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教学中母语的使用情况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二语习得领域,被广为接受的观点是,母语对二语的学习、应用具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二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母语可以调节外语学习进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本文从二语学习者的认知和语言交际两方面对母语在二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阐释,以期为国内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二语教学
  一、引言
  母语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体系,是在没有任何其他语言系统的情况下建立的,是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第二语言是在母语系统下建立的,并形成了相应的思维模式,这是因为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都倾向于以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所以,本文就母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探讨。
  二、研究回顾
  在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等方式得出结论,即课堂上教师目的语使用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外语水平,但是目的语使用“最大化”有时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母语与目的语相结合才是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随着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外语教学法的不断提出,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也开始不断被否定。这些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注重语言的实践应用。因此,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目的语,旨在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目的语环境,但是这也导致了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对于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使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
  早在1898年,来自全世界的外语教学专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指出外语教学中母语仅适合在以下几种情况使用:(1)阐述发音部位;(2)解释抽象词或反语;(3)区分不同的语言点;(4)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充当了学习的基础,而母语与目的语的语言认知能力又是相互依存的,由此可见,母语对于二语的习得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国内不少教学专家开始针对外语教学中母语利用的原则问题进行探讨,对母语利用的正面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为这一争议问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三、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使用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将对母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国内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1.认知层面母语使用情况
  郭铭华在《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中提到,“母语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认知层面上,表现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过程中。”他认为学习语言时理解是一个重要环节。学习者只有理解語言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一步处理力HI,最终才能将目的语输出。否则,对于语言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他还强调,“而外语理解的基础正是来自于母语的知识、智力、能力和经验。”。所以,教师在二语课堂上应该通过借助母语来促进学习者对二语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更熟练地掌握二语知识。
  笔者将以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翻译为例,分析在具体英语教学中母语使用的积极作用。
  首先,使用母语可以更清楚地解释抽象词汇。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会使用多种方式来对词汇进行解释。但是面对抽象单词时,语言交流是讲解单词知识的唯一途径,如果教师继续使用目的语,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很多困难,阻碍他们对于目的语的理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相反,教师通过母语来解释,会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词义,并且在母语的帮助下牢牢地记住单词。有时释义中个别的词汇仍旧会阻碍学生对于词意的理解,甚至学生可以理解英文释义,但是却无法给出准确的汉语意思。如果教师此时给出该单词的汉语意思,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使用母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的内涵。掌握语法同样是学好二语的重中之重。只有清楚语法知识,将所积累的词汇运用其中,这样才能输出符合规则的目的语。语法本身比较烦琐,初学者对于晦涩难懂的语法术语充满了陌生感,致使语法学习成为困扰学习者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使用母语来讲解语法知识点,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区分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通过对例句“He has worked here”和“He has been working here”的翻译,可以让学习者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别,前者是“他在这儿工作过”,而后者是“他一直在这儿工作”。
  最后,在二语学习中,母语对其他教学内容也具有积极作用。就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目的语转化成母语,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教师适时利用母语对二语句子结构进行剖析,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此外,写作和翻译也是学好一门外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利用母语讲解,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促使学生输出的内容更饱满。
  综上所述,将母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利用母语与外语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加快二语学习进度,加深学生对二语的理解,从心理上消除学习二语时的消极情绪。因此,在二语教学中适当地使用母语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语言交际层面母语使用情况
  母语的正面作用还体现在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中。语言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交际。课堂教学中的交际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学生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时会抱怨学生的表达是中式英语;学生之间又会因为语言水平较低而互不理解。这时,适当地使用母语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提升课堂互动的效率。
  就师生互动而言,当教师向学生传达活动指令、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或检查学生理解程度时,一些学生会由于刚刚接触二语、缺乏二语知识而不理解教师说的目的语。此时,当学生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不能顺利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时,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外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采取“借用”这一交际策略,让学生暂时用母语来组织语言、表达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也能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任务。
  3.不同学习阶段母语使用情况
  母语虽然在二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其使用情况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体现在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上,不同阶段的教学对象,母语的使用情况是不同的。在二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课堂上较多地使用母语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加理解性语言的输入,为二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随着二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日益增强,课堂上母语的使用比例会逐步减少。
  此外,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样对母语的使用情况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真实的语言输入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母语,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语料。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理解与构思是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母语来理解主旨和构思。翻译是两种语言熟练转化的过程,在训练学生该项技能时,母语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同时掌握好两种语言,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母语是学习外语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将母语与外语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预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内化语言规则,提高学习质量。但是,教学中也要避免过多使用母语,带来降低学生学习动机,甚至挫伤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灵活改变教学观念,把握好课堂上母语使用的尺度,合理运用母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老年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其肾脏病理特征.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12月的患者中,以单双法选取10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年龄分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筛选出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0例甲状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
目的:探讨自制可调式固定带在防止血液透析管脱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7月到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
目的:分析孕妇(早产倾向)使用地塞米松后对胎儿的短期影响情况.方法:研究时间:2020.09.05/2021.05.31(开始/结束);研究主体:62例孕妇(早产倾向).比较注射地塞米松前后短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