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师范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严峻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下,良好的师范院校学生生物保护素养对于未来我国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基于此,建议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野外考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等灵活开展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广泛的普及生物保护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师范院校学生生物保护核心素养,为培养具有生态和环境保护素养的未来一代奠定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通识课程 师范院校 保护生物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2.046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severe biodiversity crisis, good biology conservation accomplishment of the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y is vital to enhance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e suggest that multimedia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ield trip, students participating and various education campaigns should be used in biology conserv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All these will obviously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scientifically and widely popularize biological conversation knowledge and enhance conversation awareness,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advance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 of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rain awarenes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young generations.
  Keywords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 general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y; conservation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學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当代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1]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其毕业生的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程度决定着未来我国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日益加剧,对于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知识的普及和保护意识的提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生物保护素养的程度则决定着未来我国青少年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素养。因此,在师范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教学活动成为了科学广泛普及生物保护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具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的重要方面。
  1 保护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就保护生物学内容本身而言,其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其作为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要求学生预修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生物学科基础课程。而师范院校则具有文理综合和专业众多的特点,这就要求保护生物学授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结合生物保护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
  首先,授课教师在扎实的保护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需熟知保护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界人士和他们的主要成就,诸如亨利·梭罗(Henry Thoreau)、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杰拉尔德·达雷尔(Gerald Durrell)、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理查德·普里马克(Richard Primark)等,以及在我国保护生物学领域做出不同贡献的知名学者和人士,如知名非政府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发起人和主任、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CITES公约中国科学机构)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我国著名篮球明星姚明所关注的“野生救援 Wild Aid”,倡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宣传理念等;其次,授课教师需掌握最新的国际、国内和周边的前沿生物保护动态,如巴西保护海龟的TAMAR计划、我国对特有或濒危物种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银杏、麋鹿和孑遗植物银杉、水杉、百山祖冷杉等的保护行动等,[2]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授课形式
  就授课形式而言,需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充分展示综合多样的保护生物学知识。[3]建议灵活采用如下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2.1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广泛使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从而可以将更多的保护生物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同时,结合相关保护案例的视频和影像资料,对于向学生客观真实的展现生物资源的保护状况和破坏程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例如: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的保护措施、诸多志愿者参与的保护活动和盗猎行为的触目惊心,以及我国对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的保护和盗砍盗伐行为的破坏程度均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2.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为止,仅有少部分师范院校开设了保护生物学的专业主干课或专业选修课,一些院校受限于师资力量和学时限制等问题,仍无法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此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某些知名大学成熟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如国家级或省级网络资源共享课或MOOC课程,[4]为有限条件下仍能广泛开展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有效途径。例如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的MOOC课程和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保护生物学网络资源共享课。
  2.3进行野外考察
  需要保护的各类动植物资源分布于各自的自然生境、动物园或植物园等环境中,适当的开展野外考察或见习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类生物的精彩和绚烂,以及它们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保护知识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带领学生了解和观察校园周边的入侵植物,以加深对入侵物种危害的理解以及对入侵种防除措施的掌握;以及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了解其中保护的濒危动植物,以加深对濒危物种生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和这些资源对于人类发展作用的认识。
  2.4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诸如可布置学生分组完成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围绕核心内容,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形式不限,并按不同的贡献给出平时成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东北师范大学保护生物学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上,针对“中国高等植物及其濒危状况”章节的内容,學生们积极参与,采用诸如舞台剧、诗朗诵、小品等形式将各自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课堂上。在此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学生对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我展示的热情。
  2.5开展生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社会参与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主要方面之一。[5]开展生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组织针对在校师生或广大民众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可同各级生物保护单位合作,开展范围更为广泛的宣教活动。如组织学生在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进行宣传交流活动,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与业界同行或社会公众等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生物保护的诸多问题。例如:围绕“生物多样性国际日”,2018年吉林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在长春市地铁站开展了以生物保护为主题的毕业季艺术作品展,对于向公众宣传生物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师范院校的学生可以同其合作,开展更为深入的宣传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 结束语
  英国著名作家、物种拯救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著名诗篇《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我遇到过千种不同的动物,目睹过千般绝妙的事物……然而——没有你,我做了什么都是失落。有了你,我做什么都是收获。为了有你一分钟的相伴,我愿把这一切都放弃,为你的笑语,你的声音,你的眼睛……”达雷尔始终希望人们能珍惜物种、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态学工作者,深切期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师范类院校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提高师范类院校学生的生物保护素养,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向广大民众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普及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知识,提升生物保护意识。进而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生物保护知识相对匮乏的现状,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素质,以达到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强国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民网,2017.01.04.
  [2] Richard Primack,马克平,蒋志刚.保护生物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14.
  [3] 陈光升.高等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0):90-91.
  [4] 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李辉.通识课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践.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4:140-141.
  [5] 方婷婷,杨雪.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通识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论坛,2018.35:202-203.
其他文献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经过魏、吴、蜀三国鼎立,直到西晋统一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文中刻画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英雄人物。小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的构造设计,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探讨,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实施的保护。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2004年1月,被称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开始实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环绕月球的飞行和探测,圆满实现了探月工程一期“绕”的目标;嫦娥二号卫星除了进行环绕月球的探测外,还飞往日地拉格朗日点L2和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了探测;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虹湾地区,其携带的月球车玉兔号将行走的车辙印在了月球表面,完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特征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物理学科的实验性,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同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在诊断与改进背景下,必须澄清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错误认识,明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意义,理解诊断与改进的理论运行机制,掌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内容,运用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 诊断与改进 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
摘 要 针对工程认证,本文对电气专业“电气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從学科的课程体系、企业实践、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结合较混乱、与实际应用不紧密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 电气制图 工程认证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利用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构建的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常见的无机气体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述了PPy基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气敏机制及其在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影响其气敏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