论 与ACR TI-RADS分级相比,结合弹性成像的TI-RADS分级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3.0 T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CUBE) T1WI及CUBE T2FLAIR序列诊断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48例,均采用3.0 T磁共振扫描机对其进行扫描,观察两种扫描方式下图像中脑转移病灶的大小、位置、数目及病灶边界,比较两种序列诊断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测量增强CUBE T1WI及增强CUBE T2 FLAIR扫描序列肿瘤及其背景的信号强度(signal indensity,SI),并计算序列上肿瘤与背景对比率(contrast
目的 分析肺原发性类癌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肺原发性类癌1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其中17例完成CT增强扫描,2例仅CT平扫.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13例表现为边界光滑的类圆形孤立结节或肿块影,3例为长条状沿血管支气管束走行,17例边界光滑圆润;10例密度均匀,4例内部可见钙化,3例见小囊状低密度影;2例表现为腔内结节-“冰山征”,伴阻塞性炎症7例,4例出现同侧及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累及邻近胸膜.CT增强扫描:15例出现明显强化,CT值增幅超过40 HU
目的 分析头颅CT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实施头颅CT检查为CT组,实施头颅CT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为联合组,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差异,并且分析2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最后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差异.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明显高于CT组患者的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105例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共检出病灶位置559处,联合组的额叶、基底节、顶叶、脑干、小脑、颞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