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制作师对生命微妙的感情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生命的消失,会很快在这个世界失去自己的踪迹,而有一类人,他们用自己的技艺,让生命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存留下来。
  几千年前人类第一次捕获到野兽做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当他们在狩猎前举行宗教仪式时,把兽皮披在用石头和泥巴堆成的动物形象上用于祭祀。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动物标本雏形。
  18到19世纪,熟皮加工店开始变得颇为普遍,在那里,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填充式”标本演化而来的。但由于工艺所限,填充式标本大都似是而非、面目狰狞。直到20世纪后。出现了一些标本制作艺术大师,他们塑造出具有准确动物解剖学形象的动物模具,清晰勾勒出动物的肌肉与筋脉。
  刘嘉晖的标本展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蒙牛企业请他做的奶牛标本;黑皮沙发的扶手上搭着一条毛色漂亮的动物皮,来自一只宠物狗。柜子里陈列着鹦鹉、喜鹊、白兔、大龙虾等小型动物标本成品,除了动物,还有义眼(假眼)。柜子顶上立着鹰、野鸡、公鸡等大型的标本成品,柜子底下是一只醒目的大海龟,被一段原木支撑着保持平放状。大海龟的头尾位置,则各站立了一只披着蓝宝石羽翼的孔雀标本。
  标本展室里还挂着几只鸟笼,养着画眉。鲜活的生命和动物风干的尸体处于一室,让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现在,刘嘉晖家里还养着十几条狗。对于动物,刘嘉晖有着微妙的感情,他会比平常人更努力地观察动物的状态,能把动物最美的一面凝固下来。但同时,他也保持着一种这个职业的理性,将动物尸体看做工作的素材,对生死存有距离和淡漠。
  刘嘉晖的曾祖父刘树芳是中国第一代标本制作大师,他制作的标本结构准确、坚固,而且富有画意。刘嘉晖的爷爷刘汝少林溎和四爷爷刘汝英都学到了刘树芳的家传技艺。刘汝英曾为国家领导人制作过动物标本。毛泽东转战陕北时骑的坐骑小青马,于1962年终老于北京动物园,刘汝英负责将它剥制,陈列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刘嘉晖从小在北京胡同长大,他开始并没有入行的念头。“北刘”的传承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顺畅,刘家第二代在文革中一度作为“技术权威”被打倒。刘汝英被关进监狱后,1970年被告知自杀。刘汝淮心灰意冷,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再学这门手艺。
  最终入行,还是因为刘嘉晖的兴趣。小时候,刘嘉晖喜欢的小鸟死了,爷爷承诺他:“会让小鸟活过来。”当爷爷拿着小鸟的标本送给刘嘉晖时,他感受到了这行的奇妙,坚持让刘汝溎淮把手艺传给了他。
  标本制作和很多人想象的一样,又脏又累,而且还要是个懂各门知识的杂家。开始学做标本时,刘嘉晖害怕防腐剂中毒,因为那时候防腐剂主要成分是砒霜。做标本时要用到手术刀,弄破手指是很可能的事。他问刘汝溎自己会不会像武大郎那样被毒死了,刘汝淮说,砒霜少量涉入不会有事,因为它也是一味中药,有药用价值。如今,做标本的防腐剂早已改良,刘嘉晖经过多年实验,也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自己也会出售防腐剂成品。
  刘嘉晖的制作间里,有镊子、手术刀、钳子、锤子、改锥、铁丝、油漆、颜料、根雕、锯子、化学试剂等等五花八门的工具。制作动物标本,在脏累上考验着人的耐力,也在技艺上考验人的悟性。有些动物标本带着恶臭,解剖和清理的过程味道熏人。做造型时,常需要把身体扭曲,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能做出漂亮的标本,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解剖要懂得生物学,对动物构造和部位处理方法有很多不同。切开腹腔时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污染皮毛。如何下刀,如何将皮肤和肌肉分离,如何拉出肌肉、清除结缔组织,对一眼球如何处理等等,有很多细腻的手法需要掌握。
  
  做防腐步骤时,要很注意勾兑和使用,弄不好可能会爆炸。而且,标本好坏。后期整形很重要。做大型动物的造型时,要懂得力学,在不同的部位焊上支架。后期美化时,还要懂得调色,动物标本的眼睛都是玻璃球做的,要为动物重新调出各种色彩的眼睛,还包括给蹄子和指甲上色等等。
  动物标本的市场主要来自几条路径:动物博物机构需要,饲养宠物的人出于感情想保留死去宠物的遗体,还有很大一部分市场是“送礼”。冬天是刘嘉晖最忙的时候,尤其是春节前后,有人觉得拿标本送礼特别、新鲜、不俗套。有的是商业往来,也有的是婚礼馈赠。
  2012年春节,刘嘉晖做了20多只野鸡标本,全是别人要用作送礼。每个标本根据耗时、耗力的不同,品类、大小、造型难易的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价格。为北京海洋博物馆制作的一只面积大约一平方米的大海龟,要三个人专门花一个月才能完成。最近刘嘉晖做了两只孔雀,是一个人咬着牙撑下来的。但如果是狮子这样的动物,一定要有人一起合作才行。出于对行业的要求,像自然博物馆批量制作标本的活,刘嘉晖一般不接——这一行也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帮手。
  刘嘉晖坦陈,因为对手艺的信心,他的制作费用在行内算最高的。“这屋子里的物件手工费起步价600元,比如那只站在根雕上的野鸡。一只鹰的加工费要3000元以上,一只五年龄的孔雀的定价是18000元。”
  二十多年来,刘嘉晖早已经开始享受这门艺术。有时候接活时,他会跟对方说,取件的时间要等得久一点。他不能敷衍了事,不耽误顾客,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我们采访时,有客户来拿走自己订做的野鸡标本,刘嘉晖叮嘱说:“要买个刷子,每隔半个月扫扫灰,不要让太阳照射,不要总是用手摸。你如果是开车来的,路上慢点儿,最好竖着放在脚底下,别磕着碰着了。”刘嘉晖对自己的作品有明显的骄傲:“好的动物标本,做好防腐处理之后,放在常温下不受太阳直射,通风、不潮湿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至少是30年以上,一般是30到50年。”
  除了常规的动物标本,也有对艺术有要求的生态标本,不像教学标本或者浸制标本做好防腐就可以了。生态标本的最高目标,是要将动物最完美年华、最完美的姿态固定成一件艺术品。制作标本时,标本师要选择原料,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对动物活体精挑细选。
  刘嘉晖说:“你进门就注意到的那条毛制品,是一只3岁狗身上的毛皮。太小或者太老的狗,成色、柔性、光泽都不可能是这样。再比如这两只孔雀,都是五年的,你看羽翼完整、体态优美,羽尾没有丝毫人工拼接,全部是天然成形的。还有柜子顶上的那只鹰,造型之外,它本身的品种也很重要,因为品种会先天地决定动物的体形、大小。”
  也有一些人对标本有比较特殊的造型要求。比如一位艺术家要刘嘉晖做一个“猪身上落着一只乌鸦,或者一个鸡站在一把刀上面,取名为‘杀鸡焉用牛刀’”。
  刘家的技艺,已经获得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现在正上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批中。作为第四代唯一的传承人,刘嘉晖知道,这手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家传的人选范围也窄。他坦言自己家族的下一代里面,不会有人再有兴趣做这个了,“虽然可能我的徒弟里会有姓刘的”。说到这个,刘嘉辉颇为无奈。
  刘嘉晖现在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也开设了培训班,这几年来学做动物标本的大部分是养殖场的人。“40来个学员,纯粹是自己爱好的也就两个。”饲养动物的人之所以愿意学标本制作,也是为了减少损失。学会了技艺,有动物死后可以做成标本出售或拍卖收藏。在刘嘉晖看来,这也不失为这门手艺的传承。
  刘嘉晖还是很希望自己的技艺能为刘家在历史中留下一笔。最近他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愿望:把自己的心得写成一本书,他不希望自己的技艺随着自己老去而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其他文献
本期除了最近的好书介绍,还有专门送给双鱼座的精神礼物。如果情绪也会感冒,那双鱼座肯定属于易感人群。有时候试试蛮不讲理,可以避免受伤,学学一丝不苟,可以梳理身心。  双鱼座的眼泪像他们的才思一样多。因为敏感,容易受伤,若要坚强,只能彪悍。本书原文在天涯和豆瓣上持续受到百万级别粉丝的关注,一来因为自我心理建设这个领域太夺人眼球,二来作者提出了独特的“社会价值排序”概念。剖析现代人脆弱的心理结构和“装1
期刊
写这篇文字前,刚看了巴菲特2012年写给股东的信,里面一句话说得很哲学:在不确定的年代,人们也许会推迟结婚,但最终荷尔蒙会战胜一切。  在职场中,你的荷尔蒙是什么?是成功?是金钱?是职位?是快乐?  开宗明义吧,在这儿我想说的其实是快乐。对于快乐,我的观点是:快乐不是自己跑来的,就像身上的肌肉,必须训练,否则是显现不出来的。  为什么说到快乐了呢?这得从星座说起。  自2011年4月白羊座始至20
期刊
放下你的“假如”,相信每个人都在当时,做了最好的选择。  “后悔有用吗?”我问。“没用,但是就是忍不住。”  “错了,后悔有用,就是让你觉得自己其实原本可以改变,这样特爽。但是后悔不是没用,而是不可能。”  在与林琳(化名)交谈半小时以后,她给我讲述了她“人生最后悔”的事。林琳在某大公司校园招聘会中从500人中间直接被招走,获得一份大家羡慕的好工作——销售总监助理。虽然收入并不算高,但是公司著名、
期刊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像是在说双鱼座的“三不”倾向,但又何止双鱼啊,这分明是一种时代病症,在节奏快得来不及消化的社会,面对工作,这是一种逃避抉择和保留妄想的心理反射。  不主动的Vicky  vicky是个海归,她在国外念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主修人力资源。家里花了不少钱。本以为靠这张拿得出手的文凭,回国后能轻松地找到一份工作,没想到真正回来后,却四处碰壁。祖国的形势变了,她发现“海归”已经不
期刊
离职对于上班族来说,也许是一段很曲折的过程,但是只要用心,你会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你未来的职场甚至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统计,人的一生平均会换三次工作。找到新工作,自然就得向旧东家提辞呈。问题是,要怎么提辞呈、怎样做,才算离得漂亮,做得好?  找工作的议题总是有很多人讨论,相较之下。离职这件事情就鲜少人谈论了。其实,离职的问题真的不少,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小吴进入梦寐以求
期刊
无论任何企业,无论职位高低,工作中你将很容易发现四种不同性格。可能你正为身边的他们而头痛欲裂、百息不得其解,也可能你能出色地完成事情,却在跟人的相处上如履薄冰、举步维艰。其实,只要理解他们内心,那些难题自有法子化解。  红色  他的办公桌永远有些工作之外的东西,也许是他和爱人的合照,也许是一件参加歌唱比赛的纪念品,也许是一时冲动买回来的与办公环境不搭的绿植,也许是一些小零食……总之,他的办公桌是不
期刊
在全球化趋势下,企业对员工移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对岗位与角色的转换、工作地点的变换,也有了更频繁的要求。未来,能流动的工作,才是幸福的工作。  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人才市场,外企要找到适合的人才很难。因为,所有的人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问:“会经常出差吗?会不会被派到岛外工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不起,我希望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呢”。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状况开始转变了,问题还是同样的
期刊
职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老板,尤其关于女老板的议论特别多。你不要往那边去想,我们说的只是在工作方式和为人处世上,女老板多有更加鲜明的个性。  我在外企工作的前三个老板都是女老板,我对她们的印象是敬业、细致、感性、不讲道理。这些优秀的职场素质传递到下属我的身上,感觉就是紧张。  我是那种知道了任务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完成的人,但是在女老板这里做不到,项目进行了一半,老板过来说,事情这样做。调整,改变,
期刊
和老板撞型是件很需要分寸的事情,遇到心胸开阔的老板可能会一笑了之,遇到不那么大方的老板,大多数人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我有个男同事叫小涛,用北京话说,是一个特别得瑟的人。每天都能看到他穿得深情款款、春风得意地来上班。  我都能想象得到他每天起床后挑选衣服的样子。一定是先站在镜子前面用充满了爱意的眼光欣赏一下自己,然后再打开已经塞满了衣服的衣柜,用比工作还要严谨十倍的态度一件件拣选自己今天上班的穿着
期刊
蛊卦有两大主题,一个是“父之蛊”,一个是“母之蛊”,父之蛊为刚,母之蛊为柔。  一早上看新闻,看到的都是“某公司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战略发展、国际市场等部门总经理两个月内相继离开”,“短短41天,上市公司高管离职119人”……看微博一个朋友换了工作却又离开,一个朋友私信问有个换工作的机会该不该把握,就连还没毕业就在公司工作已经一年多的小朋友竟然发邮件“裸辞”。乱象的时局,迷惘人生,替一些人遗憾。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