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喘息的药物治疗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喘息的婴幼儿是一个异质性群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因病因而异,原则上包括病因治疗(抗感染、取异物、抗反流治疗、解除腔外压迫)、祛痰解痉平喘(化痰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等)、控制气道炎症(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吸氧、纠正酸中毒、补液、湿化气道).本文将针对婴幼儿喘息的主要治疗药物讨论如下。

其他文献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社区获得性感染相对少见,现着重回顾分析两例既往健康婴儿肠源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
期刊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期刊
目的 探讨小儿左心衰竭和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和抢救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2例左心衰竭和肺水肿患儿(其中肺水肿7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对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2例患儿中,16例(其中肺水肿4例)抢救成功,6例(其中肺水肿3例)死亡.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抢救成功.12例应用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10例好转.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的患儿要及时救治,尽快纠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及主任医师查房,入院后2h.  ICU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6岁.因发热和腹痛1d,频繁呕吐12h急诊入院.入院前1d开始发热,体温38℃左右,并伴有阵发性上腹痛,频繁呕吐黄色黏液,纳差,乏力.外院按"上呼吸道感染,肠痉挛"治疗未见好转.再次复诊,发现心率慢,转来我院急救中心.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P 40次/min,RR 20次/min,血压78/49mm
期刊
患儿,男,8个月,因发热3 d、呕吐、双下肢无力2 d入院.3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7.7℃),无咳嗽、流涕,无腹泻,当地诊所给予肌肉注射"安痛定、利巴韦林、羚羊角丝"后热退.2 d前再次发热(38.0 ℃),伴频繁呕吐,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时有头部及双上肢轻微抖动,口角向左侧歪斜,伸舌偏向左侧,精神差,睡眠多。
期刊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6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其中轻症32例,重症30例)和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值均高于0.5 mg/L.细菌性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症与重症细菌性
患儿,女,9岁,因汶川大地震致股骨骨折,17 d后转入我院.患儿在地震中被埋16 h后获救,送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T 36.0 ℃,R 28 次/min,P 118次/min,BP 114/72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20 kg.患儿神志清,双肺呼吸音对称。
期刊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3 h.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6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个月,发热3 d,气促、呼吸困难1 d"入院.患儿于6个月前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住血液科,经诱导治疗后缓解,后予巩固及再诱导治疗后出院。
期刊
患儿,女,6个月,因咳嗽10余天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第1胎,新法接生,生后体质较差,常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母孕期有先兆流产史,给予保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查体:T 36.7℃,P 120次/min,R50 次/min,体质量7.5 kg,发育可。
期刊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变迁,探讨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6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比例1.7:1,早产儿占34.8%,胎龄≤32周的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70.8%;(2)以早期新生儿死亡为主,占59.4%,住院3 d内死亡占69.6%;(3)早产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