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鉴,(1971.7-),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方式。
摘要:探讨了在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行为导向的运用效果。设计出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行动导向课程实践教学实现方案。
关键词:高职;应用电子;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一词来源于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智力类型对学科体系的内容进行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序化标准重构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内容,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一、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存在问题
(一) 应用电子类实践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设施设备无法跟进。办学条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缓慢;应用电子类实践教学普遍占地面积小、教学用房不够、仪器设备落后,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基于行动导向的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以落实。
(二)文化因素的影响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是在德国生长起来的,而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氛围有极大差异。传统使学生在心态上具有充分信任教师,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自己的观点冲撞了老师,又害怕出错被同学取笑的特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表现出畏缩、沉默等不良现象,这种典型的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规避文化所影响下的学生表现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所要求的主旨是相背离的。
二、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应用行动导向实施策略
1.充实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手段
要降低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增大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对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能的模拟实操培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基地不但可以为在校高职的学生提供学习基本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维服务。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技术服务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应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工业园以及行业共享的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除了政府的投资外,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思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确保实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2.行动导向课程的企业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及工作环境,。来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企业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学形式。企业教学可以采用和学校教学相同的组织形式,但企业教学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企业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对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到企业现场结合实际操作,体验到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能形象的理解知识,并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组织现场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现场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工具、时间、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必须明确。教师、学生及参与教学人员都要清楚。现场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学中要重视现场指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的基础上,针对性的与理论知识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还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重要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必要及时的总结。
(1)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在前期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的社会调研和对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组建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是依据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劳动态度,整合工作任务涉及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总学时、学习情境的名称和学时、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材料、工具和媒体、学习知识和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和评价等。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进行,其中:资讯是指获取信息,计划是指制定行动步骤,决策是指选择方式,实施是指付诸行动,检查是指审视过程,评估是指评价结果。主要内容应包括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步骤、教学组织等。(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范贤德.设置课程与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以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601
[2]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天津大学,20071201
[3]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天津大学,20071201
[4]尹玲.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湖南师范大学,20090901
摘要:探讨了在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行为导向的运用效果。设计出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行动导向课程实践教学实现方案。
关键词:高职;应用电子;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一词来源于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智力类型对学科体系的内容进行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序化标准重构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内容,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一、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存在问题
(一) 应用电子类实践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设施设备无法跟进。办学条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缓慢;应用电子类实践教学普遍占地面积小、教学用房不够、仪器设备落后,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基于行动导向的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以落实。
(二)文化因素的影响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是在德国生长起来的,而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氛围有极大差异。传统使学生在心态上具有充分信任教师,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自己的观点冲撞了老师,又害怕出错被同学取笑的特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表现出畏缩、沉默等不良现象,这种典型的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规避文化所影响下的学生表现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所要求的主旨是相背离的。
二、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应用行动导向实施策略
1.充实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手段
要降低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增大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对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能的模拟实操培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基地不但可以为在校高职的学生提供学习基本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维服务。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技术服务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应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工业园以及行业共享的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除了政府的投资外,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思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确保实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2.行动导向课程的企业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及工作环境,。来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企业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学形式。企业教学可以采用和学校教学相同的组织形式,但企业教学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企业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对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到企业现场结合实际操作,体验到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能形象的理解知识,并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组织现场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现场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工具、时间、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必须明确。教师、学生及参与教学人员都要清楚。现场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学中要重视现场指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的基础上,针对性的与理论知识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还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重要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必要及时的总结。
(1)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在前期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的社会调研和对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组建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是依据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劳动态度,整合工作任务涉及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总学时、学习情境的名称和学时、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材料、工具和媒体、学习知识和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和评价等。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进行,其中:资讯是指获取信息,计划是指制定行动步骤,决策是指选择方式,实施是指付诸行动,检查是指审视过程,评估是指评价结果。主要内容应包括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步骤、教学组织等。(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范贤德.设置课程与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以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601
[2]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天津大学,20071201
[3]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天津大学,20071201
[4]尹玲.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湖南师范大学,20090901