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成人肺炎的诊断价值,为之后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肺炎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甲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急性肺炎的患者65例作为乙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5例作为丙组,比较三组的血常规、ESR、CRP水平。结果:甲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RP水平明显高于乙组,甲组的WBC、N、CRP、ESR水平高于丙组,乙组的CRP、ESR水平明显高于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ESR、CRP三项指标对于诊断成人肺炎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血沉 成人肺炎
引言
肺炎为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能会发生,若不能彻底治疗,病情容易反复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1]。因此早期及时诊断病情,不仅有利于早期治疗,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临床效果至关重要[2]。血常规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目前最基础的一项检测指标,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逐渐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接受。血沉(ESR)也叫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则主要由五个多肽亚单位组成,其是人体遭受入侵或组织受损时在血浆内浓度急剧升高的一种急性期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血常规、ESR、CRP等联合应用于急性肺炎的诊断中,并取得了較为显著的效果[3]。本研究为评价血常规、ESR、CRP对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采用血常规、ESR、CRP联合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5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肺炎的成人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甲组,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14岁,平均(38.2±1.1)岁;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急性肺炎的患者65例作为乙组,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12岁,平均(38.0±1.2)岁;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65例作为丙组,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13岁,平均(39.9±0.9)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成人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听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呼吸音减弱症状;(3)经肺部X线片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4)年龄28~50岁。排除标准:(1)不符合急性肺炎诊断标准;(2)合并有心、肝、肾疾病;(3)合并有造血系统疾病;(4)精神病患者;(5)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检测血常规、ESR、CRP,采集血样时,实施规范操作,先用医用酒精对患者手指进行消毒处理,擦去第一滴末梢血,之后取20 μL末梢血,用于测定血常规,2 mL抗凝血用于测定ESR(采用魏式法),2 mL静脉血用于测定CRP,统计检测结果。
1.4 判定标准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范围(4.0~10.0)×109个/L,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约为正常范围的50%~70%,CRP正常范围不大于10mg/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WBC、N、CRP水平明显高于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WBC、N、CRP、ESR水平均高于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CRP、ESR水平明显高于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威胁成人健康的常见疾病。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患有急性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术后时,其浓度显著增高,近年来被临床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监控及预后判断,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并随炎症的变化发生变化,且不受贫血、抗炎药物、激素因素的影响,ESR作为临床感染的指标亦被临床广泛运用。
在机体急性感染状态下,CRP结合并粘附在病原体表面,启动机体免疫吞噬作用并诱导产生补体参与机体免疫,杀伤病原体,参与机体应激。由于CRP半衰期仅为5-7小时,在感染发生后4-6小时血清CRP即迅速增加,24-48小时达到高峰,峰值为正常值的数百倍,故CRP可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随着感染的有效控制,CRP迅速下降,1周内可恢复正常,因此可以将CRP的下降看作是细菌感染开始被控制的最早标志,从而用来评估抗生素疗效和指导抗生素的疗程。在本试验中,通过对CRP与ESR的动态监测,我们发现,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在起病的早期其CRP值是明显升高的,其值越高则感染越重,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经有效治疗后,CRP迅速下降且下降峰值明显早于ESR,表现为在治疗的3-7天即明显下降,并在治疗的1-2周下降至正常范围,也与以往的研究也是基本相符的。
综上所述,血清CRP与ESR均为成人肺部感染和诊断和治疗评价的有效指标,CRP有助于老年肺部感染的早期识别及感染严重程度的判定。并且能够迅速准确的反应抗生素的疗效,是明显优于ESR、WBC等的有效炎症指标。
参考文献
[1] 薛军,邹英杰,冯红,聂少洁.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童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1(31)
[2] 陆银宝,李红林,马君余. C反应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7)
[3] 陈文恭,刘娇,姚建英,等.22例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614-617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血沉 成人肺炎
引言
肺炎为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能会发生,若不能彻底治疗,病情容易反复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1]。因此早期及时诊断病情,不仅有利于早期治疗,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临床效果至关重要[2]。血常规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目前最基础的一项检测指标,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逐渐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接受。血沉(ESR)也叫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则主要由五个多肽亚单位组成,其是人体遭受入侵或组织受损时在血浆内浓度急剧升高的一种急性期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血常规、ESR、CRP等联合应用于急性肺炎的诊断中,并取得了較为显著的效果[3]。本研究为评价血常规、ESR、CRP对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采用血常规、ESR、CRP联合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5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肺炎的成人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甲组,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14岁,平均(38.2±1.1)岁;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急性肺炎的患者65例作为乙组,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12岁,平均(38.0±1.2)岁;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65例作为丙组,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13岁,平均(39.9±0.9)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成人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听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呼吸音减弱症状;(3)经肺部X线片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4)年龄28~50岁。排除标准:(1)不符合急性肺炎诊断标准;(2)合并有心、肝、肾疾病;(3)合并有造血系统疾病;(4)精神病患者;(5)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检测血常规、ESR、CRP,采集血样时,实施规范操作,先用医用酒精对患者手指进行消毒处理,擦去第一滴末梢血,之后取20 μL末梢血,用于测定血常规,2 mL抗凝血用于测定ESR(采用魏式法),2 mL静脉血用于测定CRP,统计检测结果。
1.4 判定标准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范围(4.0~10.0)×109个/L,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约为正常范围的50%~70%,CRP正常范围不大于10mg/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WBC、N、CRP水平明显高于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WBC、N、CRP、ESR水平均高于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CRP、ESR水平明显高于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威胁成人健康的常见疾病。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患有急性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术后时,其浓度显著增高,近年来被临床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监控及预后判断,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并随炎症的变化发生变化,且不受贫血、抗炎药物、激素因素的影响,ESR作为临床感染的指标亦被临床广泛运用。
在机体急性感染状态下,CRP结合并粘附在病原体表面,启动机体免疫吞噬作用并诱导产生补体参与机体免疫,杀伤病原体,参与机体应激。由于CRP半衰期仅为5-7小时,在感染发生后4-6小时血清CRP即迅速增加,24-48小时达到高峰,峰值为正常值的数百倍,故CRP可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随着感染的有效控制,CRP迅速下降,1周内可恢复正常,因此可以将CRP的下降看作是细菌感染开始被控制的最早标志,从而用来评估抗生素疗效和指导抗生素的疗程。在本试验中,通过对CRP与ESR的动态监测,我们发现,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在起病的早期其CRP值是明显升高的,其值越高则感染越重,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经有效治疗后,CRP迅速下降且下降峰值明显早于ESR,表现为在治疗的3-7天即明显下降,并在治疗的1-2周下降至正常范围,也与以往的研究也是基本相符的。
综上所述,血清CRP与ESR均为成人肺部感染和诊断和治疗评价的有效指标,CRP有助于老年肺部感染的早期识别及感染严重程度的判定。并且能够迅速准确的反应抗生素的疗效,是明显优于ESR、WBC等的有效炎症指标。
参考文献
[1] 薛军,邹英杰,冯红,聂少洁.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童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1(31)
[2] 陆银宝,李红林,马君余. C反应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7)
[3] 陈文恭,刘娇,姚建英,等.22例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6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